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會計核算稅務處理透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關于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與稅法對投資業務處理是有所不同的,這也導致了長期股權投資的取得、持有和轉讓的入賬價值與計稅基礎存在一些差異,并直接影響了當期的應納稅額,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8號一所得稅》(以下簡稱“所得稅準則”)的規定,對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與計稅成本之間的差異,應當依據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并同時應當按照《企業所得稅法》與《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的要求,對投資當期的企業所得進行納稅調整。本文就長期股權投資的準則與稅法的規定進行淺要分析。
[關鍵詞]長期股權投資會計處理稅務處理
一、取得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核算
關于長期股權投資由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形成的情況,在稅法方面,除了免稅資產重組外,長期股權投資的計稅成本的確定方法如下:以支付的現金、轉讓的非現金資產及所承擔債務或發行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來確定其計稅基礎。而在會計方面,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合并日長期股權投資的入賬價值則是按照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來確定的。如果要說差異,那么長期股權投資初始計量中的暫時性差異則主要是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與長期股權投資公允價值加上相關稅費后的總額之間的差異。對于這個暫時性差異來說.根據所得稅準則的規定,除了例外的情況,都應當按照未來適用所得稅稅率來計量并且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在稅務處理上,則應按照合并中發生的相關費用金額,調增應納稅所得額;而如果是企業的非貨幣性資產,那么還應計算非貨幣性資產的轉讓所得,且計入應納稅所得額。舉例說明,如下:有甲、乙兩公司,且同為A集團的子公司,在2008年的10月1日,甲公司用原值900萬元,已提折舊50萬元的一幢廠房向乙公司投資入股,取得乙公司80%的股份,廠房與取得股份的公允價值均為950萬元,同日乙公司所有者權益的賬面價值為1000萬元。合并時發生了律師費、咨詢費等相關費用20萬元,現假設該投資不涉及其他相關稅費,且甲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25%,因為是同一控制下的長期股權投資,那么在會計上,甲方應進行如下會計處理:
借:固定資產清理-廠房850萬元
累計折舊50萬元
貸:固定資產-原值900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成本800萬元
資本公積50萬元
貸:固定資產清理850萬元
合并中各項費用,則應作如下會計分錄:
借:管理費用-律師咨詢費20萬元
貸:銀行存款20萬元
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會計分錄為: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42.5萬元
貸: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30萬元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12.5萬元
在稅務處理方面,因為廠房的轉讓所得為100萬元(950—850),相關費用則為20萬元,所以,在申報納稅時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120萬元,調增應交所得稅30萬元。
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因為是合并雙方企業自愿的經濟行為,所以在依據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中,這類投資是按付出的資產、發生或承擔的負債、發行的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及為投資所產生的各項相關費用(審計費、評估費、法律服務費等)之和作為入賬價值。在稅務處理上,對會計上確認的資產轉讓損益應相應的調減應納稅所得額。
二、在長期股權持有期間的核算
關于長期股權持有期間的核算主要有成本法下的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核算和權益法下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核算兩種。按照相關準則規定,采用成本法進行核算則應當按照初始投資成本進行計價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都確認為當期投資益。而采用權益法的話,在投資時,若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小于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則應按照差額調增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并同時計入營業外收入。
在會計核算基礎上,企業進行長期股權投資與持有的目的不單只是為獲取被投資企業實現的利潤,更重要的是對被投資企業實施控制或施加影響。因此,在企業長期股權持有期間內,能夠對企業的經濟利潤起到一定的調節作用。
在長期股權持有期間,我們要對其成本與收益、股息等進行核算與劃分。其中的核算包括核算股利和投資收益的積累計算法。這就是將所持有長期股權從持有之日起到持有至到期后的利潤與本金和股利與之相應的計算與不同時期累計的收益做比較,正確的判斷出企業自投資起到清算長期股權這一時間段的全部收益。并在最終確定利潤時后,再與至上一次分派股利的年末止應確認的累積清算股利或累積投資收益相減,就可確定出投資企業持有長期股權期間的收益與利潤,為持有長期股權的企業做出明確的判斷,未來季度與年度,是否繼續持有該股權。
在長期股權持有期間,持有企業還需在權益法下長期股權投資持有期間的納稅進行調整。在企業長時間持有股權,不準備出售時,投資企業即被看成是被投資方的股東,按照所持有的股份比例享有一定的權限。在會計上,權益法在處理長期股權投資時要按照最初的投資成本計價,在整個長期持有該股權的期間里根據投資企業享有被投資方所有者權益份額的變動對投資的賬面價值進行調整的方法被投資企業當年實現凈利潤,投資企業應按持股比例計算享有的份額,增加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損益調整),并確認為當期投資收益;如發生虧損時則相反。投資企業在會計年度末按應享有的或應分擔的被投資企業當年實現的凈利潤或發生的凈虧損的份額確認的投資收益或損失,并以此來進行納稅調整與管理。
三、對于長期股權投資處置的會計核算
處置長期股權投資時,依據長期股權投資準則的規定,實際取得的價款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都應計入當期損益。采用權益法核算時,處置該項投資時應當將原計人所有者權益的部分按相應比例轉入當期損益,同時轉銷該投資的遞延所得稅資產與遞延所得稅負債。處置長期股權投資時實際取得的價款與其計稅基礎的差額則應計入應納稅所得額,并按照投資企業適用稅率計算應交所得稅。
參考文獻:
[1]王建華:股權投資會計處理探析[J].財會通訊,2010(05)
[2]畢金瀾:淺議成本法下長期股權投資會計處理的變化及特點[J].金融會計,2010(05)
[3]楊霞光: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轉換為成本法的會計核算探討[J].商業會計,2010(09)
[4]張紅霞:長期股權投資計量研究[J].中國農業會計,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