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公司營運資本政策現狀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營運資本管理政策的配比;我國上市公司營運管理政策的聚類分析等進行講述,包括了穩健型策略、中庸型策略、激進型策略、指標及樣本選擇、假設前提與研究方法、聚類分析結果、分年度的聚類分析以及加權平均后的總體聚類分析結果證明了我國上市公司屬于高流動資產比例與低流動負債比例相配合的穩健型策略等,具體資料請見:
摘要本文采用2003-2006年在深、滬兩市上市的所有A股公司共1050家作為研究樣本。通過對其流動資產比率、流動負債比率、營運資本需求比率和投入資本回報率四個指標進行分年度聚類分析和加權平均聚類分析,指出目前我國上市公司營運資本管理策略屬于高流動資產比例與低流動負債比例相配合的穩健型策略,并且我國上市公司流動資產比例和流動負債比例里同向變動的趨勢,營運資本管理的投融資政策由穩健型逐漸向中庸型過渡。
關鍵詞營運資本管理政策;營運資本需求;聚類分析
一、營運資本管理政策的配比
營運資本管理政策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營運資本的投資政策。其根據企業對營運資本持有量的高低分為穩健型、適中型和激進型。另一個是營運資本的融資政策,其主要是就如何安排臨時性流動資產和永久性流動資產的資金來源而言的,一般也可以概括分為穩健型、配合型和激進型。在營運資本管理中,營運資本的投資政策和融資政策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營運資本的投資政策會影響到融資政策,反過來,營運資本的融資政策也會制約著投資政策。因此。良好的營運資金管理就必須在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的不同收益和風險特性之間進行選擇。如何更好地將三種不同的營運資本的投資政策和融資政策科學地配合在一起,直接決定了一個企業整體的風險和經營業績水平。
(一)穩健型策略
即穩健型投資政策和穩健型融資政策相互配比(也就是高流動資產比例與低流動負債比例相配合)。在該種策略下,流動資產占總資產的比例較高。固定資產占總資產比例較低,因此企業盈利能力最低;同時流動負債占總資產比例較低,因此其到期不能償還負債的風險也最低。
(二)中庸型策略
即穩健型投資政策與激進型融資政策相配合(高流動資產比例與高流動負債比例相配合)或者是激進型投資政策和穩健型融資政策相配合(低流動資產比例和低流動負債比例相配合)。在該種策略下,企業的資金來源和資金占用在時間和數量上達到一定程度的配合,故風險與獲利能力居中。
(三)激進型策略
即激進型投資政策和激進型融資政策相配合(低流動資產比例和高流動負債比例相配合)。由于流動資產比例最低,該策略具有獲利能力高的特征,但同時高流動負債比例給企業帶來的償債風險也最大。
二、我國上市公司營運管理政策的聚類分析
(一)指標及樣本選擇
1指標選擇
(1)以流動資產比例和營運資本比例反映上市公司營運資本的投資政策
計算公式:流動資產比例=流動資產/總資產
營運資本需求比例=營運資本需求/總資產
其中:營運資本需求=(應收賬款+應收票據+部分其他應收款+預付賬款+應收補貼款+存貨+待攤費用)一(應付票據+應付賬款+預收賬款+應付工資+應付福利費+應交稅金+其他應交款+部分其他應付款+預提費用)
(2)以流動負債比例反映上市公司營運資本的融資政策
計算公式:流動負債比例=流動負債/總資產
(3)以投入資本回報率反映企業的盈利能力
計算公式:投入資本回報率=稅息前利潤/投入資本(或占用資本)
其中:投入資本(占用資本)=短期借款+長期負債+所有者權益
2樣本選擇
樣本數據來源于深圳國泰安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中國上市公司財務年報數據庫系統》,為了使結果更有說服力。在樣本的選擇上筆者剔除了數據不全的公司、金融保險業公司與ST、PT公司,將2003-2006年在深、滬兩市上市的所有A股公司共1050家作為本次研究的樣本。
(二)假設前提與研究方法
1假設前提
(1)不考慮行業因素對流動資產比例和流動負債比例的影響:
(2)假定利率是固定不變的:
(3)各上市公司的年報數據是真實可靠的。
2研究方法
使用SPSS軟件對2003-2006年在深、滬兩市上市的所有A股公司共1050家樣本的流動資產比例、流動負債比例和投入資本回報率先進行分年度聚類分析,而后對所有樣本四年的數據進行加權平均,再從總體上進行聚類分析,以期找到目前我國上市公司營運資本管理的政策所表現出來的顯著特征。
(三)聚類分析結果
1分年度聚類分析結果
通過分年度的K-Means聚類分析,可以看出我國上市公司2003年和2004年的聚類結果比較雷同,分為兩大類:大約有一半的公司的流動資產比率為68%。流動負債比率為45%-48%。營運資本比率為23%,投入資本回報率為5.3%-5.9%;另一半公司的流動資產比率為36%,流動負債比率為32%-34%,營運資本比率為5%,投入資本回報率為7%-8%。并且其F值都比較高,通過了顯著性檢驗。
2005年與2006年的聚類結果比較相近,大約有99%以上的公司聚為一類。2005年其流動資產比率為47%左右,流動負債比率為37%,營運資本比率為12%,投入資本回報率為7%。2006年流動資產比率為56%左右,比上年有所上升,流動負債比率為47%。比上年上升了10%;營運資本比率為15%,比上年上升了3%;投入資本回報率為5%,與去年相比下降了2%,并且其F值除了流動資產比例比較低以外。其他都比較高。通過了顯著性檢驗。
2加權平均后聚類分析結果
不考慮時間因素,將2003-2006年的數據全部加權平均后進行K-Means聚類分析后的結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所有的指標都通過了F檢驗。
1從分年度聚類分析得到的結果進行分析
可以看出,我國上市公司在2003年和2004年有一半的公司屬于低流動資產比例與低流動負債比例相配合的中庸型策略,營運資本需求比率為5%,投入資本回報率為7%-8%;另一半屬于高流動資產比例與低流動負債比例相配合的穩健型策略,營運資本需求比率為23%,投入資本回報率為5%-6%。但從2005年開始趨于統一,2005年和2006年屬于高流動資產比例與低流動負債比例相配合的穩健型策略,該種策略下的風險與盈利能力最低,從表2可以看出其投入資本回報率只有5%-8%。
通過以上2003-2006年的流動資產比例與流動負債比例數據,筆者繪制出圖1。從圖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國上市公司流動資產比例和流動負債比例呈現出同向變動的趨勢,營運資本管理的投融資政策有由穩健型逐漸趨向于中庸型的趨勢。
2從加權平均后的聚類分析結果進行分析
從表2可以看出,共有1026家上市公司(占總體98%以上)聚到第五類,其流動資產比例平均值為51%。流動負債比例平均值為42%,營運資本需求比率平均值為13%。投入資本回報率平均值為5.7%。在不考慮時間因素的情況下,加權平均后的總體結果與分年度聚類的結果保持一致,它們都證明了我國上市公司屬于高流動資產比例與低流動負債比例相配合的穩健型策略。
三、結論
分年度的聚類分析以及加權平均后的總體聚類分析結果證明了我國上市公司屬于高流動資產比例與低流動負債比例相配合的穩健型策略。而且目前我國上市公司流動資產比例和流動負債比例呈現出同向變動的趨勢。營運資本管理的投融資政策由穩健型逐漸趨向于中庸型。穩健的營運資本投融資策略暴露出我國上市公司的理財者缺乏對營運資本管理政策的重視。很多企業并沒有明確的營運資本政策及管理制度。缺乏冒險和創新精神,在流動資金存量管理上趨于保守。而在發達國家,由于營運資本管理的“頂級化”趨勢、商業信用的廣泛應用以及信息技術的普及,營運資本政策呈現出越來越激進的態勢,表現為流動資產的比重越來越少,流動負債的比重不斷增加。因此,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上市公司營運資本管理策略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加強我國上市公司對營運資本管理的重視。改變保守的營運資本管理策略,成為提升我國上市公司整體業績的一個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