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國債規模影響因素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1997年以來,我國連年增發國債,這對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從計量經濟模型和定量分析的角度,在研究影響國債規模的主要因素的基礎上,通過建立有關計量經濟模型,運用1992-2005年的樣本數據,利用SPSS軟件進行分析和預測.文章認為國家財政收支差額和還本付息是影響我國國債發行規模的最重要因素。
關鍵詞:國債規模;財政收支差額;還本付息;計量分析
1引言
國債作為一個重要的政策工具,已成為各國政府不可缺少的宏觀調控工具。我國1981年恢復發行國債。國債規模日趨龐大,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末,為阻止金融危機的沖擊和對抗國內的通貨緊縮趨勢,我國連續6年實施以擴大國債投資為核心的積極財政政策。國債發行量大增,對刺激內需和拉動經濟增長功勞巨大。但是國債發行有一個適度問題,它最終需要清償。國債發行規模研究,既有規范分析又有實證探討。
2模型變量的選擇:影響國債規模的一般因素分析
國債規模的影響因素很多,有宏觀也有微觀。本文只考慮宏觀的因素。選取的數據變量包括當年的國債發行額(Y),國內生產總值GDP(X1)、城鄉居民儲蓄存款(X2)、國家財政收支差額(X3)、到期國債還本付息額(X4)、國債累計余額(X5)、信貸規模(X6)。選取以上系統變量的原因是基于傳統研究對國債發行規模所受影響因素的考慮。
第一,GDP(X1)對國債規模的影響。一國的國債發行規模明顯地受制于該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一國的經濟規模越大、發展水平越高,則國債發行的規模和潛力就越大。
第二,居民儲蓄存款余額(X2)對國債規模的影響。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用于兩個項目即儲蓄與消費。國債余額與居民的儲蓄存款之比即居民應債率,這一指標反映的是居民的應債能力,應債率越高,則國債發行的可能規模越大。
第三,國家財政收支差額(X3)對國債規模的影響。國債發行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彌補財政赤字,所以分析國債的發行規模,就必須考慮我國的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情況。當國家財政收支差額較小時,用國債來彌補財政赤字的壓力就越小,因此本文選取國家財政收支差額來綜合衡量國家財政收支狀況對國債規模的影響。
第四,到期國債還本付息額(X4)對國債規模的影響。國債還有償還到期債務本息的運用,隨著我國國債的發行規模逐年遞增,每年需要償還的國債本息數額也在逐年增加,2005年這一數字已達到3923.4億元。因此,到期國債還本付息額也是國債發行規模要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五,國債累計余額(X5)對國債規模的影響。一國所能承受的國債總量是有限度的,所以國債余額也是分析國債規模的一個重要因素。
第六,貨幣信貸規模對國債規模的影響.由于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是政府宏觀調控的兩種重要工具,貨幣信貸規模直接影響到國債發行,兩者具有相互替代作用.
3國債規模影響因素的計量模型分析
本文研究時間區間是從1992年到2005年,并選取近十年我國國債年度發行額及主要影響因素的數據作為樣本數據,被解釋變量為國債發行額(Y)。各解釋變量分別為國內生產總值GDP(X1)、城鄉居民儲蓄存款(X2)、國家財政收支差額(X3)、到期國債還本付息額(X4)、國債累計余額(X5)、信貸規模(X6)。μ為隨機誤差項,描述除解釋變量以外的因素對國債規模的干擾作用。分析的主要統計數據來自各年度的《中國統計年鑒》,分析軟件是SPSS。4結論
根據數據分析可以得出結論:
首先,影響我國國債規模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國家財政收支差額(X3)和到期國債還本付息額(X4)。
其次,國債發行規模與居民儲蓄正相關,表明我國城鄉居民是國債購買的主體的事實,說明居民儲蓄為國債發行提供了空間。
再次,我國長期以來實行積極型財政政策,導致國家財政入不敷出,存在較大的國家財政收支差額,而通過發行國債是政府彌補財政收支差額的重要手段;同時,由于長期實行積極型的國債政策,在大量增發長期國債的影響下,國債到期還本付息的支出也越來越大,我國長期處于舉新債還舊債的處境;.
最后,GDP是衡量國家還債能力的重要指標,當一個國家的經濟規模越大,那么國債發行規模的潛力越大,但是從實際情況看,國債發行規模與當年GDP水平呈負相關關系。
參考文獻
[1]任安軍,楊艷芬.我國國債規模影響因素分析及政策借鑒[J].經濟問題探索,2004,3:12-15.
[2]張新立,王青建.風險資本的組合投資最優模型研究[J].經濟數學,22:4(2005),38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