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模式解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農村電商日益發展,新型農產品電商模式不斷涌現,而漢中市各縣域農產品電商的發展在其特定電商環境下仍面臨著一系列問題。文章主要針對漢中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現狀及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發展模式。
[關鍵詞]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模式
近年來,涉農電子商務發展迅速,不僅改變了農業發展的模式跟路徑,還對區域經濟發展方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縣區經濟的發展也提出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農產品電商的發展無疑是助推農村經濟進步的重要舉措。自2018年以來,漢中已經建成農村電商網點796個,貧困戶電商創業65人,銷售額達66.61萬元;電商帶動194個產業品類發展,積極協調阿里、京東等電商平臺提供了296個就業崗位,幫助支持本地電商龍頭企業帶動漢中“九縣兩區”增收金額達285.4萬元。故要將農產品與電子商務深度融合,為全市農產品電商謀發展,進一步優化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環境,不斷提升漢中市的經濟水平。雖然農村電商政策體系已經基本形成,在進度不斷提升的同時多元競爭也逐步形成,但是漢中市農產品電商的發展還存在以下困境:由于農產品無品控、無標準、無分揀導致低質價;由于各個縣區的小農種植各自為政導致品牌知名度低;由于網絡運營人才稀缺,農產品電商渠道狹窄導致賣不掉;由于缺乏大的電商品牌帶動以及區域化種植未形成規模導致供不上;由于農產品電商機制不健全、特色格局尚未形成導致縣域經濟停滯不前。導致以上困境的根本就是發展模式比較初級,而研究其發展模式則成為農產品電商能突飛猛進的一個突破口。
1農業生態重構+農村電商新業態
漢中農業生態重構的核心在于構建農產品生態產業重構,以農產品選址種植為起點,形成種植、監護、收獲、加工、包裝和O2O營銷的完整產業鏈,再以市場需求為前提不斷利用品牌效應沖擊新市場。由于當前主流農業生產大規模使用農藥、添加劑等化學物質,又因中產階級的占比增高,人們越來越注重農產品的綠色安全。而漢中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例如洋縣以朱鹮保護區聞名,更容易做到純天然的有機綠色農產品,洋縣的“周大黑”品牌就是如此,打造純天然原生態的黑米產品,深受人們喜愛,其他農產品應借鑒此經驗,深入打造自己獨特的生態體系。當前漢中農產品生產缺乏規劃和整合,應當由政府牽頭,形成規模化科學生產,并定位在中高端市場,利用電商平臺打造私人定制的產品,提供各類農村田園生活主題基地,吸引游客觀光和體驗。最終形成農產品電子商務→(促進)特色農產品定制服務→(促進)農特產品的銷量和品牌打造→(促進)年輕人才本地就業→(促進)農特產品電子商務這樣一個良性生態閉環。
2重視發展旅游電商+品牌打造
旅游電子商務發展勢頭正迅猛,以去哪兒、攜程為代表的旅游電子商務平臺席卷旅游電商熱潮。而品牌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品牌影響力較弱的農產品逐漸被淘汰,企業間品牌化競爭已經達到白熱化程度。漢中除“漢中仙毫”以外的其余農產品在全國知名度較低,不僅非品牌化農產品自身特色無法凸顯,而且消費者無法將其與市場上同類農產品區別開,收益率極低。此外,漢中內知名的農產品因品牌意識不強導致其難以突破地理局限性,不利于漢中農產品電商的持續發展。漢中農產品打造品牌已是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漢中應該憑借秀麗美景和歷史底蘊不斷深入打造“兩漢三國,真美漢中”的旅游品牌,使之成為觀光、旅居等旅游模式的新潮流,要利用興漢勝景、網紅蘆葦蕩等著名旅游項目將漢中旅游推上新臺階。而直到2018年漢中接待游客5200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306億元,占年度計劃104%和102%,隨即漢中旅游電商將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跨界融合成為當下發展新業態,以興旺旅游業為發力點,推動農業融合發展,注重發展旅游電商提質增效,形成農產品品牌打造的持久動力。
3以人才振興促進農產品振興
當前,必須要以人才振興來帶動農產品電商的振興,這是漢中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關鍵。首先,應該與漢中本地高校進行合作,為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業提供幫助。其次,要豐富人才技能培訓,以多元化的方式進行技能培訓,并培養多種類人才。最后,要不斷完善高層次人才吸引機制,人才資源是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在所有的社會資源中具有基礎性、戰略性和決定性的作用。留住勞動力,留住專業化和高層次的人才,才能多方面和多節點促進漢中農特產品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
4線上線下齊飛(O2O)
隨著農村電商的擴張,本地的線上線下融合成為了重要的探索點,其重中之重是整個供應鏈在大數據層面的整合,而不是簡單的線上線下同階。尤達草雞蛋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通過線上直播吸引客戶在線下單,并直接配送上門,在三個月內交易量便高達3萬只草雞蛋。漢中2018年全市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額達153.6億元,網絡零售額達22.2億元,農產品快遞業務累計完成800萬件,而漢中要進一步提高銷售額,就要打通線上線下,要借助大數據,挖掘出消費者的需求,以產品自身特性,迎合消費者心理,并有效利用線下店鋪開展各種宣傳手段,擴大網上商城知名度,以城市旗艦店為核心開拓社區加盟服務店,形成真正的一公里或者三公里圈子,形成線上支付、送貨上門的服務理念。線上與線下全面聯合合作,以品牌打造為經營理念,以線上為主要宣傳途徑,生產高質優化的產品,提供貼心的用戶體驗。實現線上線下同步出發,互相呼應的模式。整合漢中農特產品品牌店,線上可互相銜接,線下可聯合運營開店,共享各自產品流量,實現線上線下共齊飛的目標。
5從縣域電商到電商經濟的跨越
縣域經濟在電商環境下有著難得的機遇,又面臨著發展的新問題。縣域電商經濟應著眼于電商經濟的大生態,立足于縣域經濟的主體,即農業的發展,而大力推動縣域經濟的發展是不斷加強農產品電商的重要途徑之一,實現縣域經濟跨越到電商經濟是有效發展農產品電商的策略。漢中市“九縣兩區”結合脫貧攻堅整合涉農資金和縣區配套資金4144.48萬元,用于各縣區電商服務體系建設,并全力推進示范縣創建工作,發揮市縣服務中心的樞紐作用,串聯縣、鎮到村公共服務一張網,吸引多家電商企業入駐發展,現已累計簽約知名企業66戶,涵蓋各類特色單品244個,累計銷售額高達數百萬元。而為了讓縣域電商更好地跨越到電商經濟,就要有一套適應當前經濟的領導機構,要把握運營中心、物流體系、扶持機制三個重要的關鍵點,搭建農產品健康指導實驗室平臺,保證農產品的質量檢測體系,還要不斷提高農戶的積極性,為他們提供免費的指導和貨源信息,讓農產品電商真正惠及百姓,實現萬眾農產品電商,實現各縣區共創電商經濟的新趨勢。漢中農產品電商的發展要基于以上五個模式,抓住“互聯網+”發展機遇,堅持政府推動、企業主體、市場運作、資源整合,積極探索實踐,要立足漢中的豐富資源,并結合農產品多樣、品質優良的實際情況,大力發展以農產品網絡交易為主的電子商務,協調統籌推進漢中農產品電商迅速壯大。
參考文獻:
[1]陳松煒.發展農產品電商的意義及對策[J].農業經濟,2016(3).
[2]譚洪杰.“互聯網+農業”背景下的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研究[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8(9).
作者:郝姣姣 周甜甜 毛德雷 單位:陜西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