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楓橋經驗”在高校管理創新中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楓橋經驗”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群眾開創未來,勇往直前的社會治理舉措,能夠促進我國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現代化,深刻關注和重視“楓橋經驗”的應用與發展,能夠幫助高校系統總結、充分認識、科學凝練社會治理規律、人才培養方向及學生管理內涵,使高校以學生為本,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內在潛力及主觀能動性的激發,合理規劃和調整學生管理模式,使學生管理成為促進高校健康發展及學生全面成長的抓手,文章結合楓橋經驗的理論內涵,探析楓橋經驗對學生管理工作的啟示,提出相應的應用策略和方法。
關鍵詞:楓橋經驗;高校;學生管理
“楓橋經驗”是中國共產黨在全面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中形成的實踐經驗,能夠充分發揮和彰顯基層黨員及黨組織的模范作用和戰斗功能,擁有著較強的政治優勢和創新保障。在新時代背景下,“楓橋經驗”的內涵和思想得以延伸,更加關注和注重人民大眾的基本利益,著眼于人民的文化權益、經濟權益及生態權益,能夠有效地提升群眾的健康素質、科學文化及道德素養,以此為人民大眾構建出和諧穩定、安居樂業、平等發展的社會環境,而將“楓橋經驗”融入并應用到學生管理工作中,能夠有效地創新傳統的管理模式、內容及方法,使高校學生管理與國家發展、社會治理、科技建設有機地融合起來,從思想、道德、理念的角度,深入學生、深入實際、維護穩定、提升效益,進而摸索出服務學生的多種渠道,真誠地為學生辦好事、解難題、辦實事,推動并促進高校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1楓橋經驗基本的理論內涵
在20世紀中葉,我國浙江楓橋鎮的基層干部提出了“依靠和發動群眾,始終堅持矛盾不上報,就地解決”的“楓橋經驗”,并取得了卓越的社會治理成效。1963年主席就此寫道:“各地要效仿推廣楓橋經驗”,以此使“楓橋經驗”逐漸成為我國社會治理工作的“管理典型”。而在時展過程中,“楓橋經驗”逐漸成為特色鮮明的“依靠群眾,黨政動手、化解矛盾、預防糾紛、促進發展、維護穩定”的新時代“楓橋經驗”體系,成為將中國共產黨貫徹好、堅持好群眾路線的典型思想和理念。在經驗淵源層面,“楓橋經驗”主要有三大經驗模式。首先是“矛盾不匯報,就地化解”。在該經驗的引導和指引下,楓橋鎮政府成功處理1000多起民間糾紛,成功率高達92%,其中超過半數的民間糾紛是在村一級“化解”的。其次,構建全新的務工人員服務與管理模式。在社會市場經濟得到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楓橋鎮針對務工人員的生活與工作,推出了全新的管理模式,不僅為務工人員解決了教育和住房問題,還通過政策手段,激勵務工人員真正投身到楓橋鎮現代化發展過程中,使務工人員真正地融入到楓橋鎮,成為楓橋鎮取得健康發展的中堅力量。最后是幫助刑滿釋放人員,使其成為能夠自食其力的社會建設者。而在新時代背景下,“楓橋經驗”的思想內涵和主要內容也得到了延伸和發展,形成了以“五個堅持”為核心的管理理念,即堅持人民主體、黨建引領、四防舉措(心防、技防、物防、人防)、三治融合(德治、法治、自治)、共享共建。
2楓橋經驗對學生管理的啟示
“楓橋經驗”的核心是黨建引領、人民主體、四防舉措、三治融合及共享共建,充分內化并理解“楓橋經驗”,能夠有效推動并促進我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健康發展。在社會實踐層面上,“楓橋經驗”是以社會治理為邏輯起點的治理模式,是以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為依托的經驗典型,通過改變并調整治理主體、治理環境及治理對象之間的關系,比照學生管理工作的特征及特點,能夠有效發揮“楓橋經驗”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功能和價值,使學生管理工作呈現出全新的發展特征及特點,進而創新出新的學生管理方法、內容、模式及理念。首先在人民主體方面,“楓橋經驗”強調治理主體必須以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為根本,以人民群眾發展需求為目標,通過調整政策法規,滿足人民群眾日漸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而在高校學生管理上,高校則需要將學生作為管理的主體,深化對學生心理認知規律、思想理念及行為規范的認識,將學生的就業需求、學業需求、生活需求、精神需求及文化需求作為學生管理的重心,打造出內容充實、特色鮮明、形式多樣的學生管理體系。其次,在黨建引領層面,高校應不斷探究和分析黨建思想在社會治理中的功能和作用,汲取黨建引領經驗,使高校黨建工作真正融入到學生管理體系中,進而使中國共產黨的教育理念覆蓋到學生管理的各個環節中。再次,在三治方面,“楓橋經驗”重點突出法治、自治、德治的重要性,要求村級、鄉級、鎮級政府充分發揮行政職能,用法律、道德的手段治理社會矛盾,用“矛盾不出村”的方式,內化矛盾,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的社會治理作用。因此高校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應充分發揮院系、班、團等組織的治理功能,將校園矛盾、學生問題消滅在萌芽中,充分提升學生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最后是四防。高校需要將“心防”應用到學生實現觀教育中,“物防”應用到校園安全保衛工作中,“技防”應用到校園網絡安全層面上,“人防”應用到各個學生管理及校園管理中,充分發揮人的功能和作用,彰顯人的重要性。
3楓橋經驗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應用策略
3.1明確高校學生管理目標。在“楓橋經驗”的引領下,高校應充分把握“楓橋經驗”的學生主體、三治融合、黨建引領、四防舉措等經驗,聯系高校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程度,結合學生管理中的難點和重點問題,有的放矢、切合實際地制定新的管理目標。根據“楓橋經驗”的思想內涵,新時代的學生管理目標應涵蓋就業指導、勤工儉學、扶貧解困、心理指導、政治教育及學生的生活學習等層面的內容。其最終的目標是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協作意識,提升學生創新意識和學習精神,進而塑造出正確的社會觀、價值觀、學習觀、職業觀及世界觀,推動學生全面發展,使學生在“楓橋經驗”的影響下,積極投入到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中。
3.2創新高校學生管理結構。在“楓橋經驗”的指引下,高校應充分發揮校、院、班、團的治理功能,形成全新的學生管理體系,使管理主體在黨建引領的基礎上,將學生作為管理的主體,將中國共產黨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落實到日常的學習中。而在實際的管理工作中,高校應將管理權下放到院、班、團等不同層級上,利用激勵手段,鼓勵“不同的管理主體及層級”,積極、充分地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生活問題、學習問題及職業問題。如果超出能力范圍或難以有效地制定應對手段,則應逐層上報。雖然“楓橋經驗”要求管理主體進行“自治”,但在綜合考慮現代教育發展趨勢及學校管理能力的基礎上,還是需要將自治和他治融合起來。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必須明確不同管理主體的責任和義務,使其充分地發揮自己的功能和作用。除此之外,高校還應需要構建相應的保障機制、評價機制及懲罰機制,切實監督不同管理主體的管理質量、效率及程度,完善并優化現有的管理結構,促進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健康發展。
3.3變學生管理為學生服務。根據“楓橋經驗”中的“人民主體”思想,高校應在管理理念、管理機制、管理體系上做出創新,將“管理”轉變為“服務”,以此提升高校學生管理的效率和質量。而為實現該目標,學校需要構建出科學合理的服務機制,以社會為平臺、學院為主體、學校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切實地為青年學生提供學業、就業、心理等層面的幫助,切實地彰顯“楓橋經驗”的實踐優勢,提升學生管理的人文性和科學性。其次,在行政層面上,高校應凸顯學校對學生的關懷,譬如從就業、學業、生活等角度幫助學生、輔導學生。而在制度體系上,應改變傳統強制性、命令性的語氣,以商議建議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自我管理過程中,服從組織安排。而在隊伍構建上,則需要選擇業務素質、工作能力高的教師,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地幫助高校解決學生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重難點問題。然而在隊伍構建的過程中,高校必須以黨建引領的方式加強教師培訓工作、思想教育工作,提升教師的政治素養和思想素質,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生的管理工作之中。
4結語
“楓橋經驗”是中國共產黨健全社會治理體系,充分發揮基層組織的功能和作用的經驗凝練。在新時代背景下,“楓橋經驗”的思想理念和基本內容得到有效地延伸和拓展,能夠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之中,成為高校創新學生管理工作的抓手和渠道。然而在應用“楓橋經驗”創新學生管理工作時,應重點把握“楓橋經驗”的理論內涵,探析兩者之間的聯系,進而從學生管理工作的角度出發,創新高校傳統的“管理理念”“管理目標”“管理結構”,以此推動高校學生管理的現代化水平。
參考文獻:
[1]任海濤.司法介入高校學生管理行為的法理分析——以“梅杰留級案”及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案例為中心[J].教育發展研究,2018,38(21):70-76.
[2]李永山.論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職業能力的專業范圍——基于《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的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8(11):130-134.
[3]梁浩,王英杰.高校學生管理制度的價值取向、主體缺位與救濟之道——基于學生主體的視角[J].現代教育管理,2016(02):120-123.
[4]趙昕,張端鴻,趙蓉.高校學生管理:行政、管理與服務的路徑——對2017年版《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的解讀[J].思想理論教育,2017(09):102-106.
作者:袁合靜 單位:河北環境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