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人事檔案管理發展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管理機制
目前,人事檔案的保存和管理主要集中在政府人事部門、畢業生指導就業中心、國有企事業單位,管理相對分散,有的檔案甚至在個人手中。而“檔隨人走”的管理模式,極大地制約了人才的流動。人事檔案管理源于計劃經濟時代,如今計劃經濟時代已經終結,而人事檔案的管理模式卻仍在繼續。內向、封閉是計劃經濟時代人事檔案管理的最大特點,這已然不能適應如今信息化時代的發展。
2檔案內容
我國人事檔案的內容缺乏實用性和真實性。大多人事檔案的內容為上學、招工和轉正定級、職稱評、年度考核以及入團、入黨等,千篇一律,無法反映用人單位最需要了解的一個人真正的綜合素質。紙質檔案容易涂改偽造,更是極大地影響了檔案的真實性,也大大降低了利用率,檔案信息化已經成為必然趨勢。而很多用人單位在資料的收集上也不夠全面,不能及時補充新材料,無法對一個人進行全面的了解。
3管理方式
目前傳統的人事檔案管理模式,如果因為人事考察和調動需要查閱調檔的必須要開介紹信或調檔函,程序比較繁瑣。而個人檔案中的所有信息,只能本單位的檔案管理人員查看。如果要轉移檔案,必須要由專人通過機要形式轉移,這種方式使辦事效率低下。
4認識偏差
越來越多的人已經開始重視人事檔案,但依舊有很多人認為檔案可有可無,只要自身能力強,有“關系”就可以了。這種誤區導致很多人的檔案流失,對自身將來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造成了極大的制約。在人事檔案管理人員的認識上也存在著偏差,現如今大多數中小型企業仍然是秘書等行政人員兼職管理人事檔案,并沒有專業管理人事檔案的人員,企業領導并沒有認識到人事檔案潛在的人才信息價值。這種認識上的偏差嚴重阻礙了人事檔案管理的發展。
二現代人事檔案管理發展方向
1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人”是人事檔案管理的核心,為檔案的“主人”提供更好地服務是衡量檔案管理工作的標準。要走群眾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也要有針對性的為需要服務的人搭建良好的平臺,將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滲透在整個人事檔案管理的工作中。因此,只有將人事檔案管理的理念進行改變,提升人事檔案管理群眾基礎,才能深化人事檔案管理改革。
2培養專業的檔案
人才檔案學專業是一個新興的專業,截至目前為止全國共有15所院校開設了檔案學專業,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檔案的重要性以及國家企事業單位對檔案的重視。要想徹底改革人事檔案的管理,人才是關鍵。專業的檔案人才具有全新的檔案理念,利用專業的人才和最高端科技手段以及最先進的管理模式,對傳統的人事檔案管理方式進行徹底革新,更好的為群眾服務,提高人事檔案的利用率和價值。用專業的檔案人才對人事檔案進行改革,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一定要加大檔案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
3人事檔案的電子化
當今社會是互聯網時代,如果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必然會被淘汰,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誰也無法逃脫。傳統的紙質檔案容易篡改、偽造且查閱不便,嚴重影響了人事檔案的真實性和利用率,如果再不改革緊跟時代的步伐,終會走上末路,人事檔案的電子化是大勢所趨。如果實現了人事檔案的電子化會大大減輕人事檔案管理者的勞動,提高工作效率,也為查閱檔案的群眾提供了方便,更加便利準確的為有關部門提供了人員的基本情況,提高了人事檔案的利用率。對企事業單位而言,建設人事檔案電子化,會促進我國人事檔案的信息化。
4人事檔案的信息化
人才信息資源社會化是人事檔案管理改革的目標之一,想要讓全國各地的用人單位通過系統便可查詢全國人才的基本信息,就要做到將本地人才的基本信息建設成全國范圍內的人才信息,依托系統軟件支持進行信息整合,實現資源共享。還要設置全國人才信息的標準,以便更大范圍的統一調用。實現人事檔案信息化更加有利于檔案管理社會化的進行。
5封閉、開放管理模式相結
合傳統的人事檔案管理模式是封閉的,而當今社會人事檔案的改革又是開放的,兩種模式都各有利弊。封閉的管理模式具有保密、保護的優勢,但過于封閉導致查閱不便,利用率低下,程序繁瑣;開放式管理模式利用率高、服務面廣、紙質與網絡雙重模式進行管理,但易泄密。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充分發揮兩者優勢,使人事檔案管理模式更加完善。在實際工作中,為了避免封閉的人事檔案出現丟檔、漏檔的情況,可以對流動人員的檔案進行開放式管理,而對明晰分類的人事檔案進行封閉式管理。將封閉與開放的管理模式相結合,為人事檔案管理提供一種新的模式。
三結語
改革人事檔案管理制度,任重而道遠。既需要國家政府在宏觀上調控指導,也需要用人單位以及個人在微觀上的具體實踐。通過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以人事檔案的改革創新為核心,不斷的提高人事檔案工作質量和服務水平。改革的道路是艱難的,人事檔案管理制度的改革不會一蹴而就,這需要大家在實踐中不斷的結語和分析,進而探索出屬于人事檔案管理的改革之路。
作者:魏軍 單位:河南省駐馬店市人才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