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村富裕勞動力根本出路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要想讓農民真正富裕起來,就不能僅僅從農業這一個環節入手,就應該用系統論的觀點對市場經濟模式進行大刀闊斧的信息化改造。
說到底,三農困境的根源不是土地私有或公有的問題,而是農村勞動力絕對過剩問題,因此只有找到一種解決勞動力絕對過剩的有效辦法,三農問題才有可能迎刃而解。
勞動力只所以會出現絕對過剩,是因為,一方面,隨著新技術的不斷采用,勞動效率的提高,生產同樣多的商品所需要的勞動力總人數或總勞動時間越來越少;另一方面,資源環境和技術的限制導致行業和產品品種的擴張受到限制,使得整個社會無法在保持較高勞動生產率水平的條件下通過有效擴張行業和產品品種,增加社會總產出的方式吸納就業;第三方面,新增勞動力總人數或可供勞動總時間保持不變或仍然持續增加。因此,三面夾擊就形成勞動力的絕對過剩。目前,農業勞動力的過剩主要表現為勞動力的絕對過剩,也就是說,在保持就業者每天8小時每周5天法定工作制不變的情況下,如果中國普遍推行了規模化集約化的現代農業經營模式,那么至少會有一半以上的農村勞動力失業。由此可見,在現有的市場經濟環境下,三農問題面臨著兩難選擇:如果繼續讓農民留守在人均不足兩畝的土地上耕作,勞動效率永遠也無法獲得實質性提高,規模化集約化的現代農業模式也幾乎永遠無法在農村廣泛推廣;但是,如果讓農民賣掉土地,土地規模化集約化問題雖然可以逐步得到實現,但是農村剩余出來的勞動力數以億計,就業問題給政府部門的壓力就會更大,甚至整個國家都有難負其重而徹底垮掉的危險。有人提議土地私有化以后可用福利政策把數億農民養起來,那么不僅會給國家財政增加難以承受的負擔,而且還剝奪了億萬農民參加勞動,享有平等社會地位和謀求共圖富裕的權力。如何才能跳出這個怪圈呢?
既想讓土地實現集約化規模化經營,又想讓全體農村勞動力基本都獲得工作機會并實現共同富裕,解決這對矛盾的最好方式是縮短法定勞動時間,實行全社會輪流上崗制度!
輪流上崗就是通過有效手段,普遍縮短全社會每個勞動力的勞動時間,例如把每天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5天,用法律的手段強制性地變為每天工作4小時或每周工作3天,從而促使各個行業或企業把有限的工作崗位分成若干個時間段,讓若干個勞動力仍然按照勞動力市場的競爭規則,競爭獲取資格后輪流上崗,用一個工作崗位解決若干個勞動力就業的方式,歇人不歇馬地實現社會勞動力的基本全體就業。強制性地縮短了每個勞動力50%的勞動時間,就等于在全社會增加了50%的勞動崗位。城鎮企業就會大量吸納勞動力就業,由于城鎮人口不足以彌補崗位空缺,就會吸納大量農村勞動力進城就業,并且農村因地制宜實現集約化規模化經營后的農業開發企業也會比預期吸納更多的農村勞動力就業。如此以來,不僅城鎮勞動力就業問題得到解決,農村勞動力絕對過剩問題也會得到妥善解決。可以說,輪流上崗制度是解決人類就業問題的根本途徑。
以簡單模型為例: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社會里共有200個社會成員,有100個成員有勞動能力,分布在50個行業里就業,每個行業約有2人工作。假如50個行業都普遍采用了新工藝,新技術,勞動生產率獲得極大提高,各個行業只需要1個勞動力就可以生產出全體社會成員對本行業所需要的全部物質產品或服務,新的就業崗位或行業也無法被有效地創造出來,那么,解決就業的最好辦法就是讓每個行業的2個勞動力都變8小時周5天工作制為每天工作4小時或每周工作2.5天,從而讓單個勞動力勞動時間縮短了,讓閑暇時間增多了,讓福利水平相對提高了,但工資收入不變,讓幾乎每一個都不失去工作。
輪流上崗制度有幾大好處:
1.能最大限度地節約人類的勞動總量;
2.能最大限度地減少自然資源的消耗和浪費;
3.能最大限度地減少人類對地球環境的破壞;
4.既實現了機會均等,又能獎勤罰懶,獎能罰笨,讓不勞而獲者難以魚目混珠;
5.尊重了每個人勞動的權力,人人平等的政治基礎得以體現;
6.勞動者總收入出現增加的趨勢,有效需求增加,勞資矛盾趨于緩和。
總之,有助于實現全體中國人幸福總量的最大化!
當然,壓縮勞動時間輪流上崗制度在具體操作方面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是也有辦法克服這些問題,但是由于篇幅太長,就不一一追述了!
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