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出口退稅結構改革建議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2006年9月14日,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5部委聯合發文,對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稅率采用取消、降低和提高三種方式進行調整,其中煤炭、天然氣等部分資源類商品出口取消退稅,鋼材、紡織品等部分商品退稅率降低,IT、生物醫藥等部分高科技產品退稅率提高。毋庸置疑,此次國家政策調整使得許多出口企業的利潤受到進一步擠壓,出口壓力增大,并對國民經濟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編者注:2007年6月1日起國家對142種“兩高一資”商品加征出口關稅)。
(一)有利于促進國內產業結構優化
與前幾年的調整不同的是,此次新政策主要是對于“兩高一資”(高能耗、高污染、資源類)產品的全面調整,目的是限制這些產品出口。輕工、紡織、冶金、鋼鐵等多個行業正好屬于“兩高一資”的范疇。根據通知,鋼材出口退稅率由11%降至8%;紡織品出口退稅率由13%降至11%;部分有色金屬材料的出口退稅率由13%降至5%、8%和11%;家具、個別木材制品、塑料等由13%降至11%;煤炭、天然氣、石蠟、瀝青、硅、砷、石料材、部分木材初級制品、軟木制品等則采取全部取消出口退稅的政策。除了限制“兩高一資”產品的出口外,新政策同時也加大了支持高科技含量產品的出口力度,有重大技術裝備、部分IT產品和生物醫藥產品以及部分國家產業政策鼓勵出口的高科技產品等,出口退稅率由13%提高到17%。此次調低或取消“兩高一資”的出口退稅,增加高科技產品的退稅率,對企業優化產品結構,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有著積極的意義,必將進一步提升我國出口商品的質量和檔次。
(二)有利于加強企業出口成本妝算
據有關部門統計,出口退稅率每下調1個百分點,相當于一般貿易出口成本增加約1個百分點,也就意味著企業利潤降低1%。此次出口退稅結構調整,對于許多外貿公司和出口企業而言,其出口的盈利空間必然會受到擠壓和縮小,從而會促使其進一步加強財務管理,強化企業成本核算,完善內部激勵和約束機制,降低各項費用開支,優化各種資源的配置,走資源集約型之路,降低出口成本,以保證生產和出口的持續發展。
(三)有利于減輕中央和地方財政負擔
目前,我國出口退稅資金的承擔主體,一是國家,二是地方財政。按照現行承擔原則,國家承擔“大頭”,地方財政承擔“小頭”,即基數內的出口退稅由中央財政承擔,超基數部分出口由中央和地方按照92.5:7.5的比例共同負擔。此次國家對出口退稅結構進行調整,將“兩高一資”產品出口退稅率平均下調2%。這對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來說,退稅負擔明顯有所減輕。據有關專家測算,目前我國“兩高一資”產品年出口總值約達3000億美元,按照原平均出口退稅率10%計算,大約需配套出口退稅資金3000億元左右,其中,中央財政需承擔2775億元,地方財政需承擔225億元;而現在如果按照新出口退稅標準測算,大約需配套出口退稅資金2400億元,其中,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分別承擔2220億元和180億元,兩者共減少600億元的退稅資金支出。這對減輕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壓力、支持國家和地方其他事業發展,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二、出口退稅結構改革的不利影響
(一)部分行業出口壓力增大
對“兩高一資”(高能耗、高污染、資源類)產品出口退稅率下調甚至取消出口退稅,這對許多行業來說,出口的壓力越來越大,出口的利潤空間愈來愈小。受這次出口退稅結構改革沖擊最大的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紡織品、鋼鐵、板材、家具、陶瓷等行業。
(二)中小企業和私營企業生產出口面臨生存困境
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下調2%或取消,對以生產出口傳統商品和低附加值的中小企業和私營企業而言,負面影響相對較大。這些企業一般規模不大,資金實力較弱,主要生產出口紡織品、木材制品、陶瓷、水泥、家具、塑料等化工產品等。這些產品出口退稅率下調2%或取消,無疑會影響其生產出口,甚至面臨生存困境。目前,已有中小企業和私營企業為了維持生產經營不得不削減員工,也有一小部分中小企業轉產或者極個別小企業出現倒閉現象。
(三)影響一些地方經濟發展
在當前內需不足的情況下,一些地方把出口當成了經濟發展的強大“助推器”,采取各種措施和手段,鼓勵和擴大出口,以保持地方經濟的不斷增長。以國內某省為例,目前該省的出口依存度已達55%,2006年出口產品總值達1583.20億美元(約合12349億元),占該省全年生產總值(21548.36億元)的57.31%,很顯然,出口已成為拉動該省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盡管這次出口退稅率平均下調幅度不大,部分商品退稅率下調僅為2%,但卻反映出一種趨勢:那種以大量消耗資源或嚴重污染環境,以及靠低附加值出口商品打“天下”的局面,將會不斷面臨風險。可以肯定,在不久的將來,以粗放出口推動經濟發展的方式將越來越難以為繼。
三、幾點政策建議
(一)地方政府和出口企業應正確認識國家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
目前,我國貿易順差過于龐大,出口增長過快,此次財政部等5部委聯合發文,調整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稅率,是國務院實施宏觀調控政策所采取的綜合措施之一,有利于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外貿轉變增長方式,推動進出口貿易均衡發展。與前幾次出口退稅調整不同的是,此次新政策并不是針對某一類產品,而是對于“兩高一資”(高能耗、高污染、資源類)產品的調整,以達到限制這些產品出口的目的。這也是國家出于戰略考慮,引導出口產品由傳統的低附加值轉為高科技、高附加值,限制“兩高一資”目的就是要保護資源和環境。另外,此次調整也是配合國家鼓勵企業“走出去”戰略,支持我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促進我國經濟向外向型發展。對這次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包括今后出口退稅政策的繼續調整),地方政府和出口企業應有正確的理解,要充分認識到目前我國出口產品的結構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特別是我國的資源有限,有的不可再生,環境良好與否直接關系到人民的生活健康。在此基礎上,應積極優化產業結構,逐步減少“兩高一資”及低附加值產品的出口,提升我國外貿出口商品的檔次。
(二)大力發展高附加值的高新技術產業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國出口退稅政策改革是一種鼓勵出口產業升級換代的產業政策手段。針對我國出口產品中初級產品占較大比例的實際情況,各地政府應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使技術含量高、高附加值的產品所占比重增大,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達到優化出口產品結構的目的。要積極實施外貿出口新戰略。在大力鞏固傳統市場的同時,積極開辟新的市場。繼續實行市場多元化戰略,鞏固美國、歐盟、日本等傳統市場,開拓中東、拉美、非洲等新興市場。同時,在引進外資工作中,重點引進生產高新科技產品、高附加值產品項目,帶動出口企業向高、精、尖發展,提升地方出口的整體效益。
(三)積極支持企業“走出去”發展
各地應積極支持有一定能力的企業“走出去”發展,到國外去開辦企業和工廠,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另外,從平衡國際收支、降低企業成本、減少出口退稅率下調影響等因素考慮,從目前國內原材料價格上漲及今后企業長遠發展的利益考慮,各地有條件的企業可適時調整進出口結構,實行進出口并重的戰略,在同等條件下降低國內原材料采購量,轉向進口,提升進口的業務比重。這同樣有利于我國經濟的平穩發展與效益提高。
(四)將部分出口產品轉移到國內市場銷售
目前,國際上大多數消費者對我國出口的紡織品、服裝、皮鞋、家具等非常喜愛,國內消費者對上述出口商品也情有獨鐘。因此,在目前紡織品等出口商品退稅率降低、生產成本增加以及國家外匯儲備較高的情況下,出口企業應將目光適當地投向國內市場,把出口被抑制的部分商品轉移到國內市場銷售。這同樣可取得經濟效益,并拉動國內需求,促進國內經濟的活躍與發展;同時,此舉也可以減少不必要的國際市場的競爭,減少反傾銷壁壘。
(五)進一步提高出口退稅的速度和管理水平
出口退稅政策涉及相關部門很多,政策性、專業性很強,需要外經貿、海關、外匯管理、稅務、財政、銀行等部門的通力支持和配合。地方政府應通過建立聯席會議等形式,協調各相關部門關系。各部門也要大力加強溝通,簡化辦事程序和手續,提高辦事效率,加快審批、退稅和資金調撥進度。同時,各出口企業也要進一步加強內部管理,規范內部工作程序,建立內部單證傳遞管理方法,及時將收齊的單證送到國家稅務機關,切實做到規范經營、守法經營、誠信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