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成長式班級管理模式探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時代的變化,如何讓班級管理與時俱進,更科學,更有效,更符合當代青少年的成長規律,經過長期摸索與實踐,總結出成長式班級管理模式,此管理模式分三個板塊:他管、自管、文管。他管注重培養習慣,自管注重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競爭與合作意識。文管即文化管理,注重對學生進行精神引導和文化熏陶。
[關鍵詞]成長式班級管理模式;明確目標;培養能力;他管;自管;文管
班級是學校管理的基本單位,班級管理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校管理的好壞,也直接關系到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所以,班主任如何管好班,如何帶好學生,永遠是一個常談常新的話題。隨著時代的發展,當代教育面臨一系列新的問題和挑戰,傳統的班級管理模式已經不適應當代學生,如何讓我們的班級管理與時俱進,使得管理更科學,更有效,是值得我們每一個班主任認真思考與探究的問題。筆者在一線從事班主任工作近二十年,經過長期的摸索、實踐,最終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適應當代青少年的班級管理模式,即成長式班級管理模式。首先此模式的兩個依據分別是管理地圖與角色定位。很多班主任在工作中容易感到疲憊、茫然,覺得班級管理工作瑣碎、繁雜,很多工作似乎是一天天的重復。這主要是對自己的職業缺乏規劃。如果我們有了管理地圖就不一樣了。我們去陌生的地方都是要依據地圖的,通過地圖我們清楚自己的目的地,知道我們的前行方向,也知道自己當前的所在位置,明白一步步該如何走。其實班級管理也需要地圖,我們的目標是三年后學生畢業,是中考,是學生在初中三年的成長。我們有了目標,對這三年的管理工作有了清晰的規劃,明白自己每一步該怎么走,就不會那么茫然了。其次是班主任的角色定位,班主任到底扮演什么角色呢?如果把自己定位成一個警察、保姆、消防員、管理員,那既會讓自己很累,缺乏職業成就感,也談不上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如果把自己定位成學生精神的關懷者、成長的引路人,我們如果能認識到,我們的教育是要激發學生內在的動力,培養他們良好的習慣和健全的人格,為他們終身發展打基礎,我們的目光就會長遠很多,要考慮的東西就會很多。所以在此基礎上,結合自身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創建了“成長式班級管理模式”。這個模式主要有三個板塊:第一板塊:“他管”,即追求規范。“他管”指的在班級管理的初始階段,以較為嚴格的制度來規范他們的行為,培養良好的習慣。這個階段中,學生是被動地接受管理,主要依賴于外力,所以我稱之為“他管”。第二板塊:“自管”,即培養能力。這個模式是在經歷初始的“他管”基礎上,在學生初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后施行的,以自我管理為主,教師管理為輔,目的在于激發學生內在學習動力,培養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第三板塊:“文管”,即注重品質。“文管”指的是用班級文化來管理學生。真正的管理絕不僅僅靠制度管理人,更要用精神去引領,文化去熏陶,注重生命個體內在的喚醒。“成長式班級管理模式”的第一步,“他管”。一開始就講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成長是不現實的。所以在七年級一進校,就制定了較為嚴格的班紀班規,并且組建了完整的班干部隊伍來執行。出示獎懲制度條例:
一、紀律公約(由紀律委員負責考評)
1.按時到校,不遲到,不早退。早上7:30到校,下午2:20到校,一次遲到扣兩分。
2.早上到校后至早自習下,下午2:20后,晚自習,不得下座位走動,說話,吃東西,打鬧。自習課上不遵守紀律者,班長有權對其提出第一警告并做好警告記錄,第二次警告扣除2分,如再次不聽,扣除4分。
3.著裝整潔,統一穿校服,頭發干凈整潔,男生不留長發,女生不染燙,不化妝、違反規定扣2分。
4.在樓道、教室踢球、亂涂亂畫、破壞公物,視情節嚴重扣2—5分。
5.上課認真聽講,積極回答問題。上課做與課堂無關的事情,如說話、做小動作等,一次扣2分。
6.上課玩手機等電子產品,一經發現,一律沒收,必須由家長來校親自領取,本人扣2分。
7.參與校內外打架或領校外人員來校尋事打架的學生,視嚴重程度扣2—5分。
8.下課后不得在教室內大聲喧嘩甚至打鬧,違者扣除2分。
9.上課準備好一切學習用具,對于沒有書的情況,查出扣除2分。紀律公約基礎分為20分,紀律委員做好記錄。
二、作業公約(由學習委員負責考評)
代表檢查大家作業,并對檢查情況做記錄,課代表留底一份,將名單上交任課老師一份,并做好扣分紀錄。下列情況予以扣分:
1.未交作業(不管何種理由)情況。作業早上收取,早上未交者,扣2分。
2.作業不合格者。作業交上后,由課代表進行初步審查,對于作業不合格者,課代表通知本人進行補寫,再次不過關或不交,扣2分。
3.任課老師對作業不好的學生給予指出,課代表記下名字,扣2分。周五各科課代表將作業扣分情況匯總到學習委員處,學習委員對本周各科作業得分情況進行匯總。
三、衛生公約(組長、衛生委員)
值日組長對每位同學的值日做好分工并做好每天的值日記錄。
1.值日生服從組長安排,每天按時到位并認真搞好衛生,未盡到責任的每次扣2分。
2.衛生委員每天負責檢查督促班級衛生情況,對于搞得不好的有權讓值日生重新打掃,教室、區域組長在搞完衛生后進行全面檢查,有權督促組員對自己的責任負責到底。
3.因班級衛生不良被學校扣分,生活委員須問清原因,小組扣2分。
四、集會、做操公約(體育委員)
1.升旗、做操和集會要迅速,列隊時不打鬧,不推搡,不說話,違反者扣2分。
2.體育委員注意督促同學迅速出操,列隊并清點人數,對于未出操學生,文體委員須詢問未出操原因,對于無故不出操或不出操理由不充足正當的學生,每次扣2分,文體委員做好時間、原因的記錄。
3.對于出操不積極、故意拖延、動作遲緩的同學,扣2分。
五、其它加分項(班長負責)
1.校內外各類比賽獲獎加分,一等獎5分,二等獎4分,三等獎3分。
2.在校內外拾金不昧者,每人加2至5分。
3.熱心為班級服務或助人為樂者,加2至5分。
4.期中與期末考試中,排名在全年級前五十名的學生,每人加5分。
5.無論各種原因,受學校和老師表揚加2分。
6.各科小測前三名分別加3、2、1分。
六、考評獎懲辦法
班長和學習委員每周五算出個人考評得分,對于得分低于35分的,書面寫出本周的扣分原因及下周的努力目標,周一上交。連續兩周得分低于35的,不但要寫出書面材料,還要和老師面談。三周繼續如此即要和家長取得聯系。這套考評制度不僅有扣分項,還有加分項,主要是在規范學生行為習慣的基礎上,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也給他們一個彌補錯誤的機會。這套制度看似很多,但每方面都有專門一人負責,所以并不麻煩,相反,只要認真執行下去,就可以省去很多麻煩。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叫《最開始彎一次腰》。耶穌帶著他的門徒彼得遠行,途中發現一塊破爛的馬蹄鐵,耶穌希望彼得撿起來,不料彼得懶得彎腰,假裝沒聽見。耶穌自己彎腰撿起馬蹄鐵,用它在鐵匠那兒換來3文錢,并用這些錢買了十幾顆櫻桃。出了城,兩人繼續前進,經過的是茫茫荒野,耶穌猜到彼得渴得厲害,就讓藏在袖子里的櫻桃悄悄地掉出一顆,彼得一見,趕緊撿起來吃。耶穌邊走邊丟,彼得也就狼狽地彎了十七八次腰。于是耶穌笑著對他說:“要是按我想的做,你最開始彎一次腰,我也就不用一次又一次重復地扔櫻桃,你也就不會在后來沒完沒了地彎腰。”在我看來,七年級學生剛進校門,制定一套完整的考評制度,并且建立相應的考評小組,就是最開始的一次彎腰,它雖有一些麻煩,但一旦制定并開始執行后,可以為我們省去很多麻煩。為了更好地將這套制度執行下去,每接手七年級的新生,我都會給他們講這樣一個故事:一個青年每天跟著父親去山上砍柴,在他們下山的路上有一個轉彎,父親眼神不太好,每到轉彎處,青年就大聲地對駕著驢車的父親喊:“爹,轉彎了。”有一天,父親生病了,青年獨自一個趕著驢車去砍柴,下山到了轉彎處,那頭驢子怎么也不肯走了,青年想盡辦法,依然不能讓驢子往前挪一步,最后,青年靈機一動,對著驢子的耳朵大聲地喊了一句:“爹,轉彎了。”于是那頭驢子轉彎后繼續向前走了。講完這個故事,學生都會哈哈大笑,我趁機告訴他們,習慣是非常重要的,英國著名哲學家培根就曾說過:“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我們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養成需要21天,這21天只要不間斷地堅持某種行為,一個習慣就初步養成了。我問同學們:“孩子們,你們能不能為了培養自己的好習慣而努力啊?”學生們會回答“愿意”,他們也就愿意接受制度的約束,愿意為培養習慣而自覺遵守考評制。我班一開始有個孩子經常遲到,家長也很頭痛,早上叫不起來,后來我執行了這個班規,這個孩子一次也沒遲到,家長說早上孩子自己著急出門,說遲到要扣分。這是其中一件小事,還有很多小事都能在考評中得以解決。家長們反映,孩子對待作業認真多了,生怕被扣分,他們很在乎分數。考評制度的執行,既規范了學生的行為,也有利于減少師生沖突,將班主任從雜亂的管理中解脫出來,要不然今天這個遲到批評,明天那個作業不好批評,老師很忙,批評多了,學生也逆反。只要把他們的行為記得清清楚楚,一周一總結,該表揚的表揚,該批評的批評,學生就能更容易接受,班主任也可以從繁雜忙碌中抽身出來,做到科學管理。這個過程我一般是貫穿在整個七年級,因為七年級的學生年齡畢竟還小,一個學期還是不行,高中生的話估計一個學期就可以了。經過一年的嚴格要求,學生基本上都能養成良好的習慣,能遵守校紀校規,班級秩序井然有序,班風學風都是良好,各科成績也能交出滿意的答卷。到了八年級,就可以進入第二個板塊,“自管”。一開始,我在執行個人考評制進行的過程很順利,效果也很明顯,但后來就遇到了問題。時間長了,學生的行為規范了,對這種考評也不像剛開始那樣上心了,這個制度就不那么重要了。我又在想,如何進一步運用好考評表,激發學生的熱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于是我在原有的基礎上實行小組考評制。就是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都有好中差三個層次的學生,各小組實力基本均衡,每周對小組進行考評,考評分就是把小組成員個人分數相加得出小組分數,再把全班座位分若干區域,成績最好的小組優先挑選座位。這個就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小組之間你追我趕,勁頭十足。好學生為了給小組掙分使勁努力,同時督促成員,不自覺地為了不拖小組后腿也在努力,小組之間你追這趕學習氛圍相當濃厚。一般半個學期后,為了保持小組實力均衡,都要把小組成員適當的調整一下,這樣才能做到公平競爭,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為了更好地達到自主管理的目的,每個小組成員都有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擔不同的任務,為每位學生提供施展才能和使用班級管理權力的機會,同時也將班級管理任務進行細化分解。比如一個組長,負責全組考評,組員有專門負責作業的,有專門負責紀律管理的,有專門負責出勤、出操的,有專門管理衛生的,還有一個專門負責小組內部獎懲落實情況的。每個小組都有自己的小組目標、計劃、組內的獎懲制。這種“自管模式”形成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被管理者的自主管理格局。這個過程就是放手培養他們自主管理能力的過程。在執行此管理模式中,我遇到了一件事情。記得有一次,一個小組的組員拖了大家的后腿,我問大家,怎么辦。結果小組其他成員說:“老師,算了,他知道錯了,下周一定努力,我們也會幫助他,就不罰他了。”我有點意外,看那個孩子,他一臉的不好意思。這樣的事情在后來的考評中時有發生,我一直很感動,孩子們在成長中學會了競爭,學會了友愛,學會了寬容。這是個自我管理的過程,也是個自我教育的過程,孩子們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成長。我們也達到了教育目的,為他們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第三步:文管。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班級文化。僅僅靠制度去管理班級體是遠遠不夠的,還要用精神去鼓舞,用文化去熏陶。所以,班級文化建設對一個班集體十分重要,它使得學生有歸屬感,使得班級有凝聚力,更使得學生心靈在潛移默化中得以熏陶。我在班級管理中,特別注重班級文化的建設。我班的文化建設有以下幾個方面:
1.班級精神
我班的班級精神:“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這里的優秀是一種廣義上的優秀,它是一種過程,而不是結果。我經常對孩子們說:“優秀不是一種結果,而是一種過程,今天你隨手撿起地上的一個垃圾,你就是優秀的;同學需要你的幫助,你熱情地伸出了手,你就是優秀的;課堂上,你專注地聽老師講課,你就是優秀的。認真對待每一次作業,積極地對待每一天,認真地對待每一周考評,不甘人后,勇往直前,你就是優秀的。這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認真嚴謹的行為習慣,都是優秀的。只要努力,每個同學都可以是優秀的。”
2.班徽
班徽是班級精神的高度凝練,它反應出全班學生共同的追求和精神面貌,使學生有歸屬感。我班的班徽是采用圓形構圖,體現出班級學生的集體性與團結精神;班徽主題圖案是一只海鷗,海鷗以變形的阿拉伯數字“14”為造型;主題圖案下方的藍色波浪圖案象征著知識的海洋,由淺到深的藍色漸變既表示中學各學科知識的緊密聯系,又表示知識的逐步深入;整個圖案寓意十四班的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上展翅翱翔,勇爭第一的優秀品質。班徽主題色調為藍色,象征著博大的情懷和永不言敗的精神。
3.班訓
首先,班訓要張貼在最醒目的地方,學生每天都能看到,心理上起到暗示作用。有合適的機會,還會讓大家一起念一念,還可以結合班級具體的事件反復強化這些觀念,在精神上鼓舞、引導學生。它們的效果不像考評制度那樣明顯,但力量是長期的、是無形的。如果說考評重在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我管理能力,那么班訓就是長期情操上的熏陶,起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
4.班級各項活動
首先,認真開好每一次班會課。班會課是學校德育的主陣地,好的班會課可以凝聚人心、凈化心靈。如愛國主義教育、感恩主題教育、人際關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學習理念教育、學習方法指導等等。開好班會課,對我們的德育幫助是非常大的。有的班主任,不注重班會課,經常在班會課上上自習或者講文化課,實際上浪費了很好的教育時機。其次,開展其它豐富多樣的活動。比如說我就開展過優秀畢業生為新生傳授經驗的活動,請來已畢業的優秀學生,給學弟學妹們打氣,給他們講授一些學習方法和經驗,這樣既能樹立良好的榜樣,又能指導學生科學學習,還能激發他們的興趣,這種做法比教師和家長的說教管用多。此外,積極組織班級學生參加學校舉辦的各種活動,如藝術節、讀書節、植樹節、運動會等等。這些活動對孩子們成長都很重要,它不但可以豐富孩子的課余生活,而且還能培養學生陽光積極的心態和性格,培養孩子綜合能力,給一些孩子展示特長的機會,甚至還起到德育的作用,如在藝術節活動中,班級的凝聚力,集體榮譽感得到加強,體育比賽中還磨煉學生的意志,植樹節活動培養孩子們的環保意識等等。其良好的效果,絕不是教師在課堂上說教就可以辦到了。這套成長式班級管理模式還有下幾個優勢:
1.班級管理整個一盤棋、各個工作有序開始,它可以使班主任老師從瑣碎和忙碌中抽身出來,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研工作中。有句話說:“凡是預則立,不預則廢”,就是說,做事前一定要有較為詳細的計劃和安排,事情才能做好。
2.杜絕了工作的隨意性,減少意外的發生
比如這個學生反復違紀,老師特別生氣的時候,就容易說一些過激的話,甚至做一些過激的事情,導致較為嚴重的后果。有他考評制,就可以先讓考評小組記下來,看他一周的表現,再來了“秋后算總賬”,處罰也是按照班級條例進行的,這樣老師就能冷靜合理的處理,學生也能心服口服的接受,就可以減少意外的發生。
3.給學生一個成長的空間
我在一開始帶班的時候,對一部分孩子很頭疼,因為他們經常犯錯,今天遲到,明天沒作業,后天上課說話,不批評不行,就三天兩頭地批評,搞得自己怒氣沖沖,疲憊不堪,學生也會逆反,不但不聽,嚴重的時候還會跟你對著干。我就常常在想,有沒有好的辦法,既避免了師生之間的游擊戰,又有良好的教育效果。執行考評制后,這樣的問題就得到了解決。我在考評中加入一些獎勵性的措施,比如為班級服務,好人好事,背誦課文等,他今天遲到了,我不罵他,反而鼓勵他:你看你今天扣了兩分,想個辦法呀,把分數補回來。你們看這樣解決問題,事情是不是就變得簡單多了?
4.能融洽師生關系,贏利學生的愛戴和尊重
在制定考評制的時候,一定要和學生商量,在必須要執行的時候,一定要做好思想工作,在執行考評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到按規定辦事,不辱罵、體罰學生,不做過激的事情,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培養他們的上進心,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如果做到了這些,就會發現,要贏得學生的尊重愛戴,是件很容易的事情,關鍵是我們能不能做,能不能用心做。什么是好的教育?好的教育就是一個問題有一百種解決的辦法。什么是不好的教育?不好的教育就是一個辦法解決一百種問題。作為班主任,就是要不斷地研究學生,研究方法,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能靈活有效地處理班級的各種管理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實踐證明,成長式班級管理模式可操作性強,管理班級更科學、更有效,對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大有幫助。
[參考文獻]
[1]龍冬玲.運用“積分制”管理班級促進學生自主發展的策略[J].學周刊,2019,(3).
[2]柳德.以自主管理為基礎,提高初中班級管理水平[J].學周刊,2019,(3).
作者: 胡曉華 單位:甘肅蘭州市第二十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