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行業工業公司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地區行業工業公司是地區工業在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形勢下的產物。兩年多來,在地區工業經濟發展中,地區工業公司發揮了一定的長處,起到了原單個街道工業所不能起到的一些積極作用。然而,當初極大多數地區工業公司的建立,畢竟主要是在外部條件影響下,通過采用“自上而下”的行政手段,將所在地區的街道工廠進行裁并組建而成的,因此,從公司建立的第一天它就不可避免地包含著行政性質的色彩。
一、地區行業工業公司必須進行改革
地區工業公司的行政性質決定了它本身是沒有生命力的,必定要在生產力的發展過程中逐步否定自身,按客觀經濟規律變革成為名符其實的企業性專業公司。
目前,地區工業企業大部分是手工操作生產,僅有的部分設備也未能成龍配套,公司內部各企業無叻確分工和嚴密的勞動協作。綜觀行政性地區工業公司現狀,其弊端主要表現在:(1)由于企業一般不依賴于公司,而公司的全局性意圖往往與部分企業的自身利益有沖突,敵公司統一指揮是失靈的,只能起到一定的行政協調作用。(2)公司各級管理水平偏低(管理幅度大于管理能力),要管理十幾個、仍至二、三十個內含多種不穩定因素的隸屬企業,加上無多大經濟意義的行政性上傳下達、請示匯報,造成公司經理室與職能部門終日忙于處理、甚至應付日常事務,成為“救火隊”式的被動管理。(3)企業的社會化大生產意識不強,各自為政的小生產意識和“小而全”的生產組織形式難以消除和瓦解,公司內部同行業企業之間不僅專業化分工協作形不成,相反出現為爭同一批非計劃渠道原材料,企業間相互輪番抬高買價二又為爭同一批加工業務,企業間相互輪番主動壓低應得工繳等這類“異常競爭”,更不正常的是公司內部同行業中兩個生產同類產品企業,一個因任務過滿,不得不采取強行加班措施,另一個又因任務不足,大批職工被動員拿7折工資回家待工。(幻公司以行政方法管理多種行業混雜的各類企業,必然帶來的是管得多、管得粗、管不好的狀況,因為,公司屬下產品種類繁多、品種更是復雜,各類產品(品種)的工藝差異極大,不可能同時掌握幾十種、上百種商品市場的變化,產品銷售、倉庫管理、技術質量、財務成本等方面公司也根本無法管好。(5)近年來,公司千方百計培養出的一小批各類專業大學生、技術人員和中級技工被分散到各小企業內搞單打一,很難發揮作用,造成了公司有限的技術力量”化整為零”,以至地區工業公司的產品多年來陳舊老化、低水準,呈淘汰趨勢,無市場競爭能力。
以上種種弊端,嚴重影響了地區工業公司經濟效益的提高,阻礙了地區工業生產力的發展。所以,地區工業公司由行政性向企業性改革是勢在必行的。然而,企業性工業公司作為一種有效的生產組織形式,是由生產力水平決定的,是生產社會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切任何脫離和超越的做法都會得到失敗的結果。因此,對于地區工業公司改革,既不能單純從主觀“良好”愿望出發,試圖在短時期內再“一哄而起”地全面地向企業化轉變,又必須克服聽其自然、消極等待的思想。我們需要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積極進取的改革精神,探求地區工業公司改革的切實可行措施和途徑。
二、地區行業工業公司首先應改革現行的組織機構形式
地區各工業公司,顯然應該在遵循客觀經濟規律的前提下結合各自個性特點,發揮主觀能動作用,因地制宜進行改革,如加強橫向經濟聯合,實行廠長(經理)負責制,試行股份制和租賃制,實施聘用制等。然而,在目前的條件下,對各地區工業公司有普遍現實作用的有效而迫切的改革,是把原來的直線—職能制改為事業部制。因為,地區士業公司的內部組織機構是否合理,是關系到推動還是阻礙地區工業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問題。兩年多來的實踐證明:地區工業公司在行政性質墓礎上再普遍采用了直線一職能制的組織機構形式是很不合理的,正所謂:“先天本不足,后天又失調”。其弊端是:(l)直線—職能制本身要求在企業專業分工基礎上以加強專業管理,而地區工業公司則是多行業混雜的,根本未實現專業化,因此也帶來了公司專業管理的復雜化,難以統籌兼顧。(2)直線—職能制重要特點是生產經營指揮權應集中在公司經理室,而實際現狀恰是公司領導忙于各項行政事務的協調,無法強化經營指押。(3)直線—職能制各種縱向請示、匯報多,上傳下達繁鎖,而橫向溝通差,以至公司內部無法形成強有力的決策機構和全面按制能力,造成決策遲緩,辦事效率低。
直線一職能制一般是在企業規模相對較小、產品品種較簡單、工藝比較穩定,市場銷售情況容易掌握的情況下采用,才能夠顯示其優點。而地區工業公司一般規模雖不很大,但行業多、產品品種雜、產品間工藝差異極大,市場條件變化多,銷協難以把握,要求適應性較強。如此強烈反差,可以斷言地區工業公司普遍采用的直線—職能制組織機構形式,顯然是不合理的,它阻礙了地區工業生產力的發展,嚴重影響了地區工業公司由行政性向企業性變革的內部條件的成熟。
而若根據地區工業公司性質特點和現狀,采用事業部制組織機構形式,并相應加強公司的決策控制能力,則能揚長避短,彌補行政性公司之不足,促進聯合體的有機化,推動生產力發展,并為向企業性公司變革起到積極作用。因為,事業部制是根據工業公司的生產經營活動,按產品(或行業、地區)的不同,以利潤為中心而建立的。各部在公司領導下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同時對內部生產經營擁有集中指揮的權力。它是使公司建立“政策制定與行政管理分開”的原則之上,它十分適用予地區工業公司的現有特點。
所以,行政性地區工業公司采用事業部制,首先,能把工業公司徒有虛名的統一經營指揮權切實下放到各經營事業部,把銷、供、產形成一條龍,強化各部的統一指揮,合理安排調度,盡可能消除部內廠間生產任務饑、飽、漲的不協調現象,以提高事業部的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其次,公司可認真抓好幾個部,做到管得少、管得細、管得好,經理室能擺脫日常事務,真正搞好公司的重大決策和各項工作的指導、控制。再次,能促使各事業部從整體觀點來合理組織生產經營和管理業務,克服“小生產”觀念,瓦解“小而全”生產組織形式,加強分工協作,避免公司內同行業廠間“異常競爭”,造成經濟損失氣效益下降。最后,對于原來“化整為零”的一批技術骨干可相對集中起來,形成“化零為整”的兒支專業技術隊伍,進行有效的企業技術改造、行業產品開發等,為地區工業技術進步發揮各自才能和顯示集體智慧。總之,地區工業公司的進一步體制改革必須下決心先從改革內部組織機構著手。
三、地區行業工業公司采用事業部腳后如何進行管理
地區工業公司采用事業部制后其管理可從以下兒方面人手:(1)在組織結構與,將公司的各谷層企業按產品(行業)歸類,集合成兒個經營事業部,使各部相對集中單個行業和同類產品、技術工藝,在公司指導、控制下形成集中統一生產經貨指揮的經濟實體。從部內銷、供、產到人、財、物、技術、信息,從同行業、產品間合理分工協作到配套生產,從部屬的企業發展到生產協作單位,努力實現企業化,專業化。(2)在人事安排上,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向中間集中,即將公司各部門中貴任性強,知識面廣的職能干部下放,同時,選拔有全局觀點,對于生產經營問題思路廣、辦法多、有開拓精神的基層廠長,組成事業部領導班子,對各部只要求按實際情況設置必要的部門,使事業部首先改變目前‘有事無人管,有人無事千,的現象,并盡可能使這一管理層成為知生產、懂技術、能管理、會經營的高效指揮機構。(3)在貴、權、利結合上,公司對事業部應委以明確的經濟資任和授以相應的權力,在日常管理中,公司一般不能越級指揮,基層廠也不能越級請示.同時,依據各部條件優劣和經濟責任大小,分別制訂工資總額和獎金率等有關規定或條例,保證各經營事業部真正做到責、權、利三者結合。同時,隨著事業部制的形成,公司領導層不能再以“老面孔.來做“新婆婆”,必須在加強經營管理規劃和決策工作上下功夫。由于外部經濟環境的變化和內部組織結構的變革,對公司必將提出三個方面的要求:合理的規劃,有效的決策,完善的協調控制。因此,地區工業公司還應設置對全公司的經營規劃、新產品開發、信息情報、投資方向等進行探索、決策的組織,這些組織的根本任務是綜合研究外部環境,弄消當前和將來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把握本公司的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運用科學方法,經過認真分析得出切合實際的有效結論,作出相應的決策。
四、應該注愈的幾個問題
由于地區工業公司底子薄,起點低,舊觀念有相當市場,所以,為努力適應地區工業經濟的發展,對于地區工業公司的組織機構這一步改革,必須行得堅定,行得穩當。為此,我們務必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各級黨組織和行政領導要做好深人細致的思想工作和組織工作,使組織機構改革調整,在生產穩步發展和觀念不斷更新中進行和落實,進免廣大干部和職工不必要的思想情緒波動,以至影響生產和改革的順利進行。(2)在改革調整后的各項經營事業部內氣傘業之間的利益分配切忌“一刀切”,不能搞變相“平均主義”而挫傷先進企業積極性,原則上以企業原有水平為基礎,加以適當調整,主要還是靠在材料、資金、按術、生產業務等方面統一經營指揮,合理分工協作,在共同提高效益下達到“富”一幫“窮”。(3)各事業部在結合實際設置必要機構時,所調集管理、技術干部必須考慮到所屬企業應有的力最,不能過分強調加強事業部而嚴重削弱了企業的管理、技術力量。(4)對于那些沒有自行改造能力的企業,工業公司不能向事業部一推了之,撤手不管。而應花一定力盤配合事業部,加以扶持、指導。
綜上所述,地區工業公司的這一組織機構的改革是在尊重客觀現實的基礎上,采用了分權管理和集中協調控制的原則。“最好的管理,就是在協調控制下的分散(管理)。只有分散(管理)才能增加各級負貴人的貴任心和充分發揮個人的才能,做出更切合實際的決策,并具有較大的靈活性,只有協調、控制,才能取得最好的工作效率和經濟效果。”(見《中國工業企業管理學》因而,這種體現“最好的管理”的合理組織機構,必將有力地推動地區工業(公司)生產力的迅速發展和經濟效益的不斷提高。為地區工業公司向企亞專業公司的更進一步改革,努力創造成熟的內部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