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水文大檔案管理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上海水文檔案建設與應用現狀
1.上海水文檔案的建設情況
水文活動是水文檔案的數據源頭。因此,水文檔案的基本組成也是按照水文活動的不同類型而予以分類區分的。上海市水文檔案主要包括水文基礎資料、水文分析成果及水文情報資料,其中水文基礎資料是主體。①水文基礎資料。上海水文行業實行兩級管理體制,建設有水文站網119個,水質監測站點310個,主要對上海江、河、湖的水體實施監測,長年采集潮流、潮位、降雨、蒸發、地下水、波浪、風速風向、氯化物和水質等項目數據,每年收集30多萬條水文水資源數據,并按照水利部頒布的《水文資料整編規范》,對上一年水文基本資料經一算三校后匯編為水文整編報表。自20世紀80年代起,我國水文系統就開始研究和探索水文數據庫建設.并逐步建立了上海國家水文數據庫、上海國家水質數據庫,是按照國家統一的技術標準規范建立起來的最重要的基礎數據庫。②水文分析成果。是對水文基礎資料進行加工、整理、分析研究的成果,主要包括水文情報預報、水文分析計算、水資源水環境的調查評價及科研課題等。③水文情報資料。主要包括與上海水文息息相關的國際國內各類專業期刊雜志、圖書等水文情報資料。到目前上海水文系統已經積累了大量寶貴的水文檔案近3萬卷計800余箱,有記錄的最早水文檔案為1873年上海市的雨量記錄。上海的水文檔案管理實行雙軌制,既保存傳統的紙質檔案,也保存數字檔案。通過多年努力,上海水文已經建立了水文基礎資料數據庫及庫藏檔案案卷目錄數據庫,初步實現了庫藏檔案管理和利用數字化,為最終實現檔案管理全面數字化奠定了基礎。
2.上海水文檔案的利用情況
水文現象在時間變化上既具有周期性又具有隨機性,在地區分布上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特殊性。任何水文現象無論在時間或空間上均同時存在確定性和不確定性。水文現象的這種特性決定了水文檔案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為防治水旱災害,水資源開發、利用、管理和保護,水利規劃設計等提供了大量水文數據和研究成果,為支持國家科技創新、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作出了很大貢獻。水文檔案的突出特點在于重視長序列資料的匯總和水文科技研究經驗的積累。利用這一特點,通過檔案體系數據和技術的應用,為上海市重大建設工程提供了廣泛服務,如在寶鋼、石洞口發電廠、漕河涇化工園區、世博園區建設等工業項目.黃浦江隧道大橋、青草沙水庫、地鐵、浦東國際機場等重大市政項目,蘇州河綜合整治、太浦河開通等水環境整治項目中,水文檔案都提供最基本的技術依據。
二、上海水文檔案建設與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1.水文檔案對水文活動的反映不夠全面
水文檔案作為記錄水文活動的基本載體.檔案所涉及內容應盡量反映水文活動情況和科技研究經驗。但就上海水文檔案目前的建設水平來看.檔案對水文科技研究活動形成的實踐經驗反映不足。海洋水文監測的資料散布于水文、海洋、海測等部門,難以形成系統性、長系列的檔案資料。
2.水文檔案保管方式不能完全適應發展需要
受人力、物力、財力及技術的制約,現有庫藏檔案大多數是傳統紙質檔案,隨著時間的推移,檔案的老化和保護間的矛盾日益突出.檔案利用的不便性也逐漸顯現。隨著計算機技術廣泛應用于水文工作,水文檔案的建設正逐步向著有形化與數字化雙軌建設的方向發展。但一方面從有形檔案管理角度看。上海水文至今還沒有全市統一的水文檔案館:另一方面,數字化檔案的建設規模、技術手段、與有形化檔案建設的同步性等方面明顯存在不足。
3.水文檔案數據庫離散,尚未形成行業性的檔案體系
受經費投入不足和有關政策等因素制約,水文基礎數據庫建設跟不上水文事業發展的速度。現有的水文基礎數據庫只是單個的系統.主要反映行業水文的基本情況。但涉及相關部門間的信息還不能共享,缺乏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數據共享的必要硬件和軟件支持.形成了一個個的信息孤島,給信息資源的二次開發利用造成了困難。同時,缺乏基于網絡的信息平臺和軟件.數據處理手段落后,導致數據無法被充分利用。
4.水文檔案利用效率不高
上海水文檔案的利用情況存在兩個不足,即利用程序不暢和主動開發應用力度不強一方面.由于歷史原因。水文檔案多部門分管給檔案利用帶來了不便。諸如在利用中涉及資料范圍廣、年限系列長.部分站點的水文檔案分別保存在不同系統的多個單位,因而除需各部門技術上的協作外,還需多方協調,對水文檔案的利用效率造成較大影響。另一方面.上海水文檔案的利用多以“應需求”而利用,著眼于水文科技進步和可持續發展的主動性數據深加工及服務產品設計的前瞻性不夠,還不足以使檔案利用朝著“應發展”而利用的方向發展。
三、上海水文檔案的發展設想與策略研究
基于上海水文檔案建設與利用的現狀,著眼于水文自身發展和國民經濟發展對水文的需求,上海水文檔案的發展設想可以概括為:努力建設人才隊伍專業、管理規范、技術手段先進、涵蓋水文全行業的現代化水文檔案體系,著力于水文檔案深加工,不斷提升水文產品質量,提高檔案利用效率。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主要措施可以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
1.著眼于建立上海水文“大檔案”總體目標
由于上海水文檔案由多部門保管,不能對檔案實體進行更高層次集中管理。改變這一局面的根本在于著眼于建立水文“大檔案”體系。該體系是一個包括全市各水文機構及其他行業水文部門等在內的檔案目錄中心,形成集中的信息檢索體系。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文條例》的頒布和上海市水文地方性法規建設工作的推進.逐步實現上海水文檔案由行業水文檔案向水文行業檔案轉變的曙光初現。這需要上海水文人以法律為依據,伴隨著上海水文全行業的改革發展與資源整合,對水文檔案資源進行重新整合,克服檔案實體分割和部門所有給利用帶來的不利影響,客觀上監管對國家和社會有保存價值的水文檔案資源,充分發揮水行政主管部門水文主管機構的作用。
2.著力推進水文檔案管理數字化建設
①實現水文檔案管理自動化。這是開展檔案管理數字化的前提條件。檔案管理自動化包括自動編目、自動檢索、自動全文存儲、檔案業務工作輔助管理、檔案自動標引、文檔一體化管理、檔案庫房保護技術現代化、檔案數據庫建立等。不僅是檔案管理基本的業務環節,也是檔案管理自動化的具體體現,更是全面實現檔案管理數字化的基礎。②實現水文檔案信息數字化。傳統檔案載體文字、圖像、聲音等信息難以有機結合起來。通過運用計算機技術與多媒體技術,檔案信息能以數字化的形式存儲,做到圖、文、聲并茂,檔案信息的記錄功能與顯示功能得到強化。應對重要的水文檔案資源通過掃描或人工錄入方式先期進行數字化處理.循序漸進逐步擴大數字化規模。③構建高效的檔案信息數字化傳輸平臺。實現檔案統一管理和資源共享。水文檔案作為國家重要的公益性科學數據.進行信息公開和信息共享是充分發揮水文檔案價值和做好水文服務工作的要求。
3.著手提升水文檔案的深加工產品質量
為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從水文自身發展和服務于國民經濟建設之需的角度出發,著手制定目標、明確任務、組建隊伍.積極主動地對水文檔案進行深加工.不斷提高水文技術產品的科技含量.逐步實現水文檔案利用從“依需求利用”向“依發展利用”轉變。
4.嚴守水文檔案安全底線
水文檔案安全是水文檔案信息化的保障。水文檔案的安全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檔案信息安全,即在網絡環境下檔案信息的安全性。檔案信息安全既是技術問題,也是管理問題。在安全技術上可采取防火墻、端El掃描、入侵監控技術、訪問權限控制技術、備份等技術措施。在安全管理上.建立健全相應的管理制度,包括確定系統的安全等級,制定相應的機房管理制度、操作規程及應急措施等。二是檔案的保密性,在做好利用服務的同時.要正確處理好水文檔案公開與保密的關系。依據水文資料保密的有關規定及上海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就數據與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的有關規定,從硬件建設、內部管理等方面著手確保檔案管理有序、利用有章。
5.加強檔案人才的培養
在明確發展思路的前提下.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質、專業性強的水文檔案管理和應用開發團隊上海市水文事業發展規劃和人才隊伍建設規劃中都把水文檔案管理人才作為一個重要的人才培養方向。檔案信息化建設賦予新世紀檔案工作嶄新的內容,檔案人要改變原來的思維模式和工作方法,更新觀念和知識結構.要成為既熟悉檔案業務.又掌握現代信息科技的復合型人才,能夠適應解決未來復雜性、綜合性和跨學科的檔案工作問題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