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地方入境旅游市場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以西安市為例,運用定量分析方法,從總體特征、時間結構、空間結構、消費結構等方面對2001-2006年入境旅游市場進行分析,得出西安市入境旅游人數和旅游外匯收入在絕對值上保持較快增長,但是和全國總量以及其他旅游城市相比,市場優勢地位并不明顯,產業地位逐漸下降等結論。根據西安市1978-2006年的入境游客人數和旅游外匯收入數據做回歸擬和,預測未來5年,西安市入境游客人數和旅游外匯收入將保持穩定增長,并提出拓展入境旅游市場的相關對策。
關鍵詞: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場特征;趨勢預測
西安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以秦始皇陵兵馬俑、華清池、大雁塔、城墻、碑林為代表的一大批壟斷性世界級文物旅游資源,構成了西安市旅游資源的核心,也是吸引國際游客的主要旅游景點。入境旅游在國際旅游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入境旅游人數和旅游外匯收入是研究一個國家或地區入境旅游經濟活動成果的主要指標。[1]改革開發20多年來,西安入境旅游發展迅速,入境旅游人數和旅游外匯收入相對增幅較大。但是2001年以來,西安入境旅游人數占全國的總接待量各年均不足0.8%,外匯收入占全國的比重各年也沒有超過1.7%。僅以2006年為例,2006年西安市接待入境游客867273人次,占全國入境游客總量的0.69%,居全國主要旅游接待城市的第12位;旅游外匯收入為46700萬美元,占全國旅游外匯總收入的1.38%,居全國主要旅游接待城市的第12位。和北京、上海等旅游熱點城市相比,西安的入境旅游發展與其差距逐漸拉大。綜上分析,西安的入境旅游發展與自身的資源豐度、質量對比,入境旅游產業發展滯后,產業地位下降,這將直接影響到西安在全國旅游市場中的地位。因此,對西安入境旅游市場進行分析和預測,能夠為西安市的旅游開發規劃和西安國際旅游競爭力的提高提供科學依據。
一、入境旅游市場總體特征分析
西安市旅游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入境旅游市場已經具有相當規模。以2001-2006年的數據做分析,具體呈現出以下特征:
1.從絕對量上來看,入境旅游人數和旅游外匯收入呈穩定增長,且增幅較大(2003年SARS除外)。如圖1所示,2001年入境游客人數為672015人次,到2006年達到867273人次,凈增長為195258人次,年平均增長率為5.23%。SARS過后,2004年游客人數迅速回升,2005、2006年穩步增長,同比增長分別為19.27%和11.8%。游客數量的增長帶來了旅游外匯收入逐年增加。由圖2可知,6年來,旅游外匯收入凈增長為17698萬美元,2005年同比增長率達到了24%,是2001年以來的最高值。
2.從相對量上來看,西安市入境游客人數和旅游外匯收入占全國的比重小,并且比例增幅緩慢。入境游客人數2001年以來沒有超過0.8%,平均比重值為0.64%。旅游外匯收入占全國旅游外匯總收入的比重6年來沒有超過1.7%,2006年僅為1.38%,各年平均比重值為1.35%。
通過和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南京、杭州等旅游熱點城市做橫向比較來看(見圖3、圖4),西安入境游客人數和旅游外匯收入占全國
的比重和深圳、上海、北京的差距較
大,略低于杭州,和成都、南京相當。作為中國著名的旅游城市,西安入境旅游市場優勢地位并不明顯,且呈下降趨勢。
數據來源:中國旅游網/index.asp上數據整理得到
3.外國游客是西安入境旅游市場的主體,各年都在85%左右,主體優勢明顯(見表1)。港澳臺游客的相對規模較小,占入境游客的比例在逐年減小。其中,臺灣游客最多,其次是香港游客,澳門游客最少,歷年都沒有超過4000人次。
二、入境旅游市場結構分析
(一)時間結構分析
1.季節變化分析。由圖5可知,入境游客的季節分配特點顯著,與北京、成都、南京、上海、深圳5座城市2006年1-12月的每月入境游客人數相比,具有以下異同點:
相同點在于一年的變化特征可以分為四個階段:(1)1月初-3月底,迅速增長階段。此時正值春天,適宜的天氣條件和旅游者的心情因素可以大量吸引旅游者,入境旅游人數大幅度增加。(2)4月初-9月底,平穩保持階段。經過了第一階段的增長后,數量略有增加或減少,但是近似圍繞在一條直線上下做輕微波動;7月份相對來說,降低的比較多,此時天氣炎熱不適合出外旅游。(3)9月初-10月底為短期增長階段,此時秋高氣爽正是旅游的好季節,室外的旅游項目較為豐富,因此入境游客的數量會有增加。(4)11月初-12月底,逐漸下降階段。此時天氣變冷,又接近年底,入境游客不斷返回客源地。
不同點有:(1)北京、上海、深圳各月的入境游客遠遠高于其他比較城市,領先優勢非常明顯。西安和南京各月近似,并略高于成都。(2)在上述相同點的第4個階段,西安和南京的下降趨勢較為平緩,降幅不大。北京和上海的降幅較大。相反,深圳和南京在這一階段卻有回升。深圳的增幅較大,因為此時接近年底,大量的港澳臺游客過境返回大陸。
綜上,2006年西安吸引入境游客較多的月份是8-10月,8、9月的月接待入境游客量都超過了9000人,10月份最高,達到了115909人次??傮w變化趨勢和其他幾座城市的季節性變化特征大致相同。外國人市場的季節變化強度相對較大,港澳臺市場的季節變化強度相對平穩(見圖6)。
2.年際變化分析。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場的年際變化特征在總體特征分析中已經做過詳細闡述,為了避免重復,這里就不再贅述。
(二)空間結構分析
從區域上看,由圖7可知,以亞洲和歐洲為主要客源市場,兩大洲的游客占所有入境游客的70%左右;美洲次之,特別是北美洲的美國和加拿大的入境游客不斷增多。大洋洲游客占來西安的外國游客的比例也在不斷增加;非洲游客雖然數量很少,比例也呈增加趨勢。以2006年為例,在外國游客中,亞洲游客200646人次,占外國人總數的27.33%;歐洲游客290778人次,占外國人總數的39.62%;美洲游客160744人次,占21.9%;大洋洲游客38526人次,同比增長0.04%,占外國游客的5.24%。非洲游客2819人次,同比增長23.15%,占外國游客的0.38%。
從國別上看,由表2可知,入境游客的客源國主要有日本、韓國、美國、西歐等國家。結合表3內容,根據外國游客數量的多寡,同時考慮港澳臺市場的總體份額,把西安入境旅游市場分為三個等級。一級市場是港澳臺、日本、韓國和美國;二級市場是德國、英國、法國等西歐國家,馬來西亞、泰國等東南亞國家,還有澳大利亞;三級市場也稱為機會市場,是其他客源國。同時,根據一級市場為核心,二級市場為主導,機會市場為輔助開發的原則,針對不同的市場特點進行分級開發。
(三)消費結構分析
從旅游消費對旅游活動的重要性來看,可以分為基本旅游消費(BNC:basicneededconsumption)和非基本旅游消費(UBNC:un-basicneededconsumption)。基本旅游消費是指進行一次旅游活動所必需的而又基本穩定的消費,也叫剛性消費,如旅游住宿、餐飲、交通、景點游覽等方面的消費。非基本旅游消費是并非每次旅游活動都需要且具有較大彈性的消費,也叫彈性消費,如旅游購物、郵電通訊消費等。[2]旅游消費結構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旅游業發展水平以及旅游客源地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一般而言,旅游業發展水平越低,旅游者的消費水平也就越低,BNC占總消費支出的比重就越高。反之,UBNC所占的比重就越高。
由表3可以看出,西安市入境旅游消費結構構成中BNC長期占較大比重,占總花費的一半左右,2006年雖有所下降,但也達到了48.8%。2005年BNC的比重比2004年增加了4個百分點,是近幾年中變化最大的;UBNC的比重則有所下降。2006年的情況有所好轉,但是BNC和UBNC的差距不大,情況也不容樂觀。這種變化不符合國際旅游消費的基本發展態勢,說明西安入境旅游消費結構存在一定問題。
在BNC中,長途交通費用最高,其次是住宿、餐飲、游覽、市內交通。在考察的年份里,市內交通消費水平基本保持不變。長途交通在2003年后增長較快,2005年達到最高值額為30.1%,2006年出現下降趨勢。住宿費用從2004年開始,有所下降,到2005年降到最低額為11.3%,2006年有所回升。餐飲消費水平2005年有所增加,但是仍沒有達到2001年的10.6%,并且2006年下降幅度增大,減少了近5個百分點。游覽消費一直在增長,但是增幅不大。
在UBNC中,購物消費最高,比例接近50%,2006年達到了37.4%,占據絕對份額。其次是其他消費、郵電通訊、娛樂消費。其他消費從2004年開始,下降幅度較大。相反,娛樂消費和郵電通訊消費增長到2005年后,2006年都出現下降趨勢??梢?,入境游客在基本旅游消費需求滿足后,主要把錢花在購物和其他消費等消費領域。因此,進一步挖掘其他消費的消費內容,對于增加旅游創匯有重要意義。
三、入境旅游市場的預測分析
1.數據修正。
基于1978-2006年的統計數據,利用曲線擬合對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場進行預測。由于1989年的政治風波和2003年的SARS都導致了入境游客人數劇減和旅游外匯收入的減少,形成了一個明顯的“V”形谷,給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場帶來較大的波動。為了提高趨勢預測的精度,先對這兩次影響造成的凹形谷進行修正,然后建模預測。
統計數據的修正采取直線內插法:首先,將原始統計數據做出長期變化的統計線;然后根據觀察找出需要訂正的時間段,并確定適合直線內插的起始年份(na)和終止年份(nb)。
2.預測方法和結果
預測的方法采用的是時間序列模型中的曲線擬合法。根據修正后的數據,采用SPSS軟件進行擬合,具體方程見表5。統計檢驗表明,方程擬合效果理想,說明該模型完全可以用來進行預測。
四、對策建議
通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幾點對策建議:(1)加大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場的分級開發,選擇客源市場目標層,建立合理的市場結構。[3]做好海外客源市場的目標定位,以一級和二級客源市場作為宣傳營銷的主體,加強一、二級客源市場的投入,對三級市場進行適當開發。同時要注重客源呈多元化趨勢,積極拓寬客源層。(2)在游客旺季,對旅游產品進行優化組合,提高產品開發層次[4],加強參與性、娛樂性、度假和商務旅游市場的開發。在這方面,可積極借鑒北京等旅游城市的成功經驗。(3)整合資源,優化旅游產業結構,加大旅游產業集群建設,如西安曲江新區旅游產業集群和臨潼旅游產業集群。(4)樹立西安整體旅游形象,打造旅游精品,提高西安國際旅游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張梅.中國入境旅游預測與分析[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2]趙曉燕.旅游經濟學[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1.
[3]賈茹,俞金國.大連市入境旅游市場分析[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4,28(5):524-527.
[4]羅名義.國際旅游發展導論[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2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