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兩稅合并管理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兩稅合并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兩稅合并管理

摘要:兩稅合并以后,專門針對外資企業的所得稅優惠已經基本不存在(為了分析的簡捷,只考慮企業所得稅中的稅收優惠政策)。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國就不再實行涉外所得稅優惠政策,只是我國將在內外資公平競爭的條件下,兼顧內外資的利益實行共同優惠政策。通過分析“兩稅合并”后涉外稅收優惠變化以及外商投資企業受到的影響,試圖尋找完善我國涉外稅收優惠政策的途徑。

關鍵詞:“兩稅合并”;涉外稅收優惠;政策建議

2007年3月16日,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實行了十多年的兩稅并軌制度即將宣告結束。外資企業和內資企業適用同一套企業所得稅法,就應該說不存在專門針對外資企業的優惠了。但是,這并不是說要完全取消涉外稅收優惠,而是要解決稅收優惠中內外企業的不平等,以及稅收優惠不規范和引資效應低下的問題,最終達到合理利用外資以促進我國產業結構升級和工業化進程。因此分析“兩稅合并”后我國涉外稅收優惠是十分有必要的。

改革開放20多年以來,為了吸引外國資金和先進技術我國實行了一系列對外資企業的優惠政策。如對生產性外商投資企業,經營期在10年以上的,從開始獲利的年度起,兩年內免征企業所得稅,第三年至第五年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對特殊地區如經濟特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經濟開發區等的外商投資企業也有特殊優惠。另外還有鼓勵向我國企業提供資金和轉讓技術的稅收優惠。并且規定了再投資退稅和虧損彌補。在減除國際重復征稅方面,我國也積極實行抵免法,為外資企業在我國投資掃除障礙。這些優惠政策的確起到很好的作用,統計結果表明,截至2006年底,全國累計批準外資企業59.4萬戶,實際使用外資6919億美元。2006年外資企業繳納各類稅款7950億元,占全國稅收總量的21.12%。于是有人開始擔心,“兩稅合并”后,稅收優惠減少了,我國吸引外資的能力必將減弱,這必然會影響我國整個經濟發展狀況。要了解是否會出現這種狀況,首先我們必須弄清楚三個問題。①外資是否會因“兩稅合并”而撤出或減少在中國的投資(這也解決了是否有必要研究涉外稅收優惠問題);②我國需要引進何種外資(這解答了現行涉外稅收優惠政策是否有效問題);③我國應該采取何種稅收優惠政策吸引高質量的外資(關于涉外稅收優惠政策走向問題)。

1“兩稅合并”對外資在我國投資的影響

涉外稅收優惠是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和決定因素。影響外資和先進技術走向的主要是投資環境。如宏觀經濟狀況、市場潛力、融資環境、基礎設施完備程度、通訊和交通是否發達、投資法規是否完善、投資風險大小、工業化程度等等,稅收優惠只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也許用一位外國投資者的話來闡述更為明了,“稅收優惠就像甜點,的確不錯,但如果沒有正餐,它也沒有多大價值。”我國擁有13億的龐大消費人口,市場潛力巨大。加上我國近幾年均保持8%的經濟發展速度,以及相對穩定的政局、日漸發展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廉價的勞動力、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等都成為我國吸引外資的重要因素。另外,我國在世界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越來越多的國際盛事在我國舉行,還有我國的西部大開發戰略、中部崛起戰略等等都將給我國帶來巨大商機。因此,外商真正看重的是我國巨大的市場和發展空間,稅收只是構成成本的一個因素,對于絕大多數外商投資企業,尤其是大型跨國企業來說,在中國快速發展的經濟中分得一杯羹才是他們真正關注的問題,而巨大的盈利也足以彌補稅收優惠政策減少所帶來的成本增加,總的來說還是有利的。

(1)從稅收優惠層面來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草案)》,高新技術企業仍然享受15%的優惠稅率,并將優惠擴大到全國所有地區;服務業外企在所得稅改革之后還將會減稅;生產性外企僅上調1%。雖然取消了外資企業單獨享有的生產性企業“從獲利年度起2年免稅、3年減半”的征稅優惠,在中國境內再投資退還再投資額已繳所得稅的40%或100%的優惠,以及特區企業和開發區生產性企業按15%稅率征稅的優惠。但事實上,外商投資我國也主要集高新技術產業,并不會對外商造成太大影響。

(2)“兩稅合并”充分考慮到外資企業的適應問題,給出了五年的過渡期。我國財政部長金人慶在解答記者提出的關于“兩稅合并”是否會影響外資時說道:“初步測算,對外資企業來講,從15%增加到25%,增加的稅收負擔總量一年就是430億。所以,分五年過渡時期,每年僅僅增加80億人民幣。至于第五年以后,才能達到430億這樣一個稅收負擔。所以我想對于外資企業,包括享受外資待遇的港澳臺企業來講,和他們豐厚的利潤相比,這個負擔對企業不會造成很大的影響,也不會影響到中國來投資的積極性。”

(3)從稅率層面上看,我國實行25%的企業所得稅率,在世界上處于中等偏低的水平。根據荷蘭財政文獻局提供的數據,2005-2006年度世界159個國家和地區的平均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8.64%,其中有116個國家的企業所得稅稅率高于或等于25%。如日本稅率為39.5%,美國稅率為39.3%,德國為38.9%。從我國周邊18個國家(地區)來看,其平均稅率也為26.7%。因此,我國仍然能利用低稅率吸引外資,配合我國的巨大市場發展潛力,我國對外資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2我國應該吸引何種外資

外資一般可以分為兩類:外國間接投資(購買股票或者債券,只是為了得到利息或者股息和紅利)和外國直接投資(為了得到實際管理權的投資,期望能得到持久利益)。我國比較注重外國直接投資,因為外國直接投資可以帶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并且能夠持久地增加我國財政收入,并有助于平衡就業問題。

而外國直接投資也分為兩類,成本型外國直接投資和市場型外國直接投資。成本型投資目的是利用廉價的勞動力或者原材料或者低稅收等等成本低廉的國家或地區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生產的產品主要用于出口。而市場型主要是要占領宗主國的部分市場,達到持久盈利的目的,追求的是長遠利益。因此稅收優惠對市場型外國直接投資的影響并不大。稅收優惠政策對注重短期利益的外資小企業影響較大,而對實行全球戰略、追求長期利益的大型跨國公司則影響較小。可以說,“兩稅合并”反而有助于引進質量更高的外資。

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的外商投資水平已經比較高,但是多數是數量上的增長,而質量和效益上并沒有顯著的提高。2005年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我國引進的5000多億元海外直接投資中,技術含量較高的投資不到40%,60%以上的外資規模小且技術含量低。我國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需要資金是一個重要因素,然而,更重要的是引進技術含量高,效益好的外資,引導外商投資企業把投資轉向符合我國產業結構升級要求的方向。這次的“兩稅合并”就意在將稅收的“區域優惠”轉向“產業優惠”。用商務部部長的話也許更為貼切,過去“分”是合理的,因為它鼓勵了眾多外資進入中國市場;現在“合”也是合理的,因為它將推動中國利用外資的水平走向更高層次。

新的所得稅法的優惠政策由區域優惠向行業優惠傾斜,采取了五種方式對現行稅惠政策進行整合,重點向高科技、環保等企業傾斜,即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實行20%的優惠稅率,對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實行15%的優惠稅率,擴大對創業投資企業的稅收優惠,以及企業投資于環保、節能節水、安全生產等方面的稅收優惠。有助于利用稅收優惠政策引導外資投向,促進我國產業結構升級,加快我國的工業化進程。

3我國完善涉外稅收優惠政策的具體政策建議

筆者認為,無論是實行涉外稅收優惠政策還是改善投資環境的其他因素積極引進外資,其終極目標都是為了利用外資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以配合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和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因此,我國涉外稅收優惠政策的指導思想就是引導外資投向符合我國經濟目標的領域,并且努力掃除外商投資的外部不利因素。

(1)實行引導型稅收優惠政策。

新所得稅法取消特區外商投資企業、經濟技術開發區及特區生產性外商投資企業的稅收優惠而保留并擴大中西部落后地區、東北老工業基地外商投資企業所得稅優惠,引導外商投資企業投資方向向中西部地區轉移,促進我國西部大開發與中部崛起戰略的施行。我國應該進一步發揮稅收優惠政策的導向作用,使外資企業投向有利于地區平衡發展的方向。

并且,我國的涉外稅收優惠政策應該更加注重由注重數量的普惠型向注重質量的特惠型轉變,政策多向高科技產業、金融保險業等等需要重點發展的產業傾斜,以避免引資效率低下的發生。可以采取多種稅收優惠措施,如合理費用扣除,對于符合規定,有利于產業發展的費用,準予扣除;財政補貼和補助,對于支持政府扶植產業發展的投資,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與補助;準備金制度,可以減輕企業投資風險,如韓國的“技術開發準備金制度”,鼓勵了高新技術產業和風險產業的發展。

(2)積極與其他國家簽訂雙邊或多邊稅收協定。

在跨國經濟活動日益發展的今天,由于各國的居民或公民稅收管轄權和地域稅收管轄權的交叉重疊,國際重復征稅問題很多,這樣就造成跨國納稅人稅負沉重,打消了他們跨國投資的積極性。尤其是一收入來源國與本國簽訂了減除國際重復征稅問題的雙邊協定,而另一收入來源國沒有時,很顯然,納稅人將選擇簽訂了協定的國家。因此,為了獲得更多的外資投入,我國應該積極與其他國家簽訂稅收協定。

并且,稅收饒讓制度也非常重要。如果一國不承認稅收饒讓,就會收入來源國為招商引資所放棄的部分稅收填充了投資方居住國的國庫,跨國納稅人并沒有受到任何實惠。目前,與我國簽訂稅收協定的大多數國家尚未實行稅收饒讓制度,因此大大降低了我國稅收優惠的實際引資效應。從這個層面上講,我國在與其他國家簽訂稅收協定時應盡量讓對方國家接受稅收饒讓制度。

(3)制定詳盡的實施細則。

我國的法制體系并不是很健全,法律條文通常只是給出指導原則,實施細則模糊不清,這給執行帶來很大的隨意性,曲解、濫用法律條款的事件頻頻發生。地方政府為了追求政績而采取各種優惠政策吸引外資的現象,也并不鮮見,這不僅給國家財政收入帶來很大損失,同時也擾亂了市場經濟秩序。

因此我國應該為新的所得稅法制定出更為詳盡的實施細則,規范各執行機構的操作。以防范各地區政策不一,隨意性大,和只出政績沒有效益等現象。

參考文獻

[1]王海勇.“兩法”合并:以制度創新推動構建和諧社會進程[J].稅務研究,2007,(5).

[2]湯貢亮.新企業所得稅法.中國市場經濟體制邁向成熟和規范的標志[J].財政與稅務,2007,(8).

[3]韓霖.“兩稅合并”之際涉外稅收優惠應何去何從[J].稅務研究,2005,(1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黔江区| 淮阳县| 伊川县| 绍兴县| 潞城市| 聂荣县| 建平县| 舒城县| 铜梁县| 来宾市| 海晏县| 岳普湖县| 淳安县| 茌平县| 庆元县| 上高县| 汶上县| 汉川市| 丹江口市| 三明市| 尤溪县| 肃北| 无锡市| 文成县| 育儿| 竹北市| 屯门区| 鲁甸县| 新邵县| 尚志市| 涞水县| 佛教| 剑河县| 通许县| 望江县| 家居| 汨罗市| 平泉县| 普宁市| 瑞安市| 勐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