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小企業信譽制度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文通過研究中小企業在建設和加強聲譽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對中小企業市場中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進行分析,得出聲譽管理中問題的癥結,明確了完善企業信譽信用制度是建立和加強聲譽管理的關鍵所在。
一、引言
企業聲譽是一個企業獲得社會公眾信任和贊美的程度,通常由知名度、美譽度和信任度構成。聲譽的核心是相互信任。良好的聲譽是企業所擁有的獨特資源,它能在企業經營的各個方面提升企業的競爭力。2000年6月,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在哈佛大學演講時說道:“如果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引擎,那么聲譽就是使之運行的燃料。”實踐證明,聲譽是一個企業獲得持續穩定發展乃至生存的重要保障。聲譽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當前及長遠發展,并對其所在區域的經濟有重要的影響。聲譽管理是對企業聲譽的創建、維護和發揚,是企業以科學決策為核心,通過多種手段和方法,建立并維持與社會公眾信任關系的一種現代管理方法。當在企業中實施這種方法時,它便成為一種有效的管理過程。聲譽管理包括聲譽創建、維護、鞏固、擴張、挽救、修復等環節。作為一種管理方法,聲譽管理是指通過聲譽投資、交往等手段,建立和維持與社會公眾的信任關系。其目標是在公眾和企業之間建立起相互信任的關系。正確決策是企業聲譽管理的核心。美國學者戴維斯·揚認為:“任何一個團體組織要取得恒久的成功,良好聲譽是至關重要的,聲譽管理是一個價值不菲的產業。”管理學者Hall在1992年進行的調查中發現,英國的經理們把聲譽作為13種無形資產中最重要的一種。2001年,管理學者Hutton和Goodman等人對《財富》雜志評選的500家“最受尊敬的企業”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聲譽管理已經成為這些企業各類溝通與公關活動中最重要的一種活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作為一種全新的管理方法,聲譽管理已經越來越成為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勝利的一種重要手段。企業強化聲譽管理,贏得社會公眾的認同并取得相互信任是其生存之本。但是,企業聲譽的培育、積累非常不易,而損毀卻很容易。因此,對于任何一個致力于長期持續發展的企業而言,加強企業聲譽管理,使企業聲譽得到有效的培育、積累和維護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中小企業作為一個規模龐大的群體,在國內大約有829萬家,總產值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40%,在整個國民經濟建設和經濟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良好的企業聲譽不僅是大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構成要素和利潤的源泉,對中小企業而言也至關重要。近年來,中小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不斷發展壯大,但是,由于各種原因,其在聲譽管理方面存在諸多問題,需要引起相應的重視,并采取相應的措施來加強對聲譽的管理。
二、中小企業聲譽管理存在的問題
我國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長期忽視和弱化聲譽管理有其主觀和客觀的原因。由于長期計劃經濟的影響及歷史和現實的原因,我國中小企業大多處于“溫飽線”上,正進行資本的初級積累,管理者主要精力致力于解決成本、時機、價格、人事等方面的問題,做任何決策時首要考慮的是利潤,確保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對提高企業聲譽管理的意識不強,對聲譽管理的內涵及其重要性的認識不足。雖普遍樹立了現代企業管理、市場營銷、技術引進和技術創新的觀念意識。但是,無論是管理高層還是一般員工,很少有意識地培養聲譽意識和加強聲譽管理,還沒有建立起強烈的聲譽管理意識。即使是在進行企業形象策劃時,也很少從聲譽建立和維護的角度出發,而更側重于企業形象的包裝。同時,不適應現代信息社會傳播方式的“好酒不怕巷子深”的觀念和“質量好=聲譽好”的必然邏輯關系的不正確認識還大有市場。即使某些企業存在聲譽管理行為,也顯粗放,其科學性和規范性還比較弱。對于占絕對比重的國有中小企業,企業改制的主要方向是承包、租賃和出售等。經營承包和租賃極易導致短期行為,使大多數企業還沒有認識到或者還不愿意在自身聲譽維護和創建上花更多的精力和一定的投入。另外,聲譽投資是巨大的、明顯的,對短期的利潤有較大的影響,而收益是潛在的、無形的、長期的。企業目前的業績評價體系著重于財務指標和短期指標,這也是導致聲譽管理重視不夠和投入不足。中小企業在規模、技術、人才和結構治理等方面仍存在著許多不足,企業素質較低、技術裝備相對落后,抗風險能力弱,對政府的依賴性強,導致政企不分。政府參與企業管理或直接干預企業經營者的任免,使得經營者難以制定和實施完善的聲譽管理戰略。政府干預有時甚至會使企業本來創建的聲譽減弱或喪失。企業無暇顧及聲譽及其肩負的社會責任。聲譽管理的職能被肢解到多個部門,難以形成合力。在企業里,廠長(總經理)辦公室、宣傳部、人事部、工會、銷售部門等,都承擔了一些聲譽管理職能,但都不重視。在組織機構的設置上,沒有建立專職的聲譽管理機構和專司其責的聲譽管理人員,缺少訓練有素的聲譽管理專業人才奇缺。即使認識到聲譽管理對企業的作用,但卻擔心在公益事業和福利事業上的投資將來得不到預期的收益,導致較低的預期值,使得管理者不愿在聲譽創建和維護上投放更多的資金。我國市場信用體系和市場經濟法律制度環境不完善,對企業行為缺乏有效約束力,這也導致某些企業常常采取“機會主義”行為,不顧及企業長期的聲譽和發展,追求短期利益,違背“誠實守信、依法經營”的原則。
三、加強中小企業的聲譽管理
中小企業聲譽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制約了企業的進一步的發展。為了提升企業競爭力,應對中國加入WTO后企業面臨的嚴峻挑戰,必須建立并強化聲譽管理意識,把聲譽管理作為企業的一種長期發展戰略任務。一般可通過提升企業經營理念、強化聲譽決策意識、提升品質價值觀念、重塑先進企業文化等來加強聲譽管理。然而,更為重要的是完善企業信譽信用制度。
信譽是在社會經濟活動和交往中以誠實守信為基礎而逐漸形成的一種崇高聲譽,它內蘊著活動主體的品位。在信譽形成的過程中,信用起著基礎和關鍵性作用,應該說信譽是一般信用的升華。當一個企業有了信用,就有了信譽,也就會產生聲譽。企業聲譽是對企業總體的評價。企業信譽是企業聲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企業信譽好壞直接影響到企業聲譽。信任的建立需要與利害攸關者建立起個人間一對一的關系。比起過去正規的群眾大會或聽講形式,這種方法更有效。在組織團體間培植起的信任遠不及在個人間建立起來的信任。一旦在個人間培植起了信任的關系并使這種關系得以保持,那么在組織團體間就會隨之而逐步形成。由于在市場中存在著信息的不對稱,企業在進行聲譽建設時就需要注意信息問題。
在市場中,交易對手進行交易,訂立合同,都是建立在一定的信息基礎上的。由于中小企業的規模小,銀行從中小企業中獲得有用信息的代價高昂,就很難同意給中小企業貸款。這樣,由于信息的不對稱,對于企業融資和信用具有重要的影響,中小企業由于自身的特點就很難得到銀行的信任,在融資上就會很困難,但中小企業在各國經濟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信用的好壞,對整個國家的經濟正常運行十分重要,正因為此,各國普遍采用的辦法就是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這樣就會加強中小企業的信用,從而使得中小企業的聲譽有了明顯的提高。
上述結論也適用于在企業與客戶、企業與員工之間建立互信。企業與客戶之間也存在著信息的不對稱,企業要花時間去了解客戶的需要,而客戶同樣需要時間和心思去了解企業的質量和信譽,能夠買來稱心的商品。如果他們之間建立了相互信任,企業的聲譽又很好時,就會使雙方獲利。在企業與員工之間為了自己的利益同樣存在著信息的不對稱,企業對員工的能力和潛力不是很了解,就要通過各種手段去了解,員工同樣也要去了解企業是不是適合自己的發展和發揮。如果企業有了良好的聲譽,員工就會很愿意配合企業,使得自己的能力和潛力更好的發揮。可見企業的聲譽是很重要的。
四、結語
建立和維護企業的良好聲譽是現代企業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必要條件。對于人力、物力、財力相對較弱的中小企業,加強對聲譽的管理尤為重要,是他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一個有效的途徑之一。隨著科技的進步,獲得信息的途徑也越來越多,獲取信息的成本也會隨之而降低,同時信息的透明度也就會增大,中小企業在市場中就會逐漸占據有利位置,加強自己的聲譽管理,使得外界對中小企業的評價會更好,就會更有利于中小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戴維斯·楊。創建和維護企業的良好聲譽[M].賴月竹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張其仔等。企業信用管理[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2
[3]張利勝等。中小企業信用擔保[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4]王新新。聲譽管理理論及其發展[J].經濟學動態,1998(2)
[5]劉續浩。淺談“聲譽管理”[J].中國經貿導刊,2000(17)
[6]金康偉,王水嫩。論企業聲譽管理。經濟論壇,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