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國企改制資產流失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國有企業改制是目前全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但是在改制的實踐中,國有資產流失現象十分嚴重,給國家造成巨大損失。本文主要探討了國有企業在改制過程中國有資產流失的主要形式,分析了產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國有資產流失,主要是指利用各種手段將國有產權、國有資產權益以及由此產生的國有收益轉化為非國有產權、非國有資產權益和非國有收益,或者以國有資產毀損、消失的形式造成流失。國有資產流失給國家和社會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后果。一方面,少數人利用控制國有企業資產運營和國有資產轉讓的權力,使國有資產流入自己的腰包,非法積累起巨額財富;另一方面,在國有資產改制過程中,少數當權者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進行非法尋租,使得企業改制往往達不到預定目標,并極易造成政治腐敗,破壞了良好的社會運行秩序。基于此,在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應該嚴防國有資產的流失。
一、國企改制中國有資產流失的主要形式
1、資產評估不規范。在資產評估過程中,通過惡意選擇評估基準日和評估方法等途徑,操縱評估結果。對國有有形資產高值低估,低價轉讓。對國有資產中的專利、商標、商譽、品牌等極具價值和增值潛力的無形資產,不予評估或低價評估,有意無意地吞噬國有資產。
2、轉移和藏匿國有資產。一些企業改制前紛紛聘請財務高手,在公司賬務上大做文章,通過加快固定資產的“報廢”、搞虛虧實盈;有些經營困難的企業,利用分立改制將不屬于剝離范圍的資產連同剝離資產一并從國有企業凈資產中剝離,人為地縮小改制企業的凈資產;還有些企業采用“空手道”的手法,組建“皮包”公司,通過疏通國有企業管理者,低價收購企業,然后轉手倒賣。這些隱匿國資的手法都使得國有權益受到侵害。
二、國企改制中國有資產流失的主要原因
1、評估環節中缺乏監審
國資監管部門在評估項目備案和核準工作中,往往只重視對評估程序的審查,而在諸如評估基準日、評估方法等決定資產真實價值的重大問題的監督上,缺乏充分的法定依據,一般不對其合理性進行嚴格的審查。
2、改制環節中管理混亂
企業進入改制程序后,對經營管理者及經營行為缺乏有效的行為監督和約束機制,有的監管部門和管理者從中收受好處,對隱匿、轉移國資行為不聞不問。
3、產權交易環節中走過場
部分國資監管部門和產權交易機構由于人員素質等方面的限制,對產權交易審批、交易等具體環節無法做到有效控制,形式上雖然嚴格按照有關政策法規進行公開轉讓程序運作,但由于監管不力或交易程序把關不嚴,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
4、相關政策法規不健全
雖然目前國務院和國資監管部門已出臺了相關的法規、文件,但從總體上來講還不夠完善,對改制過程中出現的一些新的問題缺乏有效約束,容易被不法者鉆空子。三、國企改制中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主要措施
1、完善國資監管法規體系
首先要完善立法,充實、完善國有資產管理相關配套的法律、法規,用法律的手段強化國有資產的管理和保護。其次抓好法律法規的落實,杜絕國企管理層“自買自賣”國有產權的現象,對于侵犯國有資產的各種不法行為,加大打擊力度,依法從嚴追究相關人員的民事和刑事責任。
2、規范改制企業的資產評估
資產評估是企業改制的重要一環,對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應當由國資監管部門委托評估機構,對改制企業資產進行客觀評估,以解決委托評估環節中存在的利益問題。其次加強對評估基準日、評估方法的選擇管理,由于各種資產都是處在不斷運動和變化中的,資產的數量、結構、狀態和價值也就不能長期保持穩定,因此,在改制工作中,應重點審核評估基準日和評估方法的選擇。最后按照相關規定制定具體標準和操作規程,對國有資產評估項目進行嚴格的實質性審核,在評估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加強跟蹤指導和現場檢查,提高評估質量。
3、規范產權交易行為
一要健全企業產權交易制度,國家應盡快擬定并出臺相關的企業產權交易管理法律、法規、制度等,使企業產權交易行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依法運作,健康有序地發展。二要完善企業產權交易的信息傳導機制,發揮政府、市場、企業與媒體的功能,完善信息傳導機制,弱化信息不對稱、信息交換難的問題。三要建立統一開放的產權市場網絡,充分利用中介機構的專業性,采取機構聯動、信息共享的運作方式,形成產權市場的有形網絡,實現企業產權交易的市場化。四要規范交易形式,嚴格限制采取任何變通形式規避市場的公開、公平競爭。五要建立嚴格的監管模式,將產權交易市場的監管納入證監會的體系當中,形成證監會統一監管,產權市場自律監管相結合的監管模式,嚴厲查處違法違紀人員,有效防止串標等暗箱操作的發生。
4、完善監督制約機制
國有企業改制涉及到企業、政府、司法以及社會各領域,為避免資產流失,需要建立健全監督約束機制,形成監督合力。一是政府部門通過設立企業改制專門服務咨詢機構,建立企業改制工作預警系統,規范企業改制活動。二是強化企業內部監督機制,一方面加強黨內監督,發揮企業黨委在監督中的主體作用;一方面充分調動全體職工的積極性,監督企業整個改制過程。三是加強紀檢監察監督,司法機關要加強對改制中國有資產流失渠道的研究,主動發現,及早預防,并規范對企業改制案件的部門管轄,為企業改制保駕護航。四是借助媒體和公眾的力量,對國有資產交易進行監督。
參考文獻
[1]賀蕊莉:國企改制中國有資產流失的方式與原因[J].國有資產管理,2006(4):56-58.
[2]喬紅軍:國有企業產權轉讓中幾個問題的初步探討[J].財務探索,2007(7):43-44.
[3]張建儒、李凡、郭娜:國有企業資產流失及其對策淺談[J].財會通訊.2008(3):52-53.
[4]王佳、張晴:我國產權交易市場建設中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特區經濟:2008(6):24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