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公共部門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中文摘要
在管理學研究中,當我們為開發一項新的管理技術,提出一種新的管理方法,總結一套新的管理理念而不遺余力的時候,我們似乎不經意的忽略了“管理者在干什么?”這樣一個基本的管理學問題。盡管管理學科已經誕生了半個多世紀,但我們仍然無法給出讓大家滿意的答案。
當我們從管理學的先賢那里尋找答案時,不難發現,以法約爾為代表的管理職能學派的研究者們把管理定義為是一系列職能活動過程的,蓉和。按照他們的觀點,管理者日常的工作就是在履行這些基本的管理職能。但這僅僅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管理者行為的框架圖。
以明茨伯格為代表的經理角色學派的研究者們基于對職能化管理觀的反思,通過對管理者日常工作過程的細致觀察,并利用系統的實證數據來回答這個問題,從而把我們的視角轉向了實實在在的管理活動。但他們的研究又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即管理者的外在活動與內在的注意力分配有可能是不一致的。所以,要準確回答管理者在干什么,還必須從管理者的注意力方面加以分析。
回顧以往關于管理者注意力分配的研究以及組織因素對管理行為的影響方面的成果,我們不難發現,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是關于管理者注意力分配的外化行為的細節描述,雖然有一些研究也關注影響注意力分配的原因和不同注意力分配狀況的組織效果,但這些研究成果都沒有反思組織因素與管理者注意力分配之間的關系。此外,之前的研究者們都習慣于將公共部門管理者和私營部門管理者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研究,但是,公共管理與企業管理相比,在管理的性質、管理的目標、管理的主客體、管理的過程、管理的職能、管理的限制因素、管理所需物質資料的來源、管理人員的產生方式、管理的績效評估標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異。而二者之間的這些差別極有可能導致管理者在注意力分配方面的差異。所以,可以說,系統分析組織因素對公共部門管理者注意力分配的影響,還是理論研究的空白。
因此,本文選擇了組織因素對公共部門管理者注意力分配的影響為題進行研究。全文共包括六個部分:第一部分首先說明了本文研究的緣起、研究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第二部分著重介紹了與本文的研究問題相關的理論成果,并分析了研究現狀的不足之處;第三部分重點介紹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的主要內容以及研究過程中使用的主要方法;第四部分剖析了組織因素和管理者注意力分配,選擇了分析二者的若干變量,并提出了理論假設;第五部分結合調查得來的數據,借助SPSS軟件,對前一部分提出的理訓段設進行了檢驗,并對檢驗結果作了進一步分析;本文的最后一部分主要包括研究的結論及其應用、研究的限制與不足以及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本文是香港科技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西南政法大學合作研究項目.“管理人員工作時間分配”研究課題的一部分。在研究過程中綜合運用了問卷調勿訪談法、文獻分析法、統計分析法等多種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結論是基于2005年6月至12月,課題組對廣東、柳州、武漢和重慶等地的300多名公共部門的管理人員進行深入的調查后,最終整理出來的257個有效樣本所作的實證分析。
為了系統分析組織因素對公共部門管理者注意力分配的影響。本文選擇了規范化、標準化、管理幅度、復雜性、集權化、規模等6個變量來分析組織因素;選擇了簡短性、多樣性2個變量來分析管理者注意力分配的變化。通過實證分析,我們發現,在中國的政府和事業單位中,組織的規范化、標準化程度都非常高。組織內部的集權化程度并不高,但在實際的決策過程中,組織高層又傾向于采取集體決策。從總體上來看,組織因素對公共部門管理者注意力分配的簡短性和多樣性的存在較大的影響。但相比較而言,多樣性受組織因素的影響要大一些。具體而言,組織的標準化和復雜性影響管理者注意力分配的多樣性,且復雜性對多樣性的影響更大。組織的管理幅度影響管理者注意力分配的簡短性。
關鍵詞:注意力;管理者行為;組織因素;公共組織1緒論
1.1問題的提出
在管理學研究中,當我們為開發一項新的管理技術,提出一種新的管理方法,總結一套新的管理理念而不遺余力的時候,我們似乎不經意的忽略了“管理者在干什么”這樣一個最基礎、也最值得關注的問題。加拿大著名管理學家亨利·明茨伯格(氏鮮M腸忱be吧)曾說:“管理科學的進步有賴于我們對管理者工作過程的理解。”①遺憾的是,在管理學科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之后,對于上面這個基本的管理學問題,我們至今都無法給出滿意的答案。
那么管理學的先賢們對于這個問題有過怎樣的思考呢?當帶著這樣的疑問去查閱管理學的文獻時,我們發現,古典的管理學家們把管理定義為是一系列職能活動過程的總和。按照他們的觀點,管理者日常的工作就是在履行這些基本的管理職能。
追溯起來,最早對這一問題開展研究并做出理論貢獻的當數法國古典管理學家法約爾了。法約爾對管理工作的認識是建立在他對企業全部活動的分析的基礎之上的,他認為,所有的企業活動可以分為六個方面:技術活動(生產、制造、加工);(2)商業活動(購買、銷售、交換);(3)財務活動(籌集和最適當地使用資本);(4)安全活動(保護財產和人員);(5)會計活動(財產清點、資產負債表、成本、統計等等);(6)管理活動(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并指出“不論企業大小,復雜還是簡單,這六方面的活動(或者說基本職能)總是存在的。”②在介紹了前五種經營活動之后,他進一步分析說:“前五種職能都不負責制定企業的總經營計劃,不負責建立社會組織、協調和調和各方面的力量和行動。這些活動并不屬于技術職能的權限,也不屬于商業、財務、安全以及會計職能的權限,它們組成了另一種職能。人們習慣叫它‘管理,。”他認為,“管理,就是實行計劃(Pl團田舊ng)、組織(O電儷zing)、指揮(C~即ding)、協調(coordinating)和控制(controlling);計劃,就是為探索未來制定行動計劃;組織,就是建立企業的物質和社會的雙重結構;指揮,就是使其人員發揮作用;協調,就是連接、聯合、調和所有的活動及力量;控制,就是注意是否一切都按已制定的規章和下達的命令進行。因此可以理解,“管理”既不是一種獨有的特權,也不是企業經理或企業領導人的個人責任。它同別的基本職能一樣,是一種分配于領導人與整個組織成員之間的職能。”寫作碩士論文
法約爾的這些觀點對后來的管理研究和管理實踐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雖然他的研究是基于他本人對法國煤炭工業管理的認識和經驗分析,但是“由于法約爾所確立的一般管理理論層次比較高,尤其是他所提出的14條管理原則和管理五要素說,在包括行政管理在內的現代管理理論與實踐中已作為普遍遵循的準則而存在,因此它們不僅被廣泛應用于企業界,而且被政府管理機關普遍采用。法國政府就曾將他的理論在郵政部門運用,結果獲得了很大的成效,以后便擴大到地方和中央政府的管理工作中。”②
在理論研究上,法約爾更是開創了職能分析方法的先河。他之后的許多管理學者對管理工作的認識都沿襲了他的思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美國著名公共行政學家盧瑟·哈爾西·古利克(LutherGuhck)和英國著名行政管理學家林德爾·厄威克(均腳dallUI陰ick)在他們合著的經典之作一一《行政科學論文集》一書中,結合了政府管理的實際情況,將管理的職能擴展為七個方面,即計劃(Planning)、組織(0筆階切ng)、人事、指揮(Direc血g)、協調(Coordinating)、報告(玲四血g)、預算(Budl卿噸)。③而每種職能的英文單詞的首字母合并在一起就構成了POSDCRB這個首字母縮略詞。這就是著名的‘,POSDCRB,,職能劃分法。在這七種職能中,“古利克特別重視計劃職能,他認為計劃是目標轉變為方案的手段,它意味著要識別一些為了實現組織目標而必須處理的關鍵性可控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