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收費公路管理狀況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在當前社會公眾對收費公路收費等事情提出了諸多不同看法的背景下,現主要對我國收費公路管理現狀進行審視,總結存在的突出問題,并對其主要成因進行剖析,為正確處理和改進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關鍵詞:收費公路管理;狀況;遠行機制
我國現行的收費公路管理體制是按照計劃經濟的要求,在“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為原則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地方掌控公路建設、管理、養護、收費、經營和使用等事權。
一、我國收費公路管理現狀審視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及國家為加快公路建設步伐做出的“貸款修路、收費還貸”重要決策,給出了原則框架。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及《收費公路管理條例》則為之提供了依據和保障。國家繼續推進成品油價稅費改革,18個省市取消了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撤銷收費站1892個,涉及9.4萬公里。
二、我國收費公路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剖析
(一)我國收費公路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收費公路的快速發展,對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也是我國公路建設與管理的成功實踐,但是在管理中也存在不少問題。
1.管理法制不健全
現行相關法律法規嚴重滯后于公路發展的要求,既沒有明確統一管理的法律主體,又沒有對征費行為賦予具體的法律權限,各地收費機構只能根據實際情況各自應對。此外,針對組織內部管理缺乏收費公路重大事項報告制度、信息反饋制度和快速反應制度等。
2.管理職能不清晰
收費公路管理職能包括收費公路的行政管理職能和經營管理職能。兩者因相互交融而難以協調。行政管理職能方面主要表現為:收費站點審批管理有所失控,收費站點過多、過密;公路收費權轉讓存在越權審批轉讓的問題;收費公路規模控制不力,存在到期不撤,擅自延長收費期限,甚至道路間轉移支付現象;收費管理、核算、使用等監管力度不夠。經營管理職能方面主要表現在:運營成本居高不下、稅費負擔過重;利息成本較高,債務負擔較重;公路“收費權”質押貸款存在一定的金融風險。
3.管理機構不合理
管理主體多元化,機構重疊。我國不少省(區)在公路管理局以外,又平行設置了高速公路管理局或高等級公路管理局、路政管理局、征費稽查局,有的還成立收費公路管理局等,形成了多頭管理的管理模式。機構臃腫,養護經費被大量擠占。據統計,全國每年小修保養經費中人工費和其他費用的支出約占60%。職工出工不出力或有工不出的現象較為普遍,生產效率低下。此外,機構名稱不規范。地、市以下公路管理機構的名稱則比較混亂,有叫做公路管理局或分局的,有叫做公路總段的,還有叫做公路管理處的。
4.運行機制不科學
我國收費公路的經營者大多為相對獨立的經營單位,與交通行政主管機關和公路管理機構沒有行政隸屬關系。企業產權邊界模糊,資產沒有明確的界區。企業不存在破產風險,勿需硬化預算約束,超支或虧損均由國家補償。其監督、約束等機制不健全。收費公路管理的決策機制方面,缺乏基本的主體意識和主體品格。其組織行為的目標,主要是簡單地執行國家下達的計劃指標,無法自主地按照經濟法則選擇自己的行為。收費公路管理的發展機制具有萎縮性。企業很少考慮通過自我積累實現企業的良性發展。同時,企業不是投資主體,企業領導人由上級任命,市場發育不全,企業的發展和創新得不到應有的激發,適應性較弱,甚至存在一種反發展和反創新傾向。
5.管理方式不先進
我國收費公路管理的具體方法有按車型收費、計重收費、月票收費等,大部分收費依然是全人工或半人工收費,相對于國外收費公路管理方式還比較傳統、陳舊。
6.管理人員素質不高
收費公路管理人員隊伍的素質與當今社會發展及交通事業發展的要求還有一定距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基層收費機構人員多為中專及以下文化程度;二是收費人員的來源渠道多種多樣,社會背景千差萬別;三是現在收費人員有相當部分是聘用上崗的,應聘人員只把收費工作當成權宜之計,一旦有更好的職位立即跳槽,因此不會加強這方面的素質培養和鍛煉。
(二)我國收費公路管理問題的主要成因
收費公路管理直接影響著公路投資經營者的利益,進而影響著公路的再投資建設與發展,也直接關系到收費公路的存在或撤銷。現就管理問題的幾個主要成因進行闡述。
1.國家及區域經濟發展狀況的因素
公路的發展與國民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經濟形勢的好壞將導致物流的水平與頻率,客、貨運需求的增減,進而客貨運輸車流量會發生起伏,相應影響到通行費收入的增減,且管理人員工作量隨之變化。這就使得管理具有動態性和不確定性。
2.區域經濟、消費結構布局的因素
公路一般連接著重要城市、經濟重鎮、原材料產地或旅游區。公路沿線地區經濟、消費結構布局是影響公路車流結構和數量的重要因素。
3.地方政府職能部門的因素
地方政府職能部門的影響,一是政府明文規定的政策性免征車輛;二是政府和權力機構部分工作人員特權思想嚴重,部分人員拒繳、抗繳通行費;三是地方政府在考慮地方整體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同時,對一些特別車輛從政策上做出了給予免費的規定,而一些個人或團體往往利用這些政策規定為己或他人謀私利、鉆漏洞,導致不良社會風氣的產生。
4.收費方式及管理體制的因素
目前我國除高速公路實現聯網收費方式外的大部分公路采用人工或半自動收費方式,與先進的計算機收費方式相比較難以控制和監督,使得沖卡車輛、人情車輛增加。加之各省的公路管理機構一般多為事業單位或事業單位企業管理形式,在查處收費人員貪污作弊后的處理上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因而造成通行費內逃、外逃和內漏等狀況。
參考文獻:
[1]李盛霖.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總基調努力推進交通運輸科學發展安全發展———在2012年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交通財會,2012(1).
[2]樊樺.我國收費公路發展中的問題及政策建議[J].綜合運輸,2004(5).
[3]俞德清.關于地方公路建設資金短缺問題的思考[J].求實,2005(1).
[4]張立榮.現代收費公路管理:理論探索與操作實務[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作者:戚龍琦 單位: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