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工程管理信息化內涵及外延性淺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工程管理是一項綜合性和系統性較強的工作,需要利用有限的資源對工程進行決策、組織、協調和控制,貫穿于程的整個過程。工程管理信息化是工程管理和信息化的結合應用,兩者的有效結合可以對工程的設施和管理進行優化調整,通過信息共享提高工程管理水平,進而提高效率和工程質量。本文主要對工程管理信息化內涵及其外延性發展進行相關探討。
關鍵詞:工程管理;信息化;信息共享
1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內涵和架構
1.1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內涵
信息化是二十一世紀以來出現頻率最高的詞語,是指對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以及促成應用對象發生轉變的過程。企業信息化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企業對信息化技術的應用,二是應用信息技術所促成或能夠達成的業務模式、組織架構乃至經營戰略轉變。信息化是一種以智能作為核心的工具,轉變人們以往的生產、工作和學習方式,在每一個應用領域中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在工程管理中的應用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決策的水平,是提高工程效率和質量的重要保障[1]。其一,運營管理。運營管理的信息化工程管理的核心內容,是指對工程整個運行過程工各個環節以及生產要素的管理,主要涉及到兩個方面,運營系統和管理系統。運營系統主要針對工程的運營過程,具有遠程操控、自動控制、籌劃調度等職能,保證工程施工的順利進行。管理系統主要是針對市場開拓、財務融資以及人力資源的管理活動。其二,伙伴協作。很多情況下,特定工程建設過程中的各種生產資源是需求與其他工程共享的,例如人力、設備以及數據等資源都需要經過信息平臺的調配,實現資源在多個工程當中的共享,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因此為了確保工程的順利運營和提高資源利用率,企業的工程管理者應建立完善的溝通協作平臺,實現高效的信息構成和資源共享,促進伙伴協作,保證工程的施工效率,通過對通常的全方位管理提升工程的運作效益。其三,公眾服務。工程建設的根本目的是服務于社會和人們群眾,因此應該建立公務服務平臺,加強與社會公眾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同時加強信息宣傳,做到信息公開化和透明化,讓有可能受到工程施工影響的群眾及時到達準確消息,并接受社會公眾的建議與監督。其四,集成創新。創新是21世紀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工程管理也需要把以往的知識、技術創造性地進行系統集成、優化、升級,并創造出新的服務方式以及經營管理模式。在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知識是推動組織和個人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要素,不同工程之間通過信息共享、信息交互可以形成新的知識財富,以此來提高工程項目的經濟效益[2]。因此企業目前應充分結合人工智能方法,并建立知識庫、案例庫、專家系統等以實現集成創新。
1.2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架構
四層架構是現階段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主要框架形式,包括服務層、應用層、資源層以及基礎設施層。服務層的主要功能是實現信息的集成,同時也是信息交流提供渠道,實現組織合作伙伴之間的信息交流。另外,服務層還具有知識管理、遠程應用等功能,是運營系統的呼叫中心。應用層是一個集成層,其分散于各個系統之間,并由企業來選擇所需要的系統。資源層主要是對工程建設中各種數據資源的集中管理,為工程施工提高可靠的宜居性數據。資源層數據應用的重要平臺,要加強資源層建設就必須要加強數據庫建設,通過對數據庫的完善加強數據管理,進而提高數據的應用管理水平。基礎設施層包括網絡部分和設備部分,主要是為工程建設提高所需要的技術和設施支持,通過建立基礎設施共享平臺現物理層面的基礎。
2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現狀
目前,工程管理信息化仍存在多方面局限性,首先,信息化管理系統有待提升。工程管理信息化是時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企業發展的內在需求,工程管理水平的高低關鍵就在于息化管理方式的應用。工程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性工程,需要涉及到方方面面,直接影響著工程建設的質量和效率。因此為了保證工程管理的有效性,必須要加強工程整個過程中各個階段的數據管理。然而我國很多工程信息化管理只是集中在施工階段,很難實現工程各個階段的資源共享,更無法實現工程管理的信息交流,所以加強信息化管理系統建設,完善信息化管理體系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其次,信息化技術水平低。信息技術是實現信息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關鍵所在,同時也是評價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指標。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部分企業的信息化技術水平較低,嚴重阻礙了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發展。
3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外延性發展
相比企業管理信息化,工程管理信息化有很大的不同,兩者的管理對象、管理模式、管理目標以及影響因素都有明顯區別,但兩者的技術方式和理論基礎卻有著很強的聯系。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實現需要建立一個完整的信息系統架構,并加特定的工程和相關組織納入到系統中,同時哈需要制定統一、合理的規劃方案,最后將工程付諸實施。現階段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未來發展趨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工程單一階段向全工程的生命周期轉變
在信息化基礎理論基礎上結合工程管理實踐經驗,形成一個通用的工程管理信息化理論框架,并對工程管理信息化中的各個階段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研究,制定統一的、有層次的、涵蓋工程整個生命周期的是信息系統規劃。另外,要建立分層次的信息化架構,實現對基礎設施、信息資源、應用系統、服務交互等環節的管理和應用,在整體規劃的指導下實現工程管理信息化,并保持系統的擴展性、延續性,不斷加強系統的適用性。
3.2單個管理平臺向多個理平臺集成的管理系統轉變
單一運營管理平臺應用模式應向整體信息化應用模式轉變,加強功能管理信息化中的伙伴協作、公眾服務及集成創新等功能。單個管理平臺向多個理平臺集成的管理系統轉變是由供本質所決定的,是為了進一步滿足其參與者和使用者的需求。在信息化的研究中引入知識及服務創新理論,提高程管理信息化水平,并加強合作平臺建設,提高工程參與者之間的協同與交互,進而實現提升系統的運行效益的以及工程經濟效益的目的。
3.3特定技術平臺向通用的技術平臺轉變
在當前的工程管理信息化中,往往以特定技術方案為依據對信息化進行研究,這種傳統模式顯示不滿滿足工程管理的發展需求。所以,應該根據工程業務需求、信息資源以及管理人員的信息化能力對信息系統進行規劃,并重點突出信息技術與組織業務的匹配關系,加強業務通用性,并結合當前的最新技術手段選擇技術平臺,以及確定科學、合理的信息化解決方案。
4結論
以上是對工程管理信息化內涵及其外延性的相關探討,在信息時代環境下,工程管理信息化是國家“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戰略中重要內容,是促進工程管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工程的管理人員應結合自身實際所需,把握轉型機遇,充分利用現階段的先進技術實現真正的工程管理信息化,從而確保工程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君.芻議我國建筑行業工程管理信息化發展狀況[J].陜西建筑,2011(19).
[2]周斌,喬衛平.淺談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應用中的問題[J].科技創新導報,2011(8).
作者:吳嬌 單位:中鐵二十局集團第二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