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問題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自2006年“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國家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主要任務,各省、市紛紛出臺相應的政策和措施以鼓勵、扶持本地區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我國的文化產業其實分成幾個不同層次,鑒于這些層次在產值、經濟總量、發展步伐方面不一樣。到目前產業已形成三個發展層次:其一是人文旅游層次,即各地區利用本地自然資源發展的文化旅游產業。其二是文化體制改革層次,即在過去國有的文化單位或事業單位基礎上進行文化體制改革的產物,如廣電集團、電影公司等。其三是文化產業的高端層次,即利用高科技手段、挖掘人的創造力、服務全球需求的最高端文化產業層次,如阿里巴巴、當當等。從這三個層次可以看出幾點變化:產業從依靠資源逐漸向依靠“人”轉變;從“原創”向“創意”過渡;產業形式的多樣化與創新性。必須認同的是,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能夠促進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建設,更能帶動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增值。但文化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也必須引起業界與學界的關注。
一、我國創意產業存在的問題
(一)創新能力低下,吸引眼球的文化產品有限
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豐富多彩,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有的已經殘缺,有的已經塵封在某個角落,這就需要文化創意產業依托傳統文化進行創新,進一步豐富中國現有文化。然而,中國在世界文化產業上更多扮演的是制造者的角色,而不是創造者。很多國家將文化產業設在中國境內,掌控著產業的核心價值技術和版權,利用中國國內廉價的勞動力和市場,創造更多經濟效益。例如,迪斯尼主題樂園、麥當勞、肯德基等;還有,很多國外產業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依托中國傳統文化創造新的文化理念和經濟價值。例如,《功夫熊貓》美國影片在國內上映并獲得很高的票房收入,而熊貓確實是中國的國寶,國內卻沒有一家電影公司把“心思”動到這上面。《臥龍藏虎》《花木蘭》這一類影片的資源和素材都取自中國,美國利用自家的技術、人才和資金,在原有內容和形式上進行改編和創造,就成了世界的。中國如果沒有關注到本土優良的文化資源,沒有對本土文化進行產業化的創新和發展,那么,本土的文化就很有可能受到其他國家文化的沖擊和影響。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就是創造力,充分發揮人的創造力,在原創的基礎上體現“差異”和“個性”,在這點上,中國錯失了很多創收經濟效益的良機。
(二)文化節目和產品雷同,同質化現象嚴重
縱觀國內整個文化行業,雷同的節目和產品數不勝數,同一時段、不同頻道上播放的內容相似度很高。這和中國人的從眾心理、趨同心理有大關聯,看到別家收視率高了,自己也要生產相似的節目類型,以吸引觀眾的眼球。同樣,各產業受到技術和設施的限制,或者是依靠國外的先進技術,制造出的產品難免類似,“拿來主義”的局限性很明顯,拿別人已經用完的東西嫁接到自家文化上,帶著別人的影子在所難免。“中國制造2025”的實現正在路上,需要具體的實施戰略逐步推進。去年熱播的親子真人秀節目《爸爸去哪兒1》創下湖南衛視的高收視率,隨后《爸爸2》《爸爸3》的相繼出現,同時期,《爸爸回來了》也開始熱播,它的節目表現形式和《爸爸去哪兒》類似。此外,《中國好聲音》火了之后,《中國好歌曲》《中國好舞蹈》等選秀節目也在不斷充斥著電視熒幕。
(三)創新人才稀缺,無法滿足產業需求
文化創意產業主要依靠的就是人,依靠人的創造力,創造出新的文化形式、新的經濟價值,文化創意產業的競爭說到底也是人才的競爭。而現在,國內還缺少對創意人才的培養,動漫技術、電影文學人才、多媒體創意等方面的人才亟待補充。就國內動漫來說,大部分青少年都喜歡看,尤其是日本動漫,不僅僅是因為內容新穎,更是因為日本動漫的畫面流暢性、人物創作技巧獨特等。而反觀國內的動漫,內容單一,沒有創意,國產動漫的播放比重僅占到百分之十左右。而國內的教育體制是決定創意人才培養的關鍵,與外國創意人才培養相比,我國無論從對學生創意理論的傳授和創意實踐環境的提供上都比較落后,很大程度上將制約學生創新思維的激發。以上問題需要采取相應措施加以積極改善,以便為我國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可行發展路徑。
二、我國創意產業的未來發展策略
第一,要培養各個行業的人才,有思想、有創意、有知識的專業型頭腦,為文化創意產業的人才需求提供廣大的選擇空間。創意從業人員主要是創意靈感的設計高手和特殊專才,有人的創造力才能滋養創意產業這棵大樹。同樣,中國“文化產業”真正發達需要充分釋放中國人的創造力,提高人的素質,打開人的視野,讓人看得多、知道得多,人的無限創新能力才可能被最大限度地激發出來。無論是原創或者是創意,各種形式和內容要成為大眾所需的知識、文化產品,必須經過頭腦和體力借助先進的技術條件和手段得以實現。通過人才設計和推進的各類文化創意產業園、文化產業基地的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推動力。例如,武漢創意產業的發展就是世界大都市后工業時代的共同道路。國家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科教綜合實力居全國大城市第三位,科技大學、國家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級企業技術研究中心等數量繁多的武漢,利用智力資源、人力資源和科技基礎,現已建成五個文化創意產業園——東湖高新創意產業園、曇華林文化藝術創意產業園、珞珈創意園、光谷創意產業園、漢陽創意園區。第二,文化創業產業間實現互利共贏、聯盟合作,通過資源共享、整合投資,形成核心凝聚力,從而提升自身的文化價值和競爭力。隨著信息技術和經濟的發展,產業聯盟已經成為一種雙贏的戰略模式,從單一企業鏈單打獨斗到多形式產業融合發展方式,與現代技術、傳統文化、新興發展融合,從而使產業大放異彩。文化創意產業的融合特性已經使得它不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產業現象,而是一種與新時代相適應的新生發展范式。例如,深圳的文化創意產業模式,深圳文化產業的高增長、高附加值成為深圳發展藍圖中最閃亮的風景線之一。文化與旅游資源、創意創造、現代科技和融資投資相融合,文化主題旅游景點、華僑城主題公園、街頭24小時自助圖書館等相得益彰,形成強大的創意市場,無不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眼球。國務院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的關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目標是到2020年,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的先導產業作用更強化,與相關產業全方位、深層次、寬領域的融合發展格局基本建立,相關產業文化含量顯著提升,培養一批高素質人才,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的融合發展城市、集聚區和新型城鎮。第三,需要相關政策優惠和輿論導向吸引消費者。一個消費市場的建立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影響不可小視。有消費者才有市場,市場有消費者才會發展,整個產業鏈才算完整,從最初設想產業藍圖、收益估算,到后來得到實際的經濟效益,產業盈利了,才算是成功的。“但是如果沒有對于需求的滿足,這一切都變成子虛烏有,所有以前做的工作都等于零,只能算是一次失敗的嘗試。這是目前文化產業中出現的重要問題,必須予以關注。”
三、結語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和信息社會的建立,網絡營銷和線上體驗已為文化產業提供了另一個消費市場。文化產業應充分利用網絡固有優勢,擴大消費者市場。全球性、無國界、多種語言、多種營銷的消費模式在文化創新產業內都是值得運用的,市場上眾多的潛在消費者群體應被重視起來,體驗產業、體驗經濟、娛樂休閑產業等一系列個性化服務應該得到發展。
作者:李飛燕 單位:鞍山師范學院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