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企業投資退出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企業通過不斷投資壯大規模后,應考慮到如何適時的退出已有投資的問題。不少企業正是由于沒能在投資的進入與退出之間取得較好的平衡,因而在市場競爭中陷入了被動。本文所探討的投資退出是狹義上的,即在財務報表上所反映的長期資產的部分。
【關鍵詞】投資退出投資回報率退出途徑
投資退出并不是只限于項目虧損時的被迫行為,而應該是在投資時就應主動確立的一個發展戰略。很多企業在投資時往往只考慮日后如何經營,卻很少想過如何適時兌現投資,更不愿意去想如何收拾虧損殘局。如何選擇適當的時機、適當的途徑,實現投資順利退出,使投資項目不僅有一個良好的開始,更有一個完美的結局,這對企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一、實現投資退出的效應
實現投資的良性循環是為了更有力的出擊。投資項目只有做到有進有退,才能回籠資金抓住新的投資機會,順利進入下一輪投資計劃,實現投資的良性循環和增值,進而優化投資結構,控制投資總量。
優化財務狀況有利于投資退出確保企業現金流量的平衡,改善企業財務狀況。如果以高溢價退出投資項目,可為企業帶來可觀的特殊收益和現金流;另外如果是退出經營不善及負債高的項目或業務,可讓企業有效重組債務,達到優化資產的目的。
優化資源配置是投資退出的一種收縮戰略,也是企業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如企業可通過投資退出盤活沉淀、閑置、利用率低下的存量資產,從而完善和調整現有的經營結構,提高資產組合質量和運用效率,達到優化資源配置的目的。
引進多元投資主體的企業通過減持或降低在投資項目的股權比例,可以引入專業或策略投資者共同經營投資項目,不僅有利于項目公司形成多元產權模式,健全項目公司治理結構,而且為項目公司重新設計科學、合理的股權結構提供了可能。
通過培育核心業務,企業可以借助投資退出來進行戰略調整,集中資源專注發展核心業務和主導產業,提高核心能力。20世紀90年代中期,深圳萬科集團從房地產以外的廣告、藥業、文化傳播等行業里退出,目的就是要打造中國房地產第一品牌。
二、掌握投資退出的時機
綜觀企業退出投資的各種情況,大致可分為自然退出、被動退出和主動退出三大類。企業研究投資退出戰略的重點,應是主動退出。它是指在投資項目公司存續的情況下,企業基于退出條件、項目盈利能力、戰略調整等種種考慮退出所投項目。
就退出條件而言,企業沒有不可退出的投資,只有不能滿足的要價。企業應當密切配合市場條件和時機的變化,從價值最大化角度出發,以較高溢價退出優質或正常經營項目,實現投資增值,創造特殊收益。
項目盈利能力可能是企業考慮是否投資退出最直接的因素。除了那些經營不正常或常年虧損無望的投資項目要積極部署退出外,企業還應對目前雖能維持經營、但項目盈利能力較差的項目主動考慮退出。
此時,企業有必要根據投資項目的資金來源及經營地域預先設定盈利標準。可供參考的盈利指標主要有:項目論證階段預期的投資回報率、企業整體在近幾年的平均凈資產報酬率、國內外長期債券利率、國內外銀行貸款利率、加權盈利指標等。
從戰略調整角度看,企業選擇主動退出投資主要包括以下情形:投資項目與企業發展目標、產業導向或者核心業務不相符;企業難以取得投資項目的管理控制權和發展主導權;企業內部因資產整合、重組,需要退出相應投資;企業根據目標負債及自身現金流量情況對投資總量進行控制,當投資總量超出上限,或負債率超過目標水平,或財務、現金流量出現困難時,主動退出有關投資;投資項目公司因合并、分立、并購及引入新的合作伙伴等事項使資本規模、股權結構或合作條件發生重大的不利的變化;投資項目公司因違反有關法律、行政法規造成短期內無法消除的重大影響。
總之,企業應建立和健全對投資項目的監控機制,動態掌握投資項目的進展及經營情況,對投資項目定期進行分析,慎重部署投資退出。
三、選擇最佳的投資退出途徑
投資退出也是一種資產經營活動,因此需要借助資本經營手段來完成。一般說來,企業退出投資往往是在產權的流動中實現的,主要手段不外乎通過轉、售、并、停、關,其中以轉、售、并最為理想。從資產經營角度看,投資退出主要有以下途徑:
公開上市這是投資退出的最佳途徑,具有成本低、高增值的特點。企業應當充分利用證券市場的價值發現功能,推動投資項目公司到海內外證券市場直接或分拆上市。
整體出售和公開上市相比,出售可以立即收回現金或可流通證券,既可以立即從項目公司中完全退出,也可較快取得現金或可流通證券的利潤分配。就效應角度而言,整體出售具備收購方對一般兼并收購所要求達到的效果,但整體出售可能存在市盈率偏低的情況,難以取得較高溢價。
改制、重組后退出是將項目公司改制、重組成股份合作制企業、股份公司直至上市公司,通過資產或股權轉讓、出售退出投資。如協議轉讓給投資項目公司其他股東;協議轉讓或定向配售給戰略投資者;通過技術產權交易所進行轉讓等。
物色收購投資項目的對象是直接或通過專業性的經紀、中介機構物色對投資項目感興趣的公司收購、兼并項目公司,實現投資套現。收購、兼并的對象可以是整個投資項目,也可以是部分股權或資產。
股份回購是當投資項目為上市公司時,則可通過將股票賣回給項目公司而回收全部或部分所投資金。如果是普通股,企業可和項目公司簽訂股票賣回的賣方期權,直接將股票賣回給項目公司;如果是優先股,則需通過制定強制贖回條款進行。
托管和融資性租賃是指托管經營公司與企業所有者經過協商,通過契約方式,以保全并增值受托資產為前提,對受托企業進行有償經營。托管將企業經營者從企業要素中分離出來,成為新的獨立的利益主體,其實是一種間接退出投資方式。
企業內部合并、轉讓方式是在控股公司或企業集團中運用得十分普遍。企業內部通過協議轉讓或劃撥,對同類業務及投資項目進行專業歸并;企業內有上市公司的,可將非上市的業務注入上市公司套現;將難以退出的不良資產從有關下屬企業剝離,通過其他下屬企業或由母公司進行消化、盤活。
關閉、破產、清算也是投資退出的一條途徑。企業一旦確認項目投資失敗或成長較慢,不能獲取預期回報,就需要果斷退出。當投資項目無法通過其他途徑退出且無必要維持時,也應關閉、解散,通過清算退出。
上述有關退出投資的方式并不是相互獨立,而是緊密聯系的。企業應當綜合運用這些方式進行投資退出的部署。
財務上做好準備以高市盈率退出優質項目時,對企業來說沒有什么財務壓力。但如果退出經營不善或長期掛賬的項目,企業就可能需要大幅撇賬。此時,企業應充分考慮投資退出對其財務承受能力及現金流量的影響,以在時機選擇和策略應對上做出相應部署,同時要事先對可能的損失、清理出來的不實資產及壞賬做好財務撥備和核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