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建議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鄉鎮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信用社單純的傳統存貸匯業務已不能滿足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應該著眼未來大力開展中間業務,以增加收益,在市場競爭中求得發展,立于不敗之地。從農村信用社開展中間業務的必要性入手,分析影響及制約其發展因素,提出相應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中間業務;制約因素;對策
1農村信用社開展中間業務的必要性
(1)開展中間業務有利于增加農信社的收益。
中間業務具有不占用或較少占用銀行資本,成本低、收益高的特點,農村信用社可以利用農村信用社的現有資源,通過金融創新,開拓新的業務領域,其切實可行的途徑就是大力拓展中間業務,增加盈利能力,達到資產多元化、利潤最大化的經營目標。特別是在從緊貨幣政策環境中,開展中間業務可以抵消因信貸規模壓縮而帶來的利息收入減少的不利局面,進而改善收益。
(2)開展中間業務有利于增強農信社的資金安全和化解金融風險。
中間業務是一種低風險、高收益業務,它的開展一般不增加資產負債總量,而是以非信貸投入方式以達到增加收入的目的,而且有利于農村信用社能夠深入全面的了解客戶,以降低信貸風險。農村信用社主要以村鎮中小企業和農業生產單位為主要客戶和重點服務對象,一般以信用擔保為基礎提供的信貸,一旦這些客戶生產經營出現了問題,就會影響農村信用社的資產和利息收入,甚至可能危及其生存。開展中間業務可以因此彌補信貸風險帶來的部分損失,特別是在金融危機背景下,能得以生存和發展。
(3)開展中間業務有利于提高農村信用社的競爭力。
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市場主要在村鎮基層,可以彌補商業銀行不能觸及的領域,發揮其獨特優勢,積極拓展包括農業保險在內的多種中間業務,鞏固農村金融市場,把中間業務作為農村信用社在現代經濟條件下與貸款業務并列的主業之一,以進一步提高競爭力。
(4)中間業務是農信社客戶多層次的金融服務需求。
(5)中間業務可以促進農信社業務的創新。
2影響和制約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進一步發展因素
(1)法人治理結構存在一定的缺陷。
這主要體現在:產權關系模糊,所有者管理缺失;“三會”制度流于形式;農村信用社經營管理機制僵化,激勵和約束機制不健全;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經營管理透明度低。
(2)高層次、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中間業務及少。
農村信用社開辦的中間業務主要集中在傳統業務領域,如結算、代收代付業務等,還有如開立匯票貼現、銀行承兌匯票等一般票據業務和其他業務;而諸如業務咨詢、財務顧問、信息服務、信用評估、代客理財、擔保業務等高層次、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中間業務在一些地區的農村信用社基本上還是空白。
(3)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法律規范還不夠完善。
2001年的《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執行規定》對中間業務種類等作了一些規定,但對中間業務收費標準、經營范圍等進行明確和系統的規范,在品種、操作和價格方面的規定缺乏彈性,忽視了信用社與客戶關系的調整,缺乏中間業務當事人權利義務的規范。
(4)農村信用社陳舊的經營觀念。
在我國,許多農村信用社仍然沿襲著以傳統的信貸業務收入為主要收入來源的經營方式,把中間業務當作“派生業務”、“輔助業務”等副營項目,沒有把它作為一種獨立的金融產品來開發和運用,沒有把中間業務聯系作為實現資產多元化、扭虧增盈、防化風險的有效手段。在實際工作中,這些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的開展基本上還處于自發狀態,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機性,往往以吸收存款的多少為標準來衡量開辦中間業務的作用和效果。
(5)農村信用社的電子化科技水平相對落后。
中間業務需借助于電子通訊和計算機為中心內容的金融電子化才能以快捷便利的優質服務獲得客戶的青睞。盡管許多農村信用社已經采用電子支付結算系統,但目前計算機應用設備軟件層次低、更新慢,因此經營中間業務的技術手段落后,計算機普及程度不高,應用現代通訊、電子技術管理中間業務的能力不足,大量的工作處于手工操作狀態,電子化建設滯后于業務的發展。
3促進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發展對策
3.1轉變觀念和提高認識中間業務的重要性
農村信用社要正確理解中間業務與資產負債業務之間的辨證關系,及時調整經營方針戰略和思路,使中間業務成為信用社的重要工作日程。要像抓存款抓信貸資產質量一樣去抓中間業務的發展,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制定出中間業務發展的戰略規劃和階段性目標,有效地發揮中間業務在農村信用社經營管理中的作用。同時通過加強中間業務的宣傳工作,提高廣大村鎮居民對中間業務的認知程度,為中間業務的發展創造良好的軟環境,讓中間業務所提供的金融服務真正作為金融商品進入市場,實現中間業務的價值,使之成為農村信用社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3.2完善法人治理結構
(1)改革產權制度,明晰產權關系。
一是理順股權結構,重新明確并落實出資者的權利和義務;二是擴充資本實力,增強農村信用社抵御風險的能力;三是股權結構多樣化、投資主體多元化,吸收在經濟發展中最具活力的個體私營經濟及與農村信用社利益最密切、最持久的信用社員工入股,增強內部運行的凝聚力。四是“棄小求大”,提高單戶入股金額起點,解決社員參與信用社經營管理動力缺乏的問題。五是責任落實,股東要真正承擔起信用社產生風險的責任,防止股金異化為存款。
(2)加強制度建設,確保“三會”有效地發揮作用。
健全完善“三會”工作制度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由社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經營領導者等權力機構,按照各自的職責和權限分工,對于制度建設、決策審議與決議、制度的執行和監督等,要嚴格遵循決策、執行和監督分開的原則,按照事先確定的程序和規則操作,避免制度建設與執行的隨意性。
(3)轉換經營機制,激發農村信用社內在經營活力。
深化用工、用人、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完善的激勵約束機制。農村信用社實現建立現代金融企業制度的目標,關鍵在于要有一支責任強、業務精、善經營、會管理的農村信用社員工隊伍。激發農村信用社活力,要真正做到員工能進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增強員工的危機感和責任感。要建立適應經濟發展要求和合作金融特點的農村信用社工資分配制度,實行薪酬與業績掛鉤的激勵機制,改變過去的“剛性”工資制度,拉開收入差距,充分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4)規范信息披露,增強經營管理透明度。
信息不對稱是信用社經營者存在“道德風險“行為的客觀前提。行社脫鉤以后,雖然央行明確要求農村信用社對農民公布有關股金財務和信貸信息,接受社會監督。但是由于沒有統一的制度要求,這種信息披露不可避免地帶有隨意性,并在某種程度上損害了農村信用社的經營自主權。因此應當進一步規范信息機制,對農村信用社信息披露的主體、內容、對象、程序以及信息質量要求做出明確規定,使社員、行業管理部門、監管機關以及存款人能夠有效途徑了解農村信用社的經營狀況,對信用社經營者的經營行為做出較準確的判斷,從而加強對農村信用社經營管理者的外部監督。
(5)加強金融監管,發揮外部監管主體的作用。
規范完善的法人治理能夠保證農村信用社決策、執行、監督職能分開,防止暗箱操作,實現有效的法人治理機構的內部自律,監管機關則是對農村信用社實施有效監管的外在主體。3.3從戰略高度加強和積極推進同業合作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要充分利用農信社獨特優勢加強和各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等單位開展協議合作,在資金融通、資產融通、同業存款、業務、銀團貸款、理財、產險、壽險、人身意外傷害險等領域開展業務合作。同時加強與財政系統業務合作關系,國庫集中支付及其它非稅收入業務,糧食綜合直補、退耕還林補貼資金、水庫移民后期補償補助資金等業務。另外就是加強與煙草、通訊、電力、石油等系統性客戶開展合作業務,辦理代收代付等各項業務。
3.4加大對中間業務發展的扶持力度
(1)加大投入,提高硬件服務水平。主要是對縣城營業網點及大部分鄉鎮營業網點的升級進行改造,為客戶提供舒適的服務環境。(2)抓好業務文明規范服務,提高服務質量。(3)加快電子化建設,為業務發展提供科技保障。如加入全國“農信銀”業務系統,提升了農信社的資金結算水平。建立上線實時代收聯通話費業務系統,開發非稅收入收繳系統銀行端接口“銀保通”業務系統、電子扣款業務系統、“銀銀通”業務系統等,以進一步提高支付結算水平。(4)對新業務和中間業務所應繳納的稅費實行免稅政策,以支持農村信用社積攢力量發展中間業務和開展業務創新。
3.5加強對中間業務的風險管理
(1)規范中間業務收費。2003年10月1日,《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暫行辦法》將開始實施,《辦法》把收費分為政府指導價和市場調節價,這意味著收費價格混亂的局面即將結束,商業銀行在中間業務領域的競爭將走向規范,并將從價格競爭為主轉向以提供優質服務為主。農信社要根據《辦法》中的條款出臺實施細則,給中間業務更明確的法律依據和操作依據。
(2)建立、健全完善的中間業務管理機構。農信社應成立中間業務管理部門,負責一切中間業務的有關事宜,制定發展目標、新產品開發戰略和市場營銷策略,實現中間業務計劃,開展中間業務統計活動,進行監測、分析和通報,制定科學、合理、有效的考核制度,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檢查監督本系統全省中間業務的開展情況。
(3)建立健全內控制度,防范中間業務風險。中間業務品種繁多,有的業務存在風險,商業銀行必須建立健全內控制度,如建立中間業務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建立客戶信用評級制度、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加強對中間業務的內部稽核和監督等。
參考文獻
[1]謝述玲.對拓展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的思考[J].集團經濟研究,2007,(4):193-194.
[2]何春華.制約銀行發展中間業務的主要因素及對策建議[J].金融參考,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