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工商管理專業企業社會責任教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企業社會責任的含義
企業社會責任有三層含義:一是企業須自愿地將企業社會責任融入到企業的管理流程中,在組織戰略、人力資源管理、企業經營中加入社會責任目標或考量;二是施行利害關系人管理,即企業不只要對股東負責,也必須思考其營運可能對其他利益相關群體造成的影響;三是企業與利益相關群體互動下所形成的網絡關系,包括與員工、經理人、股東、公會所形成的組織內部利害關系,與客戶、金融機構,及供應商等形成的經濟利害關系,以及與社區、政府、非營利組織、環境等形成的社會利害關系,企業發展依賴良好的社會關系。總體而言,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的一種經營管理行為,它依賴于經營管理者具備社會責任意識,主動在經營活動中貫徹社會責任意識,把關注相關利益群體的利益,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作為經營管理目標。
二、工商管理專業社會責任教育的目標
提高企業社會責任感依賴于提高企業經營管理者的個人倫理道德意識。個人倫理道德意識是規范如何待人處事的個人標準和價值觀,經理人倫理道德意識的形成需要通過教育教化。具有不同倫理道德觀念的人,在相同的情況下會做出完全不同的決策。在企業經營管理活動過程中,管理者的個人倫理道德意識對于組織社會責任意識的形成和貫徹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員工常以管理者的倫理道德意識與行為作為個人倫理行為的參照。在實踐管理中,管理者的社會責任意識具有較大差異。有些管理者完全沒有倫理道德意識,只關心公司的銷售狀況和收益狀況,完全漠視其他群體的利益,將法律視為必需克服的障礙,想方設法地鉆法律空子,在決策時只考慮公司行為能否能賺錢而對其他社會責任問題完全不關心;而一些具有一定倫理道德意識的管理者在作決策時并不考慮太多的倫理道德問題,他們認為倫理道德應該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運用,而不是用在做生意上,他們一般很少關注企業行為對他人的影響,除非受到外來的壓力或強烈批評才會做出一些履行社會責任的姿態;而具有倫理道德意識的管理人在決策時要考慮企業的社會責任,這些管理人也希望企業成功,也注意企業的經營業績,但他們的決策都在倫理范圍之內,努力尋求一種公平、公正的方法。有些經理人之所以忽視社會責任,是因為他們錯誤地認為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會影響企業的績效,事實上企業社會責任和企業經營業績之間具有正相關,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會提高企業社會形象,并不降低企業業績。企業社會責任行為差異主要體現在企業管理者倫理道德意識的差距上,提高管理者的倫理道德素養是強化企業社會責任行為的基礎。因此,加強對管理者的倫理道德教育就成為提高管理者倫理道德素養的重要方式,工商管理專業社會責任教育的首要目標就是提高學生的倫理道德意識,把企業管理者的經營意識從“利潤導向”轉向“責任導向”,在各項決策過程中要讓管理者以企業社會責任為念,做好消費者權益保護、環境保護,以及維護好與相關利益群體之間的關系、保障股東與員工權益等各項工作。四、工商管理專業社會責任教育模式
1.課程設置
目前我國的社會責任教育主要是在MBA教學中開展,本科階段的社會責任教育也主要是在一些知名高校如南開大學等開展,多數本科院校對企業社會責任教育重視不夠,在課程教學中講解相關內容不多,專門開設社會責任相關課程的院校就更少。加強對企業社會責任教育必須在課程教學中得以體現,首先應該在相關課程教學中補充社會責任議題的討論,如《管理學》《市場營銷學》《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等課程的教學中都要講授企業社會責任相關內容;其次,還應專門開設企業社會責任課程,企業社會責任課程包括《企業社會責任》《商業倫理道德》等,可以在工商管理類的各專業通過開設選修課方式讓學生選修,計入學分。由于企業社會責任涉及到企業管理活動的方方面面,對于本科教學而言綜合性較強,因此課程開設的階段應該在專業教學的中后期,學生對工商管理專業相關的營銷、物流、管理、電子商務等內容有了一定基本認知后開設較為合理。
2.教學和實踐的內容
企業社會責任教學要提高學員的社會責任感和商業倫理道德,教學內容應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基本的倫理概念,如責任、公正、誠信等。通過教學讓學生明白商業倫理道德的基本理念,明白什么樣的企業行為是有道德的,什么樣的企業行為是沒有道德的,提高學生對企業社會責任的關心和敏感度。
(2)主要的企業社會責任技能。企業社會責任并不僅僅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行為實踐的方式,學生應該具備運用和落實企業社會責任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應提高學生在各項管理活動中的企業社會責任管理能力,在各項管理決策中能夠考量企業社會責任,能夠在決策困境中對企業社會責任做出正確的抉擇。
(3)企業社會責任案例及其分析。通過真實的案例分析,不僅能拓寬學生對企業社會責任的學習視域,了解國內外優秀企業的社會責任行為,更能讓學生能將企業社會責任分析方法和分析技巧應用到真實的情境中,提高學生在企業社會責任管理上的邏輯推理和決策判斷能力。總體而言,社會責任教育還是要理論聯系實際,教學和實踐并重。
3.教學方法
企業社會責任教育不是傳授學生一種謀生的本事,而是向學生講解商業倫理道德,因此在教學方式上不能太古板,不能把企業社會責任作為一種單純的“理論”進行教學,更重要的是切實提高學生的商業倫理道德意識,提高企業社會責任感并內化為學生思考問題和行為決策的準則。在教學上宜靈活多樣,宜聯系實際,以問題為導向互動教學。在教學方法上除了傳統的課題講授以外,應采用一些參與性強的教學方法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商業倫理辯論等,讓學生在模擬實際環境下對企業社會責任問題展開討論,使企業社會責任意識不斷得到加強和鞏固。除了課堂教學外,課外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一些社會公益活動,在社會實踐中強化學生的企業社會責任意識。此外,教學中還可以主動和企業、政府等組織進行溝通聯系,邀請企業高管、相關政府部門的官員以及企業社會責任管理方面的專家學者等來校以講座等方式和學生進行雙向溝通交流,探討企業社會責任的相關話題。五、結束語隨著大眾環保意識的提高,我國目前以資源消耗為主的粗放式經濟發展模式已不再適應經濟發展的要求,在本科階段加強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企業社會責任教育是適應當前形勢的當然舉措。在企業社會責任教育中,應排除實用主義的影響,注重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專業教育不僅僅要提高培養學生的商業決策能力,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商業倫理道德和企業社會責任感,培養未來具有良好操守的職業經理人。
作者:唐雪梅吳敏單位:西南政法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