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資本市場結構優化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我國的資本市場是伴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進程逐步發展起來的。由于建立初期改革不配套和制度設計上的局限性,使得資本市場還存在一些深層次問題和結構性矛盾,制約了市場功能的有效發揮。因此,對資本市場的結構進行合理調整將會推進我國金融市場的繁榮和穩定。
【關鍵詞】資本市場結構失衡結構優化
一、我國資本市場結構存在的主要問題
1、證券品種結構比例失調
資本市場的三大基本證券品種是公司債券、政府債券和股票。在美國,這三種證券所占市場份額分別是公司債券50%~60%,政府債券20%多,股票20%左右。目前,我國資本市場的產品品種單一、產品結構相對簡單,交易品種主要包括股票、國債和基金三種,公司債券、可轉換債券的交易規模小。我國雖建立了期貨市場,但交易品種僅限于大豆、有色金屬等商品期貨,至今尚未推出利率、匯率、股指期貨以及期權、貨幣互換、股權互換等在發達國家已廣泛交易的衍生工具。交易品種的單一使我國證券市場缺乏應有的風險對沖機制。
2、資本市場投資主體的結構失衡
目前,證券市場的投資主體主要是個人投資者。在資本市場尚未形成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制衡和保障機制的情況下,個人投資者由于自身的弱點而無法成為市場的主導力量。主導市場的證券交易機構多為國有部門派生機構或由其改制而來的不規范的股份制機構,由于這些單位利益與約束的非對稱性,從而無法形成真正的風險約束機制。市場缺乏需要規避風險的理性投資主體,造成市場主體與主導性群體的錯位。市場投資主體結構的失衡使市場隱藏著潛伏的異常投機沖動的制度基礎,導致了證券市場突出的投機性和不穩定性。
3、市場組織結構失衡
(1)資本市場形態結構的畸形。注重有形市場的建立而忽視無形市場的發展,使得所有資本交易都集中在有形市場。有形市場的單一發展造成了資本市場形態結構的畸形,從而不能滿足社會對資本市場多層次的需求。任何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無形市場及場外市場都是資本市場的主體。我國資本市場發展肩負著特殊的制度轉型功能,通過資本市場的發展來推動傳統產權制度的創新,變革公有制的傳統實現形式。因此,如果囿于有形市場,就會阻礙資本市場的制度功能,影響經濟轉型的進程。
(2)資本市場級次結構混亂、層次不分。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混亂、錯位,兩個交易所都沒有形成級次優勢。到目前為止,資本交易被限定在上海、深圳兩個證券交易所,場外交易嚴格禁止,從而柜臺市場得不到發展。這樣一方面會造成大量改制的股份制企業,因股票無法交易既影響股票的流動性,也使企業的資本無法流動和優化配置。另一方面,由于所有企業都要通過兩個交易所上市交易是不可能的,在以額度分配與行政審批為基礎的發行與上市連續進行的體制下,往往會出現應該上市的企業因額度、指標限制而不能上市,一些并不具備上市條件的企業卻成了上市公司,導致上市企業良莠不齊,影響市場的發展。事實上,在我國沒有交易所之前場外市場就已經存在,在證券交易所建立之后,場外市場仍是屢禁不止,不規范地存在,這說明場外市場的制度需求是客觀存在的,開展場外交易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建立起交易所與場外柜臺市場合理的組織結構和布局,才能適應資本市場發展的客觀要求。這樣就會使那些已經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并在市場競爭中發展而具備了上市條件的企業成為上市公司,不符合上市條件的絕不能上市,只能在場外交易,當達到條件以后才能上市。
(3)市場分布結構不盡合理。目前我國內地兩個全國性證券交易所(上海、深圳)均在東部地區,中西部缺乏市場布局,區域性市場又得不到發展,不適應中西部地區深化改革開放和加快發展的需要。因此,應加快中西部地區市場體系的建設,增加市場布局。同時,僅兩個交易所不能滿足資本市場發展的需要,應根據資本市場發展的實際,適當增加交易所數量,使各交易所之間形成不同的層次和級次結構,平衡市場分布結構。
二、資本市場結構優化的措施
1、建立金融產品創新機制,不斷完善產品工具結構
中國資本市場的產品結構還比較單一,要建立以市場為主導的產品創新機制、豐富資本市場產品結構、創新投融資產品。積極拓展債券市場,完善和規范發行程序,擴大公司債券發行規模;積極發展期貨、期權、遠期等金融衍生工具,理順貨幣市場、股票市場、債券市場、保險市場以及金融衍生品市場之間的關系,構筑起金融市場多個子市場之間地有機結合、協調發展的互動機制;積極滿足穩健型投資者的需求,發行長期國債、藍籌股,滿足風險喜好型投資者的需求,發行高風險的創業型公司股票、股票指數期貨等2、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
在不斷完善投資主體結構繼續發展我國證券投資基金的同時,要進一步完善機構投資者運作條件,并應積極擴展保險資金、社保基金、企業年金、補充養老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的入市渠道,允許保險資金直接進入股市,參與組建設立證券投資基金,并規范發展QFII等境外機構投資力量,使機構投資者逐步成為我國資本市場的主導力量,從而保持市場的穩健運行。同時,應盡快解決以證券公司為主體的機構投資者的融資問題,積極引導證券公司等機構投資者規范發展資產管理業務;實行機構投資者的股權多樣化,進一步完善機構投資者的治理結構,提高其投資管理水平。
3、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不斷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交易體系
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既是中國經濟發展、產業成長的實際需要,也有利于擴展資本市場本身的廣度和深度。具體措施有以下幾方面。
(1)建立一元化的主板市場(全國性集中交易市場)。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是我國大中型企業上市融資的主要市場,是滿足成熟大中型企業的融資需要,對上市公司規模、贏利能力有比較高的要求,但上交所與深交所之間在功能定位、上市規則和交易程序上幾乎完全一樣,從而產生了在我國兩個功能與規模幾乎相同的主板市場并存的現象。從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來看,可以以上海證券交易所為基礎,將深圳主板并入上海,形成真正的全國性集中交易市場,以適應資本市場國際化的發展趨勢。
(2)逐步推進建設創業板市場(高成長企業市場)。類似于美國的那斯達克市場和英國的全國性二板市場AIM,定位是為具有高成長性的中小型企業服務,特別是為高科技企業提供上市融資的便利,以促進科技產業的擴張與發展。從我國資本市場的需求和決策層面的情況看,中小企業板市場是我國多層次市場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在借鑒和汲取海外創業板市場發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加快推進我國創業板市場建設。深交所可朝著這一模式分步發展:首先,將發審委已通過的科技含量比較高的小盤股在深交所集中上市(已經實施);其次,研究降低上市的門檻,對正處于成長期的中小企業特別是科技企業,可不要求現實業績,主要看是否具有高成長性、是否有活躍的業務活動記錄;最后,待時機成熟,把中小板塊分立出來,成立二板市場,也就是創業板市場。
(3)積極構建區域性交易市場(三板市場)和場外交易市場。區域性資本市場具有分散交易又相對集中管理的區域性特征,主要面向地方性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和私營企業,為其提供融資的便利,滿足不能在全國性交易所上市企業的流通要求,同時三板市場可以發揮退市板的功能,為主板和二板市場提供退市通道。場外交易市場主要是為高成長性的中小企業尤其是民營高科技中小企業服務。在推出三板市場、完善場外交易市場后,應對三大板塊給予合理的定位并建立相互銜接的協作機制,即使三板市場的入市條件最寬松。如果企業經過入市培育,條件滿足二板市場的上市要求,可轉入二板市場,再進一步轉入主板市場;反過來,如果企業經營不佳,就會逐級退市,由此形成三板市場、二板市場和主板市場有效結合的遞進式、梯度型、無縫隙的市場體系,以順利實現退市和轉市機制,最終形成一個多層次、功能互補、結構均衡、協調發展的資本市場交易體系結構。
【參考文獻】
[1]趙振全、蔣瑛琨等:我國證券市場結構分析及優化[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1(6).
[2]焦方義:論我國資本市場的結構與效率[J].經濟學動態,2003(1).
[3]王國剛:建立和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4(3).
[4]劉鴻儒:積極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N].證券時報,2003-10-13.
[5]何德旭:論中國資本市場的結構優化方向[J].金融與經濟,19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