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建筑機械租賃業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我國基礎建設投資的不斷增加和市場經濟的不斷規范,建筑市場租賃業越來越引起人們的注意。本文分析了建筑機械租賃業存在的優勢,詳細的闡述了目前建筑機械租賃業的現狀,針對問題,提出了在市場經濟下如何搞好機械設備管理與租賃。
關鍵詞:建筑機械租賃業;優勢;管理措施
建筑機械租賃是承租人以支付租金為代價,獲得在一定時期內對一項建筑機械的使用和收益權利的行為。其經營租賃的形式是出租人將自己原有的建筑機械,或根據市場需求的判斷而購進的具有相對通用性的機械設備,通過不斷出租給不同承租人使用而逐步收回并獲得相應的利潤。
一、建筑機械租賃業的市場的優勢
(1)可避免企業重復投資,避免設備閑置,提高設備的利用率。
(2)可滿足施工企業高峰期的設備需求,降低施工企業低谷期成本。
(3)專業從事建筑機械租賃的企業,由于要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可以根據市場的需求及設備的使用情況,采用先進的管理方式,及時更新設備,有利于新設備、新技術的應用。
(4)專業租賃公司可憑借專業人才、技術、設備優勢彌補施工企業設備的不足,還可以為施工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5)由于變買為租,使施工企業將固定成本轉化為可變成本,減少固定資產的投入,增加資金的流動性,使施工企業在競爭中處于有利的位置。
(6)施工設備的租賃,使建筑機械的管理、使用維修、保養都由租賃企業負責,能使施工企業減少對設備的投資、減少大量的輔助人員。
二、建筑機械租賃業的市場現狀
(1)建筑機械租賃市場處于發育階段
據不完全統計,各建筑企業所擁有的建筑機械自用使用率平均僅為30%左右,而機械費用約占每個項目建設全部投資的15%,設備適用空間很大,機械性能適合生產要求的機械化水平總體要求較高。各建筑單位建筑機械的使用費及使用信息互不暢通,產生的建筑機械需求空間促使了民營和私人建筑機械租賃活動得以形成并迅速發展。一些私營建筑企業機械裝備已超過國有企業的擁有量,形成一股強大的市場競爭力量,并產生無序的市場發育環境。目前,國有建筑企業、集體企業、私營企業、產品生產廠家及其銷售商和部分個人都在積極參加建筑機械的租賃業務,但因建筑機械租賃缺乏組織管理和引導,還只是處于成長階段。
(2)專業性建筑機械租賃企業的規模較小
一方面,由于現有建筑施工企業配備的常規施工設備(如塔吊、施工電梯、攪拌設備、物料提升設備等)能與企業自身規模相適應而專業公司要確保自己的設備租賃市場,還必須投資對高、大、難、新等技術要求較特殊的特種設備。另一方面,由集團企業轉換而來的租賃實體單位或者個體設備投資者,其規模往往是分散的或根本無法形成規模經濟的優勢。因此,從客觀上講,地區、行業的租賃連鎖集團在我國幾乎少見(網上建筑機械租賃信息平臺另當別論)。
(3)建筑機械租賃市場管理缺乏,法規不健全
在我國絕大多數城市,設備融資租賃或設備租賃等各種形式的租賃企業基本沒有市場。原因之一是我國還沒有一套完整的建筑機械設備租賃管理規定或實施細則等規范性措施出臺。因此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不規范或不利于租賃業發展的情況。所以,當前建筑機械租賃業無論是規模、實力、專業化管理還是行業自律行為的約束、市場化管理工作等都與蓬勃發展的建筑業不相適應,其發展速度遠滯后于建筑業。
(4)租賃合同流于形式,信用度低
建筑單位在租賃建筑項目急需的適用機械時,明知機械租金不合理,為了保證新中標的項目按業主的要求盡快投入開工,訂立建筑機械租賃合同時有些免為其難,在支付租金時卻存在大量拖欠租賃費用的事實。租賃合同管理混亂,合同條款及其補充條款有意無意模糊不清,責任不明確,經常合同已簽訂立,而合同履約率不高。
三、規范建筑機械租賃市場應采取的對策
(1)切實加強建筑機械租賃市場組織和規劃管理
租賃業的宏觀控制需要統一的歸口部門管理。政府急需對租賃市場進行規范和整頓,建立負責租賃市場的規劃管理機構是必不可少的,應根據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進程,針對建筑市場的現況,盡快組織并成立跨行業的租賃協會,承擔大部分在市場中政府已脫鉤的職能。
(2)建立和完善租賃市場的準入機制,促進市場健康運營
對建筑機械的資產進行全面普查,并按國家有關規定進行評估,就參與市場經營的建筑機械的準入許可和租賃資質等級評定進行規范。在建筑機械租賃經營的資質就位和業績考核中,對業務素質差、缺乏責任感的租賃經營單位和個人,予以吊銷參加市場營業資格,淘汰一批管理松散,就業風氣不正的經營者;建立公正、公平、高效和廉潔的市場制度;創造有序、規范的租賃市場環境,以適應經濟市場的發展。
(3)完善建筑機械租賃市場體制,實現資源配置市場化
政府應出臺扶持租賃業發展的財政稅收政策。在建筑機械市場專業化管理由單純管理型向效益型轉變的過程中,必須明確建筑機械的所有權,簡化投融資結構。只有全過程適用的法規簡單,便于操作,財政優惠,才能真正改善中小建筑企業、私營企業和個體租賃經營者參與競爭的技術環境,使社會資源配置更趨合理化和運營市場化。
(4)以控股公司為龍頭,走聯合控股租賃市場的道路
建筑機械租賃市場應以建筑機械自身資產為紐帶,完全退出或剝離國有資產,走聯合控股租賃的道路,實現社會資源利用和集中控制,發揮各租賃企業存量的混合經營,并有選擇地培植名牌建筑機械租賃企業,從政策上予以扶植。建筑機械擁有者只有根據市場經濟中的價值規律、供求規律進行市場運作,才能形成效益型的市場租賃機制,建筑機械租賃行業才能逐漸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總之,正確的經營理念,宏觀的決策思路,規范的服務質量加一流的專業管理水準,決定了租賃業企業的生存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