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問題及對策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校園文化是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行為文化的總和,是社會主流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校園文化建設的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六個角度對新時期如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以促進當代大學生在文明的校園環境中健康成長。
[關鍵詞]高校;校園文化;問題探析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具有較強的凝聚作用,高校的校園文化氣氛好壞影響著學生的歸屬感和自豪感,每個學校的校風校紀都有自己明顯的文化氣息,影響著學生的內心的斗志,也能增強學生前進的動力,文化氛圍有很強的同化作用,提高高校學生的自我約束力。另外,校園文化具有無形的魅力,具有榜樣的作用,優化校風、校紀,有利于校園精神文明建設。優秀的校園文化還有指導作用,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建設可以整合學生的思維,從而更深入地認識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獲得課本上不曾有過的人生寶貴財富。
1校園文化建設的特點
1.1校園文化的多樣性
高等院校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地區和城市,有些高校還有外國留學生,這些學生都帶有不同的地域文化特點,在高校的校園中相互影響、相互融合,形成了多元性的文化。為了滿足學生不同學業需求,開設了爾雅課程、遠程教育等課程。高校的學生在不同的文化氛圍熏陶下成長,接受到來自不同地域高校教師的文化課程的學習,教師的文化多樣性也影響著學生。
1.2高校校園文化的開放性
在高等院校學習的大學生,畢業后,會融入到社會中,奔赴到世界各地,同時也會把大學的校園文化帶到世界的各個角落,形成了文化大融合的局面。
1.3高校校園文化的個性化
目前,很多高校根據專業的特點和學生就業的需求,有針對性地設計課程,突出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培養專業人才。還有些高校的課程,同一門課程分別有不同教師進行授課,同一領域的課程開設不同的方向,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個性化的發展,自由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公選課程。
1.4高校校園文化的美學性
高等院校在建設校園文化的過程中,都會融入到美學的文化色彩,包括:學校的辦學理念、學校的教學樓宇、學校的教學設備設施、校徽的設計等都非常形象而且直觀體現出美學特色,融合了美的文化元素,具有美學特點。
2當前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2.1受價值觀多元化的負面影響。在開放性社會文化的影響下,大學校園文化呈現出多元化文化思想,在個別師生中出現了個人主義、頹廢精神。在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下,學生對學習的倦怠思想也逐漸凸顯出來,認為學好學壞都一樣找工作。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個別教師過分追求功名,喪失原本教書育人的本職工作,迫于崗位考核、職稱評定而利用大部分時間和精力追求工作量和撰寫論文的數量上,忽視了與學生思想和情感的交流。2.2重物質文化建設,輕精神文化建設。高校校園在建設過程中過多地強調現代元素,導致與原有校園的文化底蘊嚴重脫節。很多高校片面追求校園建設的規模和校園的時代特色,導致了大學校園失去了原本的特點和個性魅力。2.3網絡對校園文化帶來了沖擊。互聯網絡已經遍及整個大學校園,上網成為校園隨處可見的風景。在虛擬的網絡世界里,生活方式、語言交流,甚至是思維觀念都深受影響,大學生可以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地暢所欲言,虛擬的網絡世界給大學生們帶來了存在感,網絡為大學生帶來了新型的學習方式。網絡文化資源可以共享的同時,也產生了負面的影響:許多大學生沉醉于網絡世界,玩游戲、荒廢了大好的學習時光,對校園內的大部分集體活動不感興趣、不參加,缺少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合作,人文文化氛圍逐漸淡化。網絡文化逐漸占領了學生的思想陣地,有些學生意志力不夠堅定,就可能被“黑色信息”或“黃色信息”所吞噬。如何應對網絡不良文化的侵襲,高校的管理機制可能還沒有做好充分的應對準備。2.4社會輻射作用不突出。校園文化和社會文化應該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校園文化雖然受到社會文化的影響,但卻沒有很好的銜接。校園文化建設的重點放在了校內,與校外的大眾文化接觸甚少,也沒有形成良性的互動發展,致使校園內外文化建設脫節。有些高校的校園坐落在郊區,有些與世隔絕的意味,校園文化無法與城市的發展同步,也難以形成良性互動。高校的在校生,在校學習期間,個別學生不太關心時事,不關心社會的發展和城市的建設,乃至身邊生活的環境,而是一味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為了考試而考試,為了繼續深造而學習,為了就業而努力,個人主義傾向十分嚴重。高校培養的人才應該適應社會的各個行業,從而使校園文化對社會文化產業放射性的影響。另外,高校的文化建設針對的主要群體是大學生,無視了高校的管理者和教師這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2.5校園規模的擴大,多個校區的出現,對校園文化的建設帶來影響。由于存在多個校區,校園文化建設的統一性和凝聚力減弱,兩個校區的師生勢必會對比,也一定分配不均,勢必造成心理失衡,使有限的資金得不到最大限度的發揮作用,所以校園文化建設如何達到和諧有序的發展是兩地辦學的一個難題。2.6就業壓力負擔重。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高校學生就業壓力加大,大學生的學習負擔和心理負擔也隨之加重,很多大學生從大一入學開始就做了詳細的學習計劃,包括:考級、考證、專升本、自考、考研、考公務員等等,對校園文化活動參與很少,也不愿意花費時間和精力去考慮如何使自己的大學生活過得豐富多彩。
3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策略
3.1高校校園的多元化的教育元素齊抓并進。學校定期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把德、智、體、美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開展豐富的社團活動、演講比賽、辯論會等,促使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把教育的形式融入到校園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科學文化素質的進步和健康體魄的協調發展。二是結合重大節慶日和紀念日、重大事件、開學典禮和學位頒發,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宣傳教育活動,表彰先進、樹立榜樣、對師生中的好人好事加大宣傳,使學生有意識地規劃自己奮斗的方向。三是開設一定文化必修課和選修課,如中國傳統文化,當代大學生禮儀、民俗學、社會學、文藝匯演、書法繪畫等課程,提升學生的專業素質和文化素質,讓學生有更多動手實踐的環節,增強自信心,運用巨大的文化力量陶冶大學生的情操。四是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健康輔導,培養大學生積極的競爭意識,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共同進步,自立自強的良好品質。3.2創造校園先進文化的環境,加強精神文明建設。高校應該有個性化辦學思路和教育理念,一是加強校風、學風建設,在教師隊伍中積極宣傳師德典型,形成優良教風;在學生中積極樹立學習標兵、促進學生向榜樣看齊,形成比、學、敢、幫、超的良好學習氛圍。二是加強校園人文環境建設,校園的一草一木,教學的設備設施都應該完善,充分利用校報、電臺、播音臺積極宣傳思想、文化,貼近大學生學習、生活的感人奮進的好人好事。讓學生接近積極的、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最終將其滲透到校園文化的方方面面,真正形成氛圍和諧、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2]。三是讓學生親自參與到校園文化建設中來,比如:宿舍文化、英語寢室文化的建設,班級文化的宣傳和校園文化的締造,把高校建設成為生態文化校園。3.3構建積極向上的校園網絡環境。上網成為社會普遍存在現象,學校的管理者和教師應該及時了解學生上網的心理需求,積極引導,使校園網成為大學生精神文化思想教育平臺。[3]樹立正確的網絡道德觀,文明上網,合理利用網絡資源,充分學習文化知識。另外,建立校園網絡監管機制,防止不健康的信息進入校園。要加大網絡道德教育的宣傳力度,讓學生知道網絡的利與弊。3.4校內文化和校外文化兼收并蓄,打造校園文化品牌。校園文化的創新,是指校園文化建設不滿足于現狀,著眼未來,以創新求發展,在繼續校園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博采眾長,在理論和實踐上有所創新,有所突破,有所超越,使校園文化與時俱進,始終適應時展的要求,保持強大生命力。一方面,隨著高校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發展,大學校園文化不僅僅滿足全體師生的文化需求,更要跟社會文化接軌,將高校的辦學思路、辦學理念、管理模式、教學科研等方方面面與社會文化交融,與時展同步、與時俱進。另一方面,隨著大學的校園文化越來越多地深入到社會的各行各業,給社會的進步注入了新鮮的血液,社會也給大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3.5多校區校園文化應協調同步發展。多校區校園文化建設的指導理念應是和諧有序,統一步調,打造多元化的文化氛圍。大膽改革,銳意創新,校園文化建設需要融入新理念、新方法,大學校園文化建設應該從單一型向多元型轉變。隨著文化之間相互滲透、碰撞、整合,呈現出多元共生的大學校園文化。用以指導實踐,不斷推出校園文化建設的新成果。[4]總體特色要突出,兼具各具特色。還應該具備一套完整的制度體系,讓在校的師生產生歸屬感和認同感。3.6突出高校特色,培育優質精神文化,讓廣大師生積極參與進來。培育大學特色精神文化。一是從實際出發,根據辦學優良傳統、辦學特色、辦學優勢和特有人才類型和人才結構,確定校園文化建設的新方向。二是發揚學校的優良傳統。校園文化建設要在尊重學校發展歷史,了解學生的真正需求,建立促進學校健康向上發展的高校文化氣氛。三是校園文化要深入人心,在師生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促進人奮發圖強、催人奮進等。四是挖掘特色,弘揚具有時代精神的校訓。使學生不僅僅忙于學習,同時也積極提升精神文明建設。
4結語: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艱巨的工程,特別是大眾化高等教育的實現這種宏觀背景下,大學校園文化與社會大眾文化的互動、溝通、交融和相互促進日益頻繁。更要推陳出新,結合時代需求,建設新型的校園文化模式,努力實現校園文化建設的合理化、合法化、系統化、科學化全面發展之路。提升校園文明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任務,需要長期不懈的努力。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一定要把校園文化建擺在重要的戰略位置,納入學校整體發展規劃中,真正將大學建設成有品位、高層次,有文化氣息、有內涵,文明和諧的文化環境,這是現階段應用型高等院校發展的必然選擇[5]。
參考文獻:
[1]李樹芳,張宏崗.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J].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06(1).
[2]陸巖.依托校園文化平臺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大眾化[J].高校理論戰線,2012(2):25-28.
[3]楊陽.當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應著力把握好的幾個問題[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2(4):l2-l22.
[4]張琦.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培養大學生文化自覺[J].高校理論戰線,2012(3):72-74.
[5]孟凡華.試論大學校園文化建設[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81-84.
作者:左登華 單位:濱州學院建筑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