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小企業成長期戰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中小企業的持續發展問題是目前理論界研究的熱點問題,按企業生命周期理論可大致將中小企業的生命歷程劃分為生長、成長、成熟、衰退4個時期,而中小企業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最為關鍵的是成長期,成長期的戰略選擇決定了中小企業的發展存亡,文章對中小企業成長期的戰略選擇問題展開探討。
關鍵詞:中小企業;成長期;戰略選擇
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中流砥柱,中小企業在擴大就業、保持經濟活力、縮小收入差距、維持市場結構、提高經濟效率、構建和諧社會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中小企業的發展歷程卻步步艱辛坎坷,每年有一半以上的新生中小企業夭折在成長前期,中小企業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是每一個中小企業的首要戰略選擇。
一、我國中小企業生命周期的劃分
中小企業從初創到成熟大致經歷4個時期:出生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
第1階段:出生期。這是企業生命體的誕生過程,包括孕育期和嬰兒期,統稱生長期。這是企業家的創業意圖從孕育、分娩到誕生的過程,或者說是企業家把自己的奇思妙想付諸實施的過程。這個時期企業生命的源頭是有利的市場定位和有效的產品或服務的開發,產品和市場是企業的生命。
第2階段:成長期。這是一個快速成長的時期,成長并不意味著同樣內容的不斷增加,成長是一種變革,是一種質變而不僅僅是一種量變,企業不能僅靠增加人才、資金、設備和廠房來應付其增長,它必須進行一種轉變或轉型。企業的快速增長需要其管理人員進行規范管理、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專業化管理是企業家釋放出新的管理資源的有效途徑。但現實中很多企業無法度過這個難關,最終因管理資源的短缺制約了企業的成長,這既是一個企業成長的陷阱,也是企業成長的轉折點。
第3階段:成熟期及其衰退期。一旦企業完成了向專業化管理的過渡,就已經形成了良好的計劃、組織、管理開發和控制系統,這是現代企業的基本標志。但這并不意味著企業從此可以高枕無憂了,這時原有的產品已經比較成熟,市場相對鞏固,這是一個相對和平時期,通常也可以稱為成熟期。緊接著要遇到的是企業最初的產品或生產線已經成熟,不能推動企業未來的充分發展以維持企業目前的增長率,或曾經達到的增長率,這是市場飽和現象的必然結果,也是產品自身的生命周期使然。
二、中小企業成長期的內涵和特點
成長期是企業生命周期的第二個時期,是企業在經歷了艱難的創業期期后企業各方面走上正軌的發展時期。成長期主要表現特點有:成長期是企業成長最快的階段,規模效益開始出現,市場開拓能力也迅速加強,銷售量增長快,市場份額擴大,產品品牌和企業的名聲已為世人所知曉,企業開始有較多的利潤。在這個階段,企業會出現新的格局,企業產權結構可能發生了變化,股權開始出現多元化或社會化,創始人雇請職業經理人,自己逐漸從管理層淡出,并逐步推行授權管理和規范化管理。但成長期是矛盾多發期,如果處理不當,企業內部可能發生嘩變。在成長期的后期,隨著企業資本積累的完成,企業容易掉入盲目多元化的陷阱。在成長期,企業應高度重視戰略管理,使企業的業務內涵更加清晰,主業更加明確,管理更有章法;同時,使文化和組織結構更能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否則,企業將會在一系列沖突與變革中提前走向衰亡。
三、我國中小企業的優勢與劣勢分析
(一)我國中小企業的優勢分析
1、中小企業反應迅速、靈活。當環境變化頻繁時,中小企業更容易適應環境的變化,如需求多樣化、個性化,發揮其空前的活力。
2、決策速度快。不像大企業的決策者要經過許多道程序,特別在生產經營變化非常快,要求一個迅速的反應和決策時,此時中小企業就表現出其獨特的優勢來,能夠很快地做出反應進入某一領域。
3、低成本運作。如由于中小企業規模小,相對機構設置簡單,管理人員少,相應的管理費用很低。
4、人員干勁足。中小企業的經營者往往一人身兼數職,也使企業所有者的個人利益與企業利益緊密相關,個人命運與企業命運緊密相連,因此更容易發揮其個人能力和才智。
(二)我國中小企業的劣勢分析
1、中小企業生產規模小。由于中小企業的基金普遍短缺,資金實力不足,市場占有率不高,所以中小企業的生產規模都較小,這是中小企業的普遍特征。
2、技術裝備落后,開發能力弱。由于生產規模和資金的原因,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相比生產設備,生產技術,研發能力都顯得很落后,這是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的瓶頸問題,也是中小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迫切需要克服的問題。
3、資金不足,融資困難。由于中小企業的資金底子薄,財務風險控制能力弱,資金償還能力差,中小企業在融資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難。
4、人員素質不高,人才流失嚴重。中小企業為節省總成本,在人力資源的規劃上通常采取成本節約的措施,以致所招聘的企業員工素質普遍較低。同時由于缺乏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和激勵機制,使得中小企業人才流失嚴重。5、管理不完善。處于困難的中小企業幾乎都是管理差的企業,即使個別效益好的企業也存在嚴重的管理問題。目前中小企業管理水平低主要表現在:企業缺乏戰略規劃,只注重追求短期目標;企業管理人員和員工的素質低,在管理中存在決策簡單化、專斷化現象。
四、我國中小企業成長期的發展戰略
成長期的中小企業已度過了創業期的艱難,逐步趨于穩定,并追求做大做強,但往往由于對未來缺乏預見,造成許多處于此時期的中小企業沒能及時調整發展戰略,出現盲目擴張,導致停滯,甚至走入困境。因此,中小企業在面對全球化的激烈競爭時,要從企業實際出發,根據自己的優勢、特點、經濟全球化的變化和趨勢,抓住機遇,選擇適合自身的發展戰略,可供選擇的戰略有:
(一)專一化發展戰略
專一化發展戰略是企業以某個特殊的顧客群、某產品線的一個細分區段或某一個地區市為主攻目標的戰略思想。其戰略思想體現中小企業“小、特、靈”的特點,充分發揮其資源產地、經營特色、“船小好調頭”等方面的經營優勢,做大企業想不到或不想做的事,并以此壯大自己,確立自己在市場競爭中的地位。中小企業要求得生存和發展,首先應重視和發展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所謂“核心競爭力”,是指企業將其在技術、管理、文化等方面的有利因素綜合而形成的獨有的專長,既不易被別人所模仿,還能不斷擴展到其他領域,開發出更多的新技術和新產品,企業以此占據并保持其領先地位。對中小企業來說,其核心競爭力主要表現在“小而專、小而活、小而精、小而特”幾個方面。“小而專”指中小企業要充分發揮其自身的優勢,針對市場要求,專注于某一兩個利基市場。所謂利基市場是指那些被大企業忽視但它的需求并沒有得到滿足的小市場。“小而活”是指中小企業尤其是小企業雖規模小,但機制靈活,又符合市場細分、小額、快捷、及時化的要求,能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迅速調整專精的對象,這是中小企業的規模和機制方面的優勢。“小而特”是指企業規模不大,但在產品、技術或管理方面具有特色。“小而精”是指企業的產品在質量方面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小”并不代表“弱”,“大”不代表“強”,中小企業應徹底拋棄“小而全”的經營思想,圍繞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進行經營,將非核心業務和非專長部分,通過“外包”的形式,交給其他廠去做,自己則專心致志地做最專長的業務。
(二)自主品牌創立戰略
中小企業應樹立現代營銷理念,精耕細耘,創立自主品牌,走價值戰道路。中小企業應該更好地了解市場,制定、整合、實施市場營銷組合策略,創造性地滿足市場需求。應充分意識到品牌對于企業發展的重要意義,通過創立自主品牌、定位品牌、傳播品牌、維護品牌、發展品牌,不斷地打造品牌競爭力,才能擺脫惡性循環的價格營銷,謀取更健康的營銷之路。1989年,好孩子集團提出“我是第一,因為我可以是第一”的口號,立志創出一個中國人自己的品牌。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通過不斷地豐富與創新產品,牢牢奠定了中國童車第一品牌的地位。并且通過采取適合的國際營銷策略,Geoby(“好孩子”在國外注冊的商標)正在成為國外消費者熟悉的品牌,并力爭把“好孩子”品牌打造成世界名牌。
(三)產業集群戰略
這一戰略適合具有一定生產加工能力的中小企業及服務型企業。產業集群是在特定的區域內由許多相同或相關產業的企業以及與之配套服務的專業化的供應商和服務機構構成的集合體。從理論上講,產業集群內各企業之間既不是橫向一體化的正式聯盟,也不是縱向一體化的組織形態,是什么力量維系著相關企業的生存?這就是所謂的集群剩余,也就是一個企業加入集群時的利潤減去不加入集群時的利潤所得的差額。產業集群戰略大體上有以下幾種模式:第一,依托大企業和骨干企業集群。在依托大企業集群戰略中,應注意選擇產業鏈較長的大企業為龍頭企業,這樣集群的鏈條會更長,集群的中小企業會更多,效果會更好。如十堰、襄樊、隨州等市依托東風公司發展汽車配件加工,僅十堰市白浪汽配城,就匯集了汽配廠家1200個。當然,本地中小企業如在技術、產品和管理方面達不到大企業的要求,大企業也會舍近求遠。第二,依托名牌產品集群。中小企業依托這些名牌產品集群既有利于生產名牌產品的企業做大做強,也有利于自身的發展。2003年,湖北在“中國名牌產品”榜上增加了“舒蕾”牌洗發水、“仙桃”牌精紡呢絨面料、“紅雙環”牌純堿和“東貝”牌壓縮機,在“中國名牌產品”榜上的位次由第25位上升到第17位。第三,依托特色和優勢資源集群。一個地區的特色和優勢可以是區位優勢、自然資源優勢和社會資源優勢。社會資源優勢主要指在長期的社會發展過程中,區內已集聚的智力資源。
(四)虛擬經營戰略
市場經濟的發展,競爭的深化和現代信息技術在企業應用程度的日益深入,使得現代企業的競爭已不再單純是單一企業與單一企業間的競爭,而日益表現為一個企業供應鏈與另一個企業供應鏈之間的競爭。企業信息化程度低、管理水平差的企業將不斷被信息化程度高的企業所替代。企業內部資源的整合要求和外部供應鏈的競爭壓力加速了企業應用信息技術的進程,信息技術正在成為企業流程再造和資源優化配置的基本手段。中小企業必須對這一趨勢有足夠的認識,針對企業實際,不斷提高應用信息技術的水平和能力,保持并提高在所處供應鏈中的優勢。通過提高企業的效率在競爭中取勝,獲得核心競爭力。虛擬企業是依托于網絡信息技術,為贏得市場機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資源共享和風險共擔,只保留各自核心能力,將其他的功能通過整合企業外部資源的多個法人主體組成的無明確邊界的暫時性企業聯合。虛擬企業的典型特點就是信任為基礎、人力虛擬化、信息網絡化、邊界模糊化和組織動態化。虛擬企業和企業聯盟與網絡組織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不能混為一談。
參考文獻:
1、何艷.論中小企業在成長期的戰略選擇[J].株洲師專學報,2007(3).
2、宋陽,祝木偉.基于戰略生態的中小企業成長戰略研究[J].經營管理,2007(500).
3、賴淑華.成功中小企業成長因素模型[J].科技管理研究,2007(7).
4、付麗茹.利基戰略:中小企業成長的有效途徑[J].企業研究,2007(6).
5、宋茂華.論我國中小企業戰略選擇.改革與戰略[J].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