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集貿稅收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整頓集貿市場稅收秩序已經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問題。國務院領導多次指示,要加大對集貿市場的整頓力度,規范稅收秩序。那么,集貿市場現狀如何?存在的稅收問題是什么?稅收秩序該如何整頓?
從小打小鬧到規模經營
全國的集貿市場到底有多少?來自有關部門的統計顯示,截至2001年底,全國各類集貿市場共有46795個,攤位數為6647691個。
集貿市場從興起之時的以街為市、以路為市,到后來的進棚子、進亭子,發展到現在,很多市場已經搬進了高樓大廈,與時下的大商廈一樣氣派。改革開放20多年來,集貿市場已從無到有,從小打小鬧到規模經營,同時,眾多市場已經開始探索專業化經營,在大市場中形成了專業性的小市場,如家電市場、家裝市場、家具市場、建材市場、藥材市場、服裝市場等等,五花八門,各顯神通。
現在的集貿市場,貨架子上除了過去的農副產品、手工業品外,更多的已是各種日用工業產品,基本上包羅了人們生產、生活需要的各個方面。人們走進任何一個市場,“零售”、“批發”、“批零兼營”的牌子隨處可見。過去是小商小販們大包小抱地肩扛手提,現在的集貿市場,在貨物運送上已經是汽車、火車、輪船,甚至飛機一起上。在有些市場中,外國商人長期“駐守”,集貿市場的交易已經輻射到世界許多國家。
有關人士認為,政府、企業、個人為了得到穩定的回報,都在積極投資營建集貿市場,形成了投資主體多元化的局面,市場網絡遍布全國城鎮、鄉村。這些集貿市場作為商品流通的重要渠道之一,已經形成了多種經濟成分、多類型、多層次、多功能的商品市場體系。集貿市場的一消一漲,一盈一虧都與老百姓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集貿市場在銜接產需、引導消費、解決就業、增加稅收收入、促進市場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著極大的作用。但是,由于一些職能部門對集貿市場長期的粗放型管理,在市場管理上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給市場管理和稅收征管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交易額看漲稅收增勢不理想
我國集貿市場數量眾多,交易額年年增長,據工商部門透露,目前集貿市場年交易總額達幾萬億元。而據稅務部門提供的數字顯示,來自集貿市場的稅收總額卻不足140億元,集貿市場總體稅負只有1%左右,在4萬多個一定規模的集貿市場中年納稅額500萬元以上的市場只有126個,其中1000萬元以上的46個,5000萬元以上的4個。很明顯,集貿市場交易額連年看漲,但稅收增勢并不理想。那么,集貿市場的稅收問題在哪里呢?
問題之一:市場交易額有水分。據某地市場管理人員說,他所在的市場交易額是用來招商引資的廣告詞,2000年上報的交易額是7億多元,實際測算只有2億元;還有一家市場上報的交易額是30多億元,實際大約只有10億元。另據有關部門的調查發現,一些市場統計的成交額中,60%以上是場外交易,而市場稅收只能來自場內交易。比如,某地著名的小商品城2001年的市場交易額超過兩百億元,而市場提供的增值稅只有1億多元。
問題之二:費擠稅的現象普遍存在。1998年全國集貿市場的攤位租金總額達202.2億元,這是一個不小的數字。據調查,華北某市場的平均攤位租金達3000元,部分攤位租金達5000元~8000元。另外,工商管理費、治安費、衛生費、排污費、綠化費、用工費、消防費、人防費、防洪基金等十幾種費加在一起,也是一個令人瞠目的數字。雜七雜八的費擠跑了本來不多的稅。
問題之三:低價銷售稅難收。在競爭中,集貿市場的業戶特別是從事批發業務的業戶往往采取降低價格的辦法。如果以實際經營額確定其應納稅額,不要說利潤,能否收回成本也成問題。稅務機關在核定定額時不得不考慮業戶的承受能力而心慈手軟,很多業戶的實際稅負明顯低于名義稅負。
問題之四:稅源監控是難點。在集貿市場,個體工商戶經常變換經營品種和范圍,停業、歇業也是家常便飯,但很少辦理有關手續。這使得“戶籍管理”、稅源監控成了難點。尤其是在早市、夜市,這種現象更為普遍。另外,市場經營業戶大多是現金交易、無賬經營,稅務機關難以監控業戶的進銷情況。
問題之五:有場無市發展難。一些地方覺得集貿市場投資見效快,利潤高,不經過整體規劃和合理布局,就競相上馬,盲目投資。然而“場”雖建好,卻難以成“市”;一些地方政府為了繁榮市場,吸引業戶,擅自出臺與稅收法律法規相違背的政策,搞所謂的封閉式經營;有的地方政府甚至要求市場主辦方在優惠期內免掉包括工商管理費在內的所有費用,要求稅務機關從低核定業戶納稅額,然而優惠時期一到,一些業戶就紛紛撤出,另尋他處,原先很火的集貿市場不久就垮掉了。
問題之六:多頭管理。一些市場跨著兩個以上行政區域,由于實行屬地管理,多個稅務機關對其都有管轄權;一些市場里有省、市級企業經營,按直屬征收原則,市場就要面對省、市、區三級稅收征收單位。不同稅務機關的稅收征管力度不同,稅收負擔往往不一致。納稅人對此意見很大,紛紛從市場撤走。
由此來看,集貿市場的稅收秩序問題不僅僅是稅收單方面的問題,地方政府利益、市場管理體制、稅收征管手段等,都對集貿市場稅收秩序有著極大的影響。要使集貿市場稅收秩序走上規范的軌道,各相關職能部門必須聯合起來,對集貿市場進行一次集中徹底的整頓。
統一規范、全面整頓、積極引導、分類管理
集貿市場的稅收問題已經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它表明集貿市場稅收是到了該管管的時候了。那么,集貿稅收該如何管,從何入手。
有關部門提出的思路是,對集貿市場的稅收秩序的整頓,必須堅決貫徹“統一規范、全面整頓、積極引導、分類管理”的方針。同時要堅持強化查賬征收的方向不動搖,積極而穩妥地繼續開展建賬工作。在此基礎上,大力開展清理漏征漏管戶的工作,適時全面調整定額,全面推行電腦核定定額的方法,加強發票管理,強化以票管稅,推行使用稅控收款機。另外,還要積極清理地方政府擅自出臺的市場減免稅政策,加強部門配合,廣泛借助社會力量,建立健全有效的防范機制。
整頓集貿市場是關乎百姓生活,經濟發展的一件大事。4月初,國務院了《關于開展集貿市場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4月底,國家稅務總局發出《關于開展集貿市場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5月29日,由國家工商總局、國家經貿委、公安部、衛生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質檢總局、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組成的聯合檢查組,開始對全國集貿市場專項整治工作中的重點地區和重點市場進行檢查。一場轟轟烈烈的整頓工作已經在全國拉開了序幕。
有關人士認為,雖然集貿市場稅收征管難度很大,但只要堅決貫徹“統一規范、全面整頓、積極引導、分類管理”的工作方針,把各項管理落在實處,集貿市場的發展必將迎來一個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