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當前國內企業國際化有效途徑的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我國企業的世界價值觀創造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增加,在這一國際化背景下的分工與再造,直接對我國企業的全球價值鏈的多角度系統產生影響。
[關鍵詞]全球價值鏈;企業國際化;路徑
在國內企業發展過程中,由員工積極參與,并且形成國際化的分工,稱之為企業國際化。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特別是我國加入WTO以后,面對激烈的競爭,都不可避免地要參與到企業國際競爭中。企業的國際化發展,多為一個動態的變化工程,由最初的簡單貿易出口變成直接組建跨國公司,并在實際經營中,建立跨國的生產、銷售等網絡。國際化的概念是雙向的,它包括內外兩個方面。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發展,我國的企業國際化進程也在逐漸發展。我國已由發展之初的引資,變為國際化的去吸收外資。但總體上的發展與國際化總量趨勢相比,還較落后。這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缺乏國際化問題的抽象研究和分析,第二,缺乏對海外市場經營的實際研究。筆者通過多方位的研究,并結合實例,從我國企業國際化的主要發展問題入手,進行了深刻的分析,并對目前全球價值鏈體系下的中國發展路徑給出了合理的建議。
1我國企業國際化的現狀
自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經歷改革開放以后,跨國企業的發展作為對外開放的主要標準,迄今為止經歷了不同的幾個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大致在1979年以后,到80年代中期,這段時間我國的國際化企業模式經營主要是以嘗試為主,出現了三資企業:雙方持股的中外合資企業;雙方協議的中外合作企業;單方持股的外資獨資企業。這個時期的發展中,我國的國際化企業較少,而且多是以三資企業為形式進入市場的。第二個階段是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到2000年之前的這段時間。在此期間,我國政府逐漸出臺了投資審核預案,對于政策框架基本明晰,也很透明,這些都對于日后的對外投資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也可以看做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前期鋪墊。第三個階段便是2001年以后,到現在的這個時期的發展。隨著中國加入WTO以后,我國的企業國際化發展形式,出現了根本的改變,由原來的“小心引進來”變為了“大膽走出去”的策略,這一舉措標志著我國的全球經濟整體戰略的成功延伸和發展。這個時期里,不論是中央還是地方,各個相關部門都對國際化的發展做了積極態度的支持。我國的跨國企業經營分成了:以外貿專業公司和大型貿易集團;生產性企業或企業集團;大型金融保險、多功能服務公司;中小型企業四大類為主的支柱企業。當然,不管怎么樣,我們國家的發展起步還是比較晚,這就對我國企業的國際化發展形成了一個瓶頸制約,不論在國際化的程度、經濟總量還是貿易地位上,我們都無法與發達國家相互看齊。
2我國企業國際化存在的主要問題
(1)國際化途徑的局限性大。第一,我國的企業國家化發展途徑主要是通過新建來完成的,而并購的案例比較少。我國企業通常在海外發展的時候,超過51%的企業是通過新建完成的,而40%的企業是選擇戰略聯盟的方式,只有不到10%的企業是采用收購的方式。這就說明我國的企業資本的運作模式相對不成熟,企業自行程度不高。對于企業自身來講,新建的方式局限性較大,一方面新建企業的建設周期長,收效慢,自己占用比例較大,從而增大了經營風險。另一方面是新建的企業知名度不會很高,起步的階段比較困難,而且還有夭折的可能。而戰略聯盟的方式發展卻對于合資雙方靈活性增加。對于我國企業來說確實有可以學習先進經驗的優勢,但是在經營程度中過分對外國的企業依賴,雖然業務不斷的拓展,這種依賴程度會不斷地加大和明顯。對于收購兼并的方式國外的企業采用比較頻繁,但我國的企業用得不多。這與我國的融資環境和政策有關,雖然并購方式可以加快企業的海外市場份額的搶占,但是對于我國企業來說,并購的代價往往是巨資,而且獲得審批的過程也是大部分企業所承受不起的。另外,我國企業對于境外的投資決策上盲目性較大,成功概率不高。尤其在金融危機上,全球經濟市場緊縮銀根,但我國的政策性較好,這就會造成一些企業的投資盲目性和沖動性。跨國的并購和重組其背后涉及各個領域,如果掌握不好,不僅得不到利益,相反還會損失巨大。
(2)我國企業所處國際地位與產品價格脫節。回顧發達國家的企業發展歷程,我們不難看出,企業必須要自我掌控營銷規模和生產活動。同時要加大科研力度對于新產品做大不斷地開發,使其逐步地形成一個制度化去發展。但實踐中,我國企業對于生產與客戶之間的相互關系銜接環節缺失。有的一些企業往往只是在代做過程中過分地依賴生產要素的優勢,例如,人工優勢、價格優勢、稅務優勢和政策優勢等。當面對規模的競爭時,不能有效地從工藝和規模等方面凸顯。當然除了以上因素外,還有經營秩序不規范和國際化經營防范缺失等問題。
3全球價值鏈背景下我國企業國際化的有效路徑
(1)實施主動國際化戰略嵌入全球價值鏈。隨著我國企業全面融入世界經濟體系的進程加快,區域經濟的競爭也愈演愈烈。在全球經濟的大發展過程中,嵌入全球價值是與國際市場接軌和實現企業升級的有效方式。對于我國企業而言,應盡快地主動去實施國際化戰略搶購,培育國際化產業群體,構建支撐國際性的功能性平臺,實現產業的關聯性升級。同時在產業價值鏈中,要與區域外的經濟主體互動,嵌入到全球價值鏈中的某個或者幾個環節中發展。通過改變自身的價值發展形勢和組織方式,來提升產品的效率,以達到產業價值鏈不斷升級的目的。總的來說,我國的企業必須要加強分工的效益最大化實現。主動地形成國際化戰略的構建,培養出適合國際傳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競爭力,加快國內外先進要素的資源范圍擴大。更高層次的參與上下游產業鏈的競爭。在健全服務支撐體系和培育國際品牌過程中,盡快形成產業集群。政府方面應該做到鼓勵企業重組,支持龍頭企業與跨國公司之間的強強合作,支持科技企業的境外上市,重點提升骨干企業的國際化經營能力。
(2)實施跨國并購嵌入全球價值鏈。自從我國企業并購國外公司開始,例如,TCL收購法國湯姆遜;聯想收購IBM個人電腦部門;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收購哈薩克斯坦石油公司等,一股并購的熱浪襲來。至今各界對于并購的評論依舊眾說紛紜。一方面我們看到的是收購了外資企業之后,我國的企業并沒有快速走上發展之路,效果并不十分明顯,有的收購還多數以失敗告終。我們要總結教訓,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適應海外的企業文化;通過并購活動規模效應,從現實資源基礎上作整合,將市場的抗風險能力加大。對于國際化管理團隊的選用和培養都要從新做起,以保證我們的團隊可以順利接受海外企業,將我們的企業文化和理念與所并購公司快速接軌。最后一項就是要對全球運營模式的系統化管理,以保證并購后的業務整合能力標準化。
4結論
回顧我國改革開放的發展歷程,我國企業經歷了由弱到強的發展。他們中出現了一批可以在世界市場中輸出產品或跨國經營的大型企業,今天的成功并不能說明什么,在以后的發展中,我們要面臨的競爭還有很多,所以我們要從創新投資方式、提高經營能力、推進外資金融機構的配套、健全投資保險制度和有效搭建國際化經營平臺等幾個方面去細致做好工作,爭取我國國際化企業的發展領域能不斷地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