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信息技術影響旅游增長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信息技術對各行各業都有著深刻影響,沒有哪一個部門能夠獨立于這一“革命”性的進程,旅游業也不例外,信息就是旅游業的生命。本文定性分析了信息技術在旅游業中的應用及其產生的影響,并用定量的方法,從信息豐裕系數和旅游增長的相關性的角度證實了這種影響是正相關的。
【關鍵詞】旅游增長信息技術信息豐裕系數
一、引言
最近幾年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它的發展以及全球信息網絡的興起,把全球的經濟、文化聯結在一起,使各行業、產業結構乃至整個社會的管理體系都發生了深刻變化。2007年我國的網民有2.1億,2008年底數字刷新為2.9億,同比增長了38%,約是2002年6.5倍。2002年,我國信息產業占GDP的3%,而到2007年信息產業的總收入近5.6萬億元,同比2006年增長了近18%,占同年GDP的22.4%。信息產業部預計2010年我國信息產業的總收入將達到10萬億元。另外,在中國,旅游產業是一個比較新興的產業,同時也是一個發展十分迅速的產業,尤其是在最近幾年,旅游經濟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發展。1997年我國旅游總收入3112億元,到2006年旅游總收入8935億元,是2005年的1.22倍,2007年我國的旅游總收入首次突破了萬億大關,達到1.09萬億,占同年GDP的4.43%。國家旅游局預計2010年,中國旅游業總收入將達12260億元,年均增長10%左右,相當于GDP的7%。兩者發展都很迅猛,同時它們之間也存在深刻的聯系。本文著重研究一個社會的信息化程度對本國的旅游增長的影響。
二、信息技術在旅游業方面的應用
信息技術已經深深滲入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上世紀80年代初,信息技術中的互聯網技術被引入到旅游業,對旅游業的發展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影響。它除了改善對旅游企業的信息管理,更多的是促進了旅游產品的電子化交易。我國在2001年開始建設“金旅工程”,其目的也是為了推進信息技術在旅游業發展中的應用,改善旅游企業的經營管理,進一步促進旅游業良性發展。信息技術對旅游業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是提升旅游品牌和旅游競爭力的重要內容和手段,它主要應用在以下方面。
1、宏觀方面
(1)信息技術的進步改變產業結構。信息技術可以改變產業結構當中的五股作用力,包括客戶的議價實力、供應商的實力、新進入者的威脅、替代產品的威脅以及與既有廠商間的競爭狀態,從而影響到企業的平均獲利能力。對這五股力的改變,或增強或減少這個產業的吸引力,如圖1所示。
信息技術本身作為生產力要素具有廣泛的滲透性和增值性,同時對構成生產力的其他要素的效能的發揮又起到“催化劑”和“助推器”的作用。旅游產業具有綜合性強、關聯度大、涉及面廣的特點,將信息技術注入旅游產業可以大大改善旅游產業各相關要素效能的發揮,推動旅游產業結構優化,提高旅游產業運行的效率。旅游產業是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型產業,旅游產業信息化的結果是以更低的成本吸引更多的交易主體進入市場,擴大市場需求,壯大旅游產業;旅游產業的信息化,將極大地提高旅游產業的服務水平、經營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強旅游產業的競爭力。
(2)信息技術是重要的杠桿工具,企業可以用來創造競爭優勢。對于旅游企業而言,信息技術帶來的競爭優勢,首先是能降低旅游企業的經營成本和交易成本。其次,信息技術能提高旅游企業的差異化,其關鍵因素在于旅游企業和產品在客戶價值鏈中的角色。比如旅游企業的電子商務和企業內部的管理信息系統等。最后,信息技術的應用改變了競爭范圍,增強了企業協調區域性、全國性和全球性活動的能力,使其可以拓展更廣闊的地理幅員。
2、微觀方面
(1)用于旅游網站的建設。目前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社會各方面都積極投入旅游信息網站的建設。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收錄在籍的旅游相關網站有7343個,包括綜合性網站、官方網站及戶外旅游網站,其中不包括縣級以下的旅游網站。這些旅游網站成為展示旅游產品、開展旅游宣傳促銷和提升旅游形象的一個重要窗口。(2)用于旅游企業的建設。隨著旅游規模的不斷擴大,旅游企業不同程度地使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提高旅游管理水平,降低經營成本,提升企業品牌,積極探索網上咨詢、網上預定、網上支付等旅游電子商務。目前,安徽省建有網站的旅游企業大約有200多家,占全省旅游企業總數的7%左右,初步形成了一批為游客、企業和政府服務的旅游信息化網絡服務系統;有2000家左右旅游企業初步建立辦公自動化系統,占全省的旅游企業80%左右,提高了旅游企業的辦公效率;100多家旅游企業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統,有效地提高了統計數據、管理信息的處理、交換、傳輸及共享的能力。同時部分旅游企業積極籌建旅游電子商務系統,少數旅游企業開展了網上預訂業務,成為企業拓展客源,擴大其產品市場份額,實現利潤最大化,增加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
(3)電子政務用于旅游行業管理和服務。如“金旅工程”和“政府上網工程”以及旅游信息處理中心的建設,導游IC卡管理系統和多媒體技術在機場、車站、高星級飯店的運用,方便了游客和公眾的查詢等,有效地提高了旅游管理部門的工作效率。
(4)旅游遠程教育。借助互聯網技術和現代化通訊技術,開設旅游方面的培訓和專業課程等,加快旅游人才隊伍的建設。
三、信息技術促進旅游收入增長的模型分析
由上面得知,信息技術對于旅游產業的影響不容小視,旅游的發展離不開信息技術的發展,沒有信息技術的發展就沒有經濟的增長,同樣也沒有旅游經濟的增長。當今社會,信息要素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要素,信息要素促進內生技術進步是經濟增長的源泉。正是因為信息要素的重要性,本文從信息要素的量即信息資源豐裕系數的角度來分析信息技術對旅游收入的增長的貢獻。信息資源豐裕系數是信息產業的一個方面,同時也代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程度。信息技術進步的研究始于索洛的《技術進步與總量生產函數》,自此各國經濟學家創造和發展了多種技術進步的測量模型,歸納起來有生產函數模型、指標體系模型、投入產出模型等。信息對經濟和社發展的作用以及影響力的大小,可以用關于信息化的增長函數的實證分析來研究。工業期間的經濟增長模型一般用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Y=A·KαLβ來表示。
1、建模
為了測度信息技術對旅游的拉動作用,本文采用朱佑平教授提倡的把社會總產品生產函數改為信息化經濟增長的函數來進行回歸分析,即Y=αIαKβLγ。這里,信息資源豐裕系數為I,GDP指數為Y,固定資產指數為K,就業指數為L,a、α、β、γ為系數。該模型為研究信息技術對我國旅游增長的作用提供了依據。信息資源豐裕系數簡稱I值,計算公式為:
I=R1+R2(1)
其中,R1表示基本信息資源生產能力,計算公式為:
R1=(P1+P2+P3)/M(2)
(2)式中P1代表3種專利申請授權量(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P2代表圖書、雜志、報紙出版數量;P3代表錄象和錄音產品出版數量;M代表測度期測度范圍內的人口總數。因此,R1事實上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在測度期測度范圍內的人均生產信息資源的能力。
(1)式中R2表示基本信息資源的發展潛力,計算公式為:
R2=S1+S2(3)
式中S1代表信息資源的儲備能力,S2代表信息資源的處理能力。而S1和S2的測度公式分別為:
S1=(Q1+Q2+Q3+Q4+Q5+Q6)/M(4)
其中Q1代表計算機擁有量(計算機絕對數、普及率和用戶數量);Q2代表文化設施擁有量(圖書館、信息中心、檔案館、博物館和文化館);Q3代表新聞設施擁有量(電臺、電視臺);Q4代表娛樂設施擁有量(電影院、劇院、體育館和電視機擁有量);Q5代表郵電設施擁有量(郵電局網點、郵電業務量);Q6代表通信設施擁有量(通信網點、電話機擁有量)。
S2=(T1+T2+T3+T4+T5)/M(5)
其中T1代表測度范圍內的識字人數(或識字率);T2代表中小學、高等教育在校人數(或教育機構普及率);T3代表科研人員數(或科研機構普及率);T4代表政府部門人數;T5代表信息咨詢服務人員數。
2、數據分析
根據表1中收集的數據進行相關性回歸分析,得出以下結論:其相關系數達到了R=0.978661,可以認為信息豐裕程度和旅游收入顯性相關,統計顯著性檢驗通過。
回歸方程為y^=2243.702+583.8594x^,如果x=13.837,則y=10322.56(億),這跟2007年數據基本吻合。如此看來,我國的旅游業的發展的確同我國的信息化程度或者信息技術緊密相關,這為我們發展旅游提供了另一個視角。
【參考文獻】
[1]彭鳳:信息資源豐裕系數測度模型評析及優化[J].情報雜志,2006(6).
[2]謝康、肖靜華:信息資源測度、國際比較與中國的戰略選擇[J].情報雜志,1997(3).
[3]鄭向敏:中國旅游企業信息化發展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1).
[4]章軼鳴、阮秀梅:試論信息技術在旅游業中的應用[J].企業經濟,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