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新媒體在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新媒體以其多元文化特征和豐富的信息量,逐漸成為校園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本文主要從新媒體的概念出發,闡述新媒體的特征,分析新媒體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探討新媒體在大學文化建設中的發展構想,希望能為新媒體時代下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提供部分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文化;校園建設
隨著網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與之直接相關的各種新媒體不斷涌現,社會由此進入新媒體時代。新媒體在整個校園文化的建設中,以其四通八達、無所不至的影響范圍和傳播渠道,深入地滲透到校園文化建設的各個角落。為了引導和發展健康向上的校園網絡文化,建設滿足大學生未來發展需求的校園文化,就要加強大學校園網絡思想文化陣地的建設。
一、新媒體和大學校園文化的關系
(一)新媒體的概念
新媒體是隨著信息化技術的進步和傳播環境的變化而出現的媒體形態。新媒體主要有以下三種應用方向,一種是手機媒體,包括手機微信、QQ、廣播、手機百度新聞、手機短信、手機視頻等;一種是網絡媒體,包括各種網站論壇、搜索引擎、虛擬社區、博客、網絡視頻等傳媒方式;第三種是數字廣播、數字雜志、數字電視、數字報紙等數字傳播方式。相對于報紙、雜志、廣播和電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新媒體是以Internet為中心的聚集多種現代信息技術的傳播方式,因為這種傳播方式所具有的數字化特點,新媒體也被稱為“數字媒體”,具有互動、及時、開放等特點,便于讀者快速接收、及時閱讀、適時反饋。目前,“數字媒體”已經成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隨著互聯網的載體的不斷演變,新媒體的傳播形式和傳播環境也在發生著變化,例如智能手機技術的不斷提升,使得手機媒體的影響力已經超越了網絡媒體、數字廣播和數字電視等媒體。
(二)新媒體的特征
1.新媒體促使信息交流互動。在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主體不再是電視、雜志、報紙等媒介,任何人都可以利用手機、計算機上的網絡平臺,通過數字電視、微信、QQ、微博、網絡論壇和E-mail等新媒體方式隨時隨地與大家分享聲音、視頻和時訊等信息。在信息傳遞的過程中,信息傳播的主體和接受信息的受體彼此之間不再是單向信息傳遞關系,而是平等的雙向信息傳遞關系。通過新媒體,人們不但可以平等的消息,信息接收者也可以平等地對接收到的信息進行評論,對整個信息的和傳播起到互動的作用。2.新媒體傳播的內容和傳播的方式多樣化。過去,傳統媒體信息主導權掌握在少數官方媒體機構手里,所的信息要通過層層審核和挑選后,才會通過傳統媒體出現在大眾眼前。而今的新媒體傳播,傳播的信息內容包羅萬象,傳遞形式更加自由。特別是“自媒體”的出現,使得人人都能成為信息傳播的主人。3.新媒體的信息傳播實時性強,跨越時空界限。新媒體信息傳播采用的信息方式是實時的,通過QQ、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可以將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第一時間通過新媒體平臺出來,針對性和傳播范圍都得以保證。新媒體建立了人與社會、人跟人之間信息交流的信息高速公路,世界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地球村”的形象也日漸明晰。
(三)大學校園文化與新媒體
大學校園是廣大在校學生獲取專業知識,進行知識更新、知識積淀的場所。各高校在學校教育理念的引導下,在學校教學活動、文體活動和社會活動的積淀下逐漸形成各具特色的大學校園文化。大學校園文化應該具有自身的特色和內涵,也需要不斷的修正與完善。大學校園文化的建設和發展,不僅能夠提升廣大師生的凝聚力和歸屬感,擴大學校的社會影響力,同時,還能通過大學校園文化,為學生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積極、健康的社會風尚、行為規范,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為學生的學習、生活提供良好的精神環境。目前,微信、QQ、微博等各種社交軟件在網絡平臺興起,以燎原之火的勢頭滲透社會,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在校的大學生,作為新興技術的快速承載人群,已然成為新媒體技術應用的最大受用群體。新媒體已經成為他們接受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徑。對于大學校園來說,新媒體的出現是把雙刃劍,它為學生打開了探索世界的大門,同時也為校園精神文明建設帶來了很多新的問題。由于大學生涉世不深,思想觀念上不成熟,進入大學后獨立生活,失去了高中時老師和家長的嚴密管理,很容易受到網絡上各種不良信息和游戲的影響。繁亂的信息,容易干擾學生價值觀的判斷,使其沉溺于網絡世界,也會威脅到學生之間的相處方式,甚至會導致各種心理問題的產生。學校如何利用新媒體自身的優勢,通過數字化校園的建設,使在校大學生在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和校園環境里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與知識結構,滿足他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使其身心健康,快樂成長,這應該是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重點內容,這也是大學校園建設新媒體的意義所在。
(一)新媒體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了新的可能
每個大學校園都是校園文化的載體,學校的老師和學生,不僅是校園文化的創造者,也是校園文化的傳播者,他們的創造性活動可以將優秀的校園文化不斷地積累并延續下去。校園文化隨著傳媒方式的創新和變革,也在發生變化。首先,由于網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新媒體加速了校園文化的傳播速度,使校園文化的傳播方式更加多元;其次,由于計算機網絡提供了海量的知識信息,我們的教師可以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獲取教學過程中所需的各種信息資源;再者,教師在科研工作中所需的各種資料和素材,也可以通過電子資源來獲取,以解決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而后,在校的大學生不僅可以利用新媒體幫助自己了解和學習所需的各種專業知識,也可以通過新媒體的引導,跳出校園這個小環境,獲取更多的社會信息,有助于建立健全價值觀,加深大學生對社會的認知,為今后順利地走入社會打下思想基礎。各院校可以根據各個專業的專業設置情況,通過新媒體的形式靈活、內容豐富和輻射面廣的特點,開展一系列校園活動,比如大學生文化節、設計競賽、展覽、文藝演出等。新媒體的應用擴大了活動的影響力,保證了活動的關注度和時效性。新媒體不僅讓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到大學校園的文化建設中,同時也從深度和廣度提升了校園文化的內涵。
(二)新媒體為校園文化增加了趣味性和吸引力
如今,在互聯網技術的持續變革下,人們迎來了新一輪的信息化浪潮。隨著移動網絡的高速普及,數字化內容巨量增長,在技術支撐下,文字、聲音、視頻、動畫等信息載體被充分利用。這些方式不僅可以直觀地將有價值的信息傳播到大學校園,拉近了大學校園與社會的距離;同時,在大學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利用新媒體技術在手機上的應用,校園文化的傳播不再局限于過去的報刊媒體,甚至是計算機網絡媒體,而是以更靈活、更及時、更便利的方式傳達給每一位學生。QQ群、微信公眾號平臺等新媒體變成了校園文化的載體。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各種活動、比賽等資訊可以通過這些載體以更加視覺化的方式呈現出來,有力增強了資訊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這種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自覺地進入校園文化的建設中,通過自身的參與、傳播建設校園文化,同時,學生還可以自由地通過新媒體平臺發表自己對校園文化建設的看法和想法,新媒體以自由、互動的方式將學生引入校園文化的建設中,提升學生在整個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主人翁的精神。
(三)新媒體提升了校園文化的品質
目前,新媒體技術已經深入地應用到校園的信息化建設中。網絡技術的應用已經與大學的教學、科研及后勤等領域產生了密切的關系。新媒體技術在高校各個領域范圍都有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無紙化的辦公管理、網絡化的教學服務、網絡課堂的開展等,為大學生提供了多元化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服務。新媒體的應用,對廣大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媒體的時代,各種網絡平臺的無邊界,打破了過去大學校園與世無爭的狀況。知識的來源不再局限于教師的講授,新媒體成為在校學生獲取和更新專業知識的重要渠道。如果我們的高校教師不能與時俱進,不能及時將業務技能與信息化技術融合、提升,那么很快就會被不斷發展的大學教育及管理模式所淘汰,校園文化的建設、傳承以及創新也將大打折扣。反之,利用新媒體技術,不斷提升廣大教師的知識傳播與運用能力,進一步優化知識的學習與應用過程,將新媒體變成大學教育的催化劑,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背景下,能創造出更為新鮮、更具活力的校園文化。
(四)新媒體擴展了高校與社會的交流
新媒體跨越了時空,使天涯的距離真正變成咫尺,世界各地間的距離在不斷縮短,校園與社會的界限也在逐漸消解。新媒體出現在大學校園,不僅有力提升了校園信息化建設的力度,也進一步加強了各高校之間、高校與社會之間的信息溝通與交流。通過利用新媒體技術,高??梢詫W校的各種科研成果、專業品牌、教學成果向社會公布展示,以獲取較好的社會效應,拓展校園文化。社會也可以通過利用新媒體技術,了解學校的歷史和發展情況,形成較好的社會文化與高校文化的互動交流,無形中擴大了高校的知名度。此外,學校也可以通過新媒體及時接收校外企業的實習和就業信息,能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五)新媒體也給高校學生管理帶來挑戰
因為新媒體技術開放性的技術特點,網絡信息良莠不齊,既有有利于學生成長的信息,也有危害學生心智成長的信息,例如一些含有暴力、色情、詐騙、網貸等的不良信息。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高校管理者要正確利用新媒體技術的引導作用,加強對新媒體的監督與管控,一方面避免這些低級趣味的信息影響高校學生的思想,另一方面利用新媒體技術通過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建設,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三、新媒體在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發展構想
(一)利用新媒體豐富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
新媒體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和新的宣傳形式?,F在,越來越多的高校針對校園管理,都建立了辦公自動化的網絡平臺,通過該平臺實現各部門信息的交流與傳遞,實現無紙化辦公。很多職能部門的工作安排和溝通,都采用QQ群、微信群或丁丁等形式,既節省了時間,也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新媒體的出現,也進一步擴充了高校校園建設資源的來源,為大學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了越來越寬廣的傳播渠道。微信群、微信公眾號平臺和IH5等多種新型傳播方式,延展了信息傳播的形式和內容。例如校園新聞的專題性、投票的參與性和學生自媒體的自主性都進一步提升了校園文化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有力地促進了校園文化的發展。我們廣大的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也要充分考慮和研究在校大學生的特點,結合新媒體創建校園文化建設的方法和途徑,開發出利于大學生思想建設和素質提升的校園新媒體。
(二)實現校園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和發展
任何高校都有其前人留下的優秀的、傳承性的校園文化載體,例如報刊、校園廣播等。新媒體加快了校園文化的傳播速度,也在沖擊著傳統的媒體。校園文化建設中一定要協調好新、舊媒體之間的關系,使它們有機結合,相互協調,各自發揮自己的優勢,更好的促進校園文化的建設與發展。例如,將傳統媒體轉換為可以互動的數字報刊、數字廣播和數字電臺,增加校園信息傳達的靈活性與多樣性。同時,新媒體應注重對優秀校園文化的繼承和延續性,保證學校師生對學校價值觀認知上的統一。
(三)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現狀下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現狀下,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
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促進了新媒體在高校校園的進一步應用,對廣大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如何利用新媒體,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和教學水平就是當今高校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無論是高校管理者還是教師隊伍,都應認真思考新媒體對于校園文化建設的推動作用。教師們應學會使用新媒體技術去獲取教學資源,開展教育工作,創新學生工作中的方法和手段,更好地為發展校園文化服務。
(四)學校須加強新媒體的信息監管力度
網絡世界給我們打開了廣闊的天地,給我們的生活和學習提供了海量的數據和資源,但是在校學生由于閱歷較淺、涉世不深,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和道德觀還不成熟,對良莠不齊的網絡信息缺乏準確的判斷能力。校園管理者應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充分考慮大學生的這一特點,將大學生思想和道德素質、社會實踐的培養通過新媒體滲透到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中,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在校園文化建設中,也要采取一定的技術方法和手段,及時發現和處理校園新媒體出現的不良信息,避免不良信息在校園傳播;關注學生的一些思想動態,及時糾正他們的一些不良觀點和想法,創建積極向上、健康樂觀的校園文化。
四、結論
新媒體以其多元化特征和豐富的信息量,正逐漸成為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手段。在信息化飛速發展的今天,新媒體為學校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我們要充分利用新媒體的技術優勢,整合校園主體文化,擴展校園多元文化;同時作為高校的管理者必須充分認識新媒體為大學校園文化帶來的環境變化,在應用新媒體的過程中,應正確引導校園輿論和學生思想,為在校大學生提供健康、積極的成長環境。
[參考文獻]
[1]陳少峰,李月云.手機媒體在大學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及發展構想[J].普洱學院學報,2014(10):32-35.
[2]李扈英.新媒體在醫院文化建設中的運用研究[J].赤子,2016(9):29.
[3]王子祥.新媒體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應用[J].企業文化,2016(7):11.
[4]陳曉磊,劉海燕.新媒體給大學文化建設帶來的機遇與挑戰[J].才智,2016(28):134.
[5]趙慧英.新媒體視域下城市文化建設新策略研究[J].理論界,2013(12):56-58.
[6]施瑋.新媒體視野下高校社團文化建設的研究[J].藝術科技,2016(11):86.
[7]吳婷.新媒體視域下大學文化建設研究[J].時代教育,2015(23):169,184.
[8]陳敏.新媒體參與大學文化建設功用探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4(8):21-22.
作者:劉力夫 李瑋 單位:西南林業大學機械與制造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