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電子商務教育等待花開的時候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首批畢業生就業前景如何
北京聯合大學是為北京市培養應用性人才的普通高校,2001年開始招收電子商務高職學生,2002年開始正式招收電子商務本科學生。該校以培養應用性人才為目標,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將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列入教學計劃。
在筆者的調查中發現,不少正在求職的2005屆電子商務畢業生反映,要想應聘成功,光有電子商務的“頭銜”和職業資格證書是不夠的,用人單位更重視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雖然需要電子商務人才的企業和單位很多,但那些能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工作的其他專業的畢業生也同樣具有競爭優勢。
2004年北京聯合大學第一批高職電子商務畢業生已經畢業,截至目前,他們的就業率是67%。在調查中筆者發現,不能順利找到工作的畢業生中有53%是因為就業方向模糊,他們說在人才市場上很少有企業和單位專門招聘“電子商務師”職位的,他們不知道應聘何種企業、何種職務;有35%的學生認為學電子商務專業很難找到工作,盡管他們在簡歷中都標明了專業、所學課程、電子商務師職業資格證書(目前只有初級)等;有47%的畢業生認為電子商務專業學不到實用的知識和技能,他們在畢業后繼續教育(參加各種形式的專升本學習)時放棄了電子商務專業,而選擇了如計算機、信息技術、管理和經濟貿易等其他相關專業。
誰才算“電子商務人才”
2005年1月19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第十五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04年12月,內地上網用戶總數為9400萬,上網計算機達到4160萬臺,我國的互聯網發展迅速,為電子商務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電子商務在2004年開始走出低谷,2005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若干意見》正式出臺,指出“發展電子商務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速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進程、提高國民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率的戰略決策”。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使整個社會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有關專家預計,未來10年我國電子商務人才缺口為200多萬人。目前電子商務行業的現狀是,一方面,市場急需大量專業人才,一方面,部分高校培養的學生定位比較模糊。
學校是為社會培養人才的,社會的需要就是學校的培養目標,社會需要的電子商務人才是指,既要具有扎實的經濟管理理論知識,又要全面掌握電子商務、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和外語等知識技能的高級復合型人才,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電子商務技術應用型人才,如網絡建設、系統管理、Web制作及程序開發等,主要面向各類企業、公司的相關技術崗位;第二,一般管理人員,主要是企業和政府部門中的一般管理與應用人員,其需求量是最龐大的,他們是電子商務的直接應用和受益者,并不關注太多的技術細節,只需知道如何在電子商務環境下開展工作;第三,高級管理人才,他們應該具有管理、經濟及信息技術等綜合專業知識。中國的電子商務在不斷的發展,學校培養的電子商務人才應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應更加靈活,能根據企業的需求提供合適的、可創新的服務。
電子商務教育亟待完善
近日,北京某企業組建網上電子商務購物平臺,故面向高校招聘學生。網頁制作招聘的是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一般有Adobe平面設計和Micromedia網頁設計證書),因為網站前臺設計需要視覺美觀、創意獨特;網站后臺的程序設計、數據庫制作以及網絡管理維護招聘的是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一般有CNNA證書),因為他們有更專業的計算機基礎和技術;網站運營招聘的是貿易、物流、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因為他們能將商務需求轉化為電子商務應用。由此看來,企業在招聘專業人才時有比較明確的定位,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電子商務學生在求職市場上缺少競爭力呢?
目前,部分開設了電子商務專業的院校在人才培養定位上過于強調全面,想把學生培養成既懂“電子”又懂“商務”的復合型人才,但是學生的精力和時間是有限的,同時兼顧了兩個方面可能會造成學生沒有“專長”,出現學生學過了網頁設計但比不上藝術專業的學生,學過了計算機程序設計但不如計算機專業學生精通的現象。
電子商務專業課程建設仍需不斷規范和發展,在2003年3月電子商務專業建設會議上確定了網絡營銷、電子支付與結算等九門核心課程大綱,而其他課程主要是由有關技術和商務方面的課程組合在一起,缺乏有機結合的系統特性。在教材方面,目前仍沒有確定統一的教材,很多教材是一些高校和出版社從不同的學科方向和層次出發編寫的,低水平重復和知識重疊現象嚴重。
電子商務是通過網絡、信息和數字技術等手段實現商務活動,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需要具有很強的實踐能力,而一些高校的電子商務實驗室建設和實踐教學課程只是針對基礎性實驗,多是以模擬性實驗為主,缺少與企業結合密切的專業特色實驗、創新實驗和創業性的實驗。目前高校的電子商務專業教師多來自于經濟、管理、計算機等相關專業,他們通過自身的不斷鉆研學習,從而能夠勝任授課需要。據初步統計,截至目前,全國已經畢業的電子商務方向的碩士、博士研究生不足1000人,赴高校任教的更是鳳毛麟角,總體來說,我國電子商務教育的師資力量較為薄弱。
有特色才有生命力
雖然都是電子商務專業,但是國內各個院校在課程設置、學科建設上也存在著較大的區別,有的學校將電子商務專業放在經濟學院、管理學院,有的放在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學院。就目前國內情況看,各高校電子商務專業在建設與發展中逐漸形成了四種取向:即以經濟為主的電子商務辦學模式,以技術為主的電子商務辦學模式,以管理為主的電子商務辦學模式,以物流和營銷為主的電子商務辦學模式。就大學和研究單位如何推動電子商務理論的研究和發展,有關專家建議:深入分析典型案例,著重剖析典型案例的特點;注重總結企業的經驗,探討電子商務的發展趨勢;注重中外的比較研究,加強電子商務的理論和發展規律的研究,指導中國電子商務健康、持續發展。現在,國內各高校也在不斷探索與努力,推動電子商務教育的健康發展。
北京郵電大學根據學校優勢,培養面向IT、電信等行業的電子商務人才;中央財經大學借助經濟與管理學科優勢,以商務為核心,以技術為手段,培養應用型人才;北京交通大學則依托物流專業的傳統優勢,以運輸為物流主體,開展電子商務服務;北京聯合大學將職業資格證書列入教學計劃,培養操作型電子商務人才。有關專家提出,用人單位真正需要的電子商務人才應該是基于行業本身的,只有在精于某一現實社會真實存在的行業基礎上,才能真正懂得實施電子商務。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絡的發展,電子商務會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和學習方式,電子商務成為商務模式的主導是不可阻擋的。高校開展電子商務教育,應認真分析當前國家和本地區電子商務的人才結構、企業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結合學校自身的專業優勢,形成本校的電子商務專業特色,如基于某一行業的電子商務專業方向,基于企業的某一崗位環節的電子商務專業方向,這樣才能辦出特色,才會有生命力,培養的學生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