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技術引進自主創新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技術創新的方式通常來說分為兩種,一種是技術引進,另一種是企業的自主創新。技術引進和自主創新各有其優劣勢,最佳的均衡狀態是企業必要的技術引進仍要堅持,而某些看得準的重要領域和區段盡早實現突破。同時,企業、政府以及全社會都應該積極地為兩者的均衡創造條件并作出自己的努力。
1引言
按《城市規劃基本術語標準》的定義,“居住區”是指城市中由城市主要道路或自然分界線所圍合,設有與其人口規模相應的、較完善的、能滿足該區居民物質與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務設施的相對獨立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區。“園林”是指在一定的地段范圍內,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為地開辟山水地貌、結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從而構成一個供人們觀賞、游憩、居住的環境。園林的宗旨是不斷滿足人對自然環境在物質和精神方面的要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在生態環境、社會文化、休息游覽和經濟等方面的綜合效益,促進人與自然的健康長壽和共同持續發展。園林設計的因素包含構思立意、自然地形地貌的利用與塑造、園林建筑布置、園路和場地、植物種植、置石、假山與小品的設置等。“城市園林景觀”指的是在城市環境中以人造自然環境滿足人們對自然環境在物質和精神方面綜合需求的景觀。本文所研究的園林景觀是指在住宅區室外空間通過改造地形、布置園路、種植植物、設置小品等途徑所營造出的具有審美意義的、滿足居民對自然環境在物質和精神方面綜合需求的景觀。
居住區園林景觀從系統構成上看由公共綠地、宅旁綠地、配套公建所屬綠地和道路綠地組成,但并不是每一個居住區都具備完整的四部分,即使具備,在質與量上也相差很大,而建成的居住區園林景觀作為一種沉默的語言,在為居民提供活動場所的同時,也必定為居民所感知。
環境設計以意立景,以景生情,激發住戶的“審美快感”,并在景觀這一“感應場”里“觸景生情”,使人與景“交融”。但居住區環境設計不同于一般城市公眾性的景觀設計,它服務的對象基本上是居住區的居民,更接近居民的日常生活。因此居住區環境設計在考慮住區地理位置和所處歷史文化背景的同時,亦要做到以人為本,其立意與主題要緊扣住區的主人。立意要表現出對居民的尊重,重視他們真實的本性和需求,盡量滿足他們身體的、思想的和精神的需要,引起居民的情感共鳴。情感是對客觀現實的一種特殊反映形式,要想設計出情意濃濃的居住區環境景觀,讓住戶在與景的情感交流中領略精神的愉悅和心理滿足,則要認真洞察住區的主人,了解他們的職業構成、年齡結構、文化層次和價值觀念等。
2住宅區園林景觀的作用及效益
當前,房地產業正日益成熟,行業競爭正愈加激烈,提高商品房檔次,使其便于營銷已成為經營成敗的關鍵。但在一定的投資標準下,土建方面已很難有更大的突破,惟一可能提高房屋賣點的只有外部環境的改善,所以房地產商都十分重視小區的環境建設。而環境建設中最為有效的措施便是園林景觀。園林景觀設計在住宅區建設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1)經濟效益。加快住宅建設,不僅是解決人民住房問題的需要,也是開拓住宅市場、形成消費熱點、培植國民經濟增長點的需要。好的住區環境有助于提高住區的市場競爭力,增加銷售速度與入住率,提升開發利潤。隨著人類對環境問題的日益重視,良好的社區內外環境已成為房產市場中的有利因素。
(2)景觀環境效益。由于地處住宅區內,小區園林景觀以其自然、寧靜的環境而成為那些鋼筋水泥叢林的金融辦公環境的緩沖器。親近、宜人的居住環境是城市人內在的需求。環境是人創造的,又反作用于人的性情、心理和和為。住宅區園林景觀環境質量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理、心理以及精神生活。良好的住宅區園林景觀環境可以給居民以美好的感受。
(3)生態效益。城市居住區本身就是一個完善的生態系統,住宅區園林景觀是住區構成要素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系統,對住宅區以及整個城市帶來良好的生態服務功能。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環境問題日益嚴重,人們愈來愈渴望找到一個舒適健康的良好的居住環境。近幾年一些“綠色小區”、“生態小區”不斷涌現,“生態”二字成了房地產的一大賣點,這充分反映了人們對住宅區生態環境的需求。
(4)社會效益。住宅區園林景觀環境既可以向住戶提供開放的公共活動場地,也可以滿足住戶個人的私密空間需求。住宅區園林景觀不僅可以通過美好的環境吸引住戶走出家門,為住戶提供與自然界萬物的交往空間,還可以就近為住戶提供面積充足、設施齊備的軟質和硬質活動場地,
3住宅區園林景觀設計存在的問題
當前,房地產業日益成熟,行業競爭愈加激烈,提高商品房檔次使其便于營銷已成為經營成敗的關鍵。但在一定的投資標準下,土建方面已很難有更大的突破,惟一可以提高房屋賣點的只有外環境的改善,所以房地產商都十分重視小區的環境景觀設計。而景觀設計中最為有效的措施便是園林綠化。由于商業競爭的需要,開發商普遍存在求快、求新、求超越的心態,這樣的心態形成了小區園林綠化建設中出現了一些新問題。
(1)居住區綠地植物景觀存在的問題。盲目引進,結果因栽培的植物因環境不適,成活率不高,從而增加維護費用;小區中使用的樹種未能體現生物多樣性;盲目移植大樹,結果造成使用過多,既增加成本也造成對現有生態資源的破壞。
(2)園林建筑可視性與植物景觀協調性差。對于居住區而言,園林建筑的形式主要是以休憩為主的亭、廊、花架等。目前有些居住區,在這些園林建筑的設計上一味追求耐久性和管戶的方便性,興建了大量的設計個性不強,形體簡陋的混凝土花架。雖然滿足了功能性,但景觀建筑的可視性與植物景觀的協調性較差。
(3)建筑風格缺乏地域風格和文化特色。環境設計跟風照搬,缺乏特色和個性和特色。把國外成熟的住宅區景觀規劃設計理念和一些經典作品不加分析、不分地域地搬到國內來應用,造出一些明顯缺乏地域文化特性的建筑風格。
(4)缺乏文化氣氛和作為“家”的感覺,過多的硬質景觀在不屬于其生長土壤的環境里孤立的、毫無表情的被復制、拼湊和嫁接。形式上缺少和諧與統一,內容上缺乏生活氣息。
(5)追求形式,忽視功能。過分強調視覺的美化性,追求裝飾性、豪華性、異域性,缺少實用性,設施不足,無處休閑,忽略了作為人休息和娛樂最基本的行為心理。
(6)膚淺生態。隨著“可持續發展”成為普通人都耳熟能詳的用語,“生態”二字成了房地產的一大賣點。然而,目前許多住宅區景觀的生態設計僅僅停留在淺層次階段,甚至成為一些房地產商的宣傳手段。
4對策和建議
(1)嚴格控制綠地率。在房地產開發過程中,常常存在使用綠化覆蓋率作為綠地率進行商業炒作和廣告宣傳的情況。為了規范房地產市場,在住宅小區規劃報批和施工驗收過程中,就嚴格控制綠地率。
(2)盡快制定“園林小區”標準。制定相關標準,可以以評促建,營造景觀優美的園林小區。
(3)城市居住環境已逐步實現小區化。為改善人居環境質量,應重視小區生態園林建設,并在建設中突出植物種類群聚的特點,盡量減少搞亭臺樓閣、噴泉雕塑、假山水池,在園林景觀建設中注重空間異質性和“點-線-面”的結合,以建設自然景觀為主,體現人居環境回歸自然的建設目的。有利于促進物種多樣性在城市環境建設中的可持續發展。
(4)加大培養懂生態、建筑、園林、植物等學科知識的復合型園林工程人才。以此培養和提高生態園林景觀設計人才自身的“生態意識、文化觀念、區域視野、科學和藝術”水平,從而使其創造出的人居環境園林景觀設計富于中國特色的新時代園林精品。
(5)加大培養生態園林工程監理的綜合型人才,提高工程監理力度。根據生態園林工程的生物學特點要求,所培養的工程監理人才具備生物學知識背景,應該懂得植物生理學、植物保護學、土壤以及植物分類、植物栽培等學科的理論,能根據不同的氣候、土壤條件和植物品種的特征,采取不同措施確保工程質量,控制工程進度和造價,有效地督促城市人居環境生態園林景觀建設的快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