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學校人文化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管理模式的發展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經驗管理、科學管理、人文管理。經驗管理是較為原始的管理模式,其特征是以感性認識為依據,沒有系統理論的指導,管理活動是被動的、自發式的。科學管理的基本特征是重視管理活動的科學化,重視策略、制度、組織機構等的構建,重視數學分析在管理活動中的運用以及現代化的管理工具的作用。人文管理的特征是以人為本,把人作為第一要素,充分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
審視現階段的中小學學校管理狀況,我們明顯地發現,大多以經驗性制度管理為主,有少許科學化管理,而采用人文管理的學校寥寥無幾。這種現狀是不容樂觀的,同時又是發人深省的。筆者擬就中小學管理的人文化作簡要闡述。
一、學校人文化管理的內涵
學校管理的人文化,要求管理者(或謂領導機構)在整個管理過程的每一具體環節的各項管理活動中都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以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各項工作的終極目標,充分尊重人的地位、價值、作用、需求及情感。在以人為中心的前提條件下,創建一種既能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又能使整個學校隨機應變、富于創新精神的良性機制。
二、人文化管理的理據
(一)人本主義思想
人是社會生產活動中最活躍的因素,只有充分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才有可能更快地推動生產活動的發展。而要充分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必須充分地尊重人的地位、作用、價值、需求以及情感。在學校工作中,管理者是人,工作者(員工)是人,工作的主體對象也是人(學生),這決定了學校工作的特殊性,同時也意味著在學校管理中采用人文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二)人的需要的多層次性
隨著現代人文科學的發展,對人的價值和人的需求的提示越顯深入。根據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的劃分,人的需要可以分為七個層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審美需要、自我實現需要。按照馬斯洛的理論,人的需要是與個體的生存發展密切相關的。一個理想的生活環境,除滿足人們的基本需要之外,還應鼓勵個人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傳統的管理模式(經驗管理與科學管理)是以物質經濟手段對員工進行刺激,而在當代社會,員工的追求已不局限于生存與溫飽,而已經發展到了自尊與自我實現等高層次的精神需求。
(三)精神文明建設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精神文明建設能給物質文明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而精神文明建設正是人文化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三、人文化管理對學校管理者的素質要求
只有學校管理者具備了較高的素質,才有可能真正實施管理的人文化。我們認為,要做到管理的人文化,學校管理者應具備以下素質:
(一)先進的觀念
以人為本的觀念,發展與創新的觀念,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用人以才的觀念,民主管理的觀念等,都是高素質管理者所必須具備的。
(二)廣博的知識
這包括比較精深的教育管理理論知識、較為全面的文化科學知識、扎實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和深厚的學科專業知識,其中人文科學知識顯得特別重要。
(三)較強的能力
就學校內部的管理而言,可將其簡分為對人的管理與對物的管理,而對物的管理又是通過對人的管理而實現的。要管理好人,實現人文化管理,管理者應具備以下能力:①敏銳的觀察能力;②嚴密的思維能力;③良好的記憶能力;④通達的語言表述能力;⑤較強的應變能力與自控能力;⑥協調員工內部關系的能力;⑦調解學校內外關系的能力;⑧調控各項教育工作活動的能力;⑨嚴謹的治學能力;⑩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11}民主決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