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財政分權影響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本文基于西部各省份面板數據,驗證了驗證了財政分權、政府競爭對西部高中教育的影響。研究發現,以經濟績效為考核標準的官員晉升機制導致地方之間展開標尺競爭,這種競爭和財政分權結合在一起,共同西部高中教育產生顯著的負影響。緩解西部教育落后必須轉變現有的地方財政制度組合。尤其是轉移支付的問題。
[關鍵詞]財政分權政府競爭西部教育轉移支付
一、文獻綜述
關于財政分權對公共支出結構的影響在國內的經驗研究并不多。大多都關注分權對某一類公共支出水平或績效的影響。Estache(1994)的跨國研究發現,分權會增加政府的基礎建設支出。喬寶云等人(2005)研究了中國分權對小學義務教育的影響。得出財政分權對教育提升吳相應作用的結論。但傅勇和張晏(2007)研究發現,中國的財政分權對公共支出的結構產生扭曲的作用,導致文化教育的支出不足。此前的文章都從全國的角度出發,本文利用西部各省面板數據,研究財政分權對西部教育(高中)的影響。一個待檢驗的假說是:西部地區由于其自身經濟水平和地方政府官員對晉身的重視,會導致財政分權對教育的影響水平為負,各地方政府間為了促進經濟增長而進行的競爭會導致地方政府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入從而會對教育等公共支出產生“擠出”效應。我們以各省份的FDI(鄭磊,2008)數據作為地方政府競爭的描述。從而得出欠發達地區的經濟增長對公共支出產生的擠出效應導致經濟增長對教育的貢獻為負。
二、數據與實證
在自變量的選取上,我們取EDU表示西部各省份高中在校學生人數占全國的比重。之所以選取在校學生人數占全國的比重在于西部地區的青年勞動力選擇外出打工的比例任然高居不下。許多初中畢業就選擇外出務工而非繼續學習。
顯然,財政分權(FD)是本文最重要的解釋變量之一。財政分權作為中央—地方關系制度安排從一個角度上表征了地方政府的財政自主性的大小,財政越分權,地方政府的自由度就越大,就越有可能按激勵方向改變財政支出的結構。分權指標的選取存在一定的爭議,基于本文研究的目的,這里采用(傅勇和張晏,2007)的指標,即采取預算內本級政府財政支出指標,并且,為為控制政府支出規模與人口數量之間可能存在的正向關系,我們進一步對該指標進行人均化,即FD=各省預算內本級財政支出/預算內人均總財政支出。該指標可以看著是實際分權程度的一種度量。由于中國財政分權的特殊性,地方政府可能不會過多地強調教育支出,特別是貧困地區的教育支出可能會出現絕對下降,本文預期財政分權對教育的影響是負面的。影響財政支出的另一重要渠道是競爭,地方政府的競爭程度會影響生產性支出的偏向。而沒有競爭激勵的政府對公共支出的偏向可能不同,各地方政府也存在一些子國家同一稅收政策之外越權制定地區性所得稅優惠政策的現象,運用財政競爭手段吸引FDI是地方政府的主要競爭行為。基于這些考慮和數據的可得性,我們采用(鄭磊,2008)的方法,以各省份FDI占全國的比重即FDIshare來衡量地方政府競爭度。另外,競爭和分權對政府支出結構可能會有不同的影響:一方面政府競爭在分權不同的地區支出結構可能會有不同的影響,另一方財政分權對公共支出結構的影響可能隨著政府競爭強度的增加而發生變化。為了捕捉這種機制,我們有必要借助二者的交互項(FD*FDIshare)。有關FD和FDIshare的三項是我們關注的核心解釋變量。我們還增加了刻畫政策影響的虛擬變量ND。ND對2000年以后個省份賦值1,其余為0,用來分析2000年起中國全面推廣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影響。ε代表教育的其余影響因素。
為了檢驗前文假說,我們對如下回歸模型經行估計:
我們使用的是1995年~2006年中國西部11個省級行政區(1997年后重慶的數據納入四川)共132個觀測值的平衡面板數據。在上述回歸模型中,下表i和t分別表示第i個省份第t年的觀測值。
采用Eviews4.0軟件,我們采用廣義最小二乘法(GLS)對上述模型進行回歸得到如下結果
被解釋變量:高中在校學生人數占全國的比重
從上面的模型估計中我們可以發現,財政分權度的系數顯著為負,財政分權度每增加一個百分點,高中學生比例數就會減少0.94個百分點。而ArzedelGranado(2003)的研究表明財政分權對教育支出比重具有顯著的正效應,則相應的高中比例數應有所增加,值所以存在差異其原因在于,首先,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發展,原來完全由政府包攬的教育投入負擔逐漸轉移給居民個人,西部地區的經濟增長速度盡管不慢,但由于基礎差,人均收入不高,而且恩格爾系數過高,教育支出費用導致很多初中畢業生無法進一步上學。而且現在各級各類學校的學費收入在總的經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有明顯的上升。其次,相對于其他公共支出來說,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具有更低的收入彈性。
三、結論與政策討論
本文在中國式分權的背景下討論了西部地區高中教育落后的根源,得出的主要結論是:中國的財政分權以及基于政績考核下的政府競爭,在支出結構上造就了地方政府“重基本建設、輕人力資本投資和公共服務”的嚴重扭曲,而競爭對公共支出結構的最終影響取決于分權程度。盡管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以來,西部的經濟、教育等都在迅速的成長,但我們也同時應注意到西部教育仍舊處于相對落后的境地。如何更好的實施西部大開發,教育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這也是本文研究的目的之一。
參考文獻:
[1]平新喬白潔:中國財政分權與地方公共品的供給.財貿經濟,2006年第2期
[2]喬寶云范劍勇馮興元:中國的財政分權與小學義務教育.中國社會科學,2005年第6期
[3]鄭磊:財政分權、政府競爭與公共支出結構:政府教育支出比重的影響因素分析.經濟科學,2008年第1期
[4]傅勇張晏:中國式分權與財政支出結構偏向:為增長而競爭的代價[J].管理世界,200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