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文化產業理念下文化創意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研究背景跟意義
(一)研究背景
創新產業其實離我們并不遙遠,它的發展歷史已經將近有一個世紀了。大概在20世紀90年代的時候,不少國家便已經意識到了創新產業潛在的巨大能量,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紛紛將本國的創新產業作為推動國家文化產業發展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方向標,以文化創意為根基的產業模式也如春筍般涌出,像新聞出版、廣告會展、設計服務等,西方國家都已經做得十分成熟了,且這些行業的發展現狀也證明了創意文化產業強大的生命力。特別是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中,數據顯示,這個時期很多傳統行業都呈現下挫的勢頭,而只有創意產業表現除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在此之后,各國經濟為了應對危機促進經濟復蘇,把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作為了推進創新和調整產業結構的重點領域,這也是我國近幾年開始重點培養創新產業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泉州有著濃厚的文化背景,是一塊孕育文化創新產業的好土壤,將泉州作為文化創意產業重點培養的城市,讓泉州先把創意文化發展起來,從而帶動其他城市創意文化的發展是有深遠意義的。
(二)研究意義
縱觀世界經濟發展的脈絡,我們發現,在知識經濟結構下,文化創業不僅是走出危機的先導行業,同時還能實現經濟快速加快發展,推動世界經濟前行。對于目前我國的經濟形勢,及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將創意文化作為新興產業重點推行是必要的。首先我國是文化古國,擁有悠長的文化背景,有發展創意文化天然獨厚的優勢,另外,可以增強我國國力,在面對經濟危機時能順利度過。而泉州作為我國眾多文化城市中的為數不多的將創意文化作為重點培養產業的城市之一,在創意產業發展也處于起步階段,同時也面臨著許多問題,因此將泉州作為創意文化產業的研究對象是有一定意義的,除了幫助提升泉州創意文化發展水平,還能從中折射出創意文化未來發展之路,對我國整個創意文化發展有一定的指導性作用。
二、泉州文化創意產業的現狀及問題研究
(一)泉州文化創意產業的現狀概述
泉州,作為我國歷史文化名城,我國政府對其文化產業寄予了厚望,特別對文化產業的核心———創意文化期待值更高,泉州市政府還提出“文化泉州,創意泉州”的文化理念,立志要將泉州打造成全國創意文化城市的“弄潮兒”。泉州市政府說到做到,為了發展泉州創意文化,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自2010年起,泉州市政府便出臺了一系列重要措施,計劃每年出資約2000萬元,用于設立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發展文化產業,并對這些文化產業實施稅費減免,土地優惠等,拉動社會資本,并建立了大批創意文化的產業區,像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同時,這些舉措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2009年9月底泉州南音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做名錄,及梨園、提線木偶的頻頻出訪贏得國際國內專業人士的認可,都證實了泉州是適合發展創意文化產業的,同時也看到泉州政府在這方面的努力。但是,由于我國創意文化實踐經驗較短,盡管泉州有著天然的優勢,可由于沒有適當的指導,泉州的創意文化發展之路還是走得很艱難蹣跚,那些取得的成就更像是曇花一現,無法持久,創意文化產業的發展還是處于青黃不接,緩慢爬坡的階段,并沒有持續取得突破性的進步。
(二)泉州文化創意產業現狀存在的問題
泉州創意產業發展之所以停滯不前,主要還是存在以下問題:
1.缺乏濃烈的創意氛圍
大家都知道,其實文化說白了就是一門藝術,搞藝術是需要氣氛的,特別是創新性產業中的廣告策劃、創意設計這些,如果沒有濃烈的氣氛,是難以誕生優秀的作品。此類行業的人才大部分思維活躍,想法較多,可是一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此類行業的需要一定氛圍下,大家進行想法交流,從而碰撞出思維的火花,才會產生有創新性的想法。而目前,泉州的創意氛圍很冷淡,大家對創新也只是紙上談兵,有著宏偉的規劃跟目標,可是真正落到紙上的,真正有出產品的卻不多。
2.缺乏優秀的創意人才
文化產業特別是創新行業對人才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包括人才的專業性及素質,否則是難以誕生高質量的產品。而目前泉州這方面的人才是很匱乏,即便是有這方面技能的人才他們從業經歷也比較少,水平也大部分停留在幫助別人做較低層次的動畫加工而已,創意策劃等后期環節人才幾乎是沒有。雖然該課程在我國各大高校現已陸陸續續有開設,泉州也有,可是因為課程新,起步晚,市場認可度并不高,因此報考相關專業的人也較少,再加上相應的師資力量及匹配的教學設備也跟不上,缺乏培養人才的土壤,談何培育文化創新性人才?
3.缺乏有力的資金條件
任何新型產業的發展都是需要資金注入才能運轉起來的,通常政府在最開始的時候會撥款培植新型產業,但是光靠政府的扶持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結合市場節拍,招商引資,將產業“盤活”,才能保證文化創新產業的持久性。目前,泉州的大部分文化創意產業企業還都處于創業階段,因為缺乏有經驗的管理,業務渠道及穩定的資金來源,這些企業的發展都十分緩慢。這兩年,泉州在文化創業產業方面合作較為密切的是臺企,可由于兩岸一直沒建立起規范的行業規則及相關協會,創新產業涉及的版權合同內容等形式都無法達成共識,一直擱淺,還有創新產業的運作和資金流動不通暢,兩岸繳納稅額差額太大,政府也遲遲沒有做出相應調整,這些因素都限制了外商對泉州創新產業企業的投資。
三、泉州文化創意產業的應對策略
(一)合理規劃產業,營造產業氛圍
產業氛圍之所以一直無法凝聚起來,歸根究底還是因為產業規劃不合理,建議泉州政府應該利用政府職能合理規劃這些創新文化產業,讓這些企業融入到市場中,接受市場的考驗,比如讓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既是生產者也是管理者。政府對創新文化的上端與下端行業也做好規劃,讓這兩端的企業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創新產業才能運轉起來。逐漸的,政府要減弱自身的主導作用,逐步退回到輔助的角色,如作為主辦方建立創新產業的協會及展會,邀請企業參加,或者舉辦相關比賽競賽,充分挖掘泉州本地的創新文化,掀起一股創新熱潮,形成良好的創業氛圍,甚至可以將創新產業企業聚集在為他們建立的創意產業園里,讓他們可以零距離交流,也能彼此進行文化創意貿易,從點到線到面,讓創新文化產業全面覆蓋整個泉州。
(二)注重人才培養,加強人才引進創新
行業與其他機械行業不一樣,創新行業要想進步主要依賴的就是人才,泉州政府應該重視這個問題,不僅僅需要加強各大高校關于文化創新課程的培養力度,還需要制定合適的文化創意人才引入制度,可以模仿新加坡跟香港的優才計劃,對此類型的人才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同時建立人才展示平臺,讓引進的人才有施展才能的地方,才能保持源源不斷的人才涌入。引入外援,可以提高泉州創新文化發展,此乃權宜之計,泉州政府還是應該將重心落在本地人才的培養上,俗話說:一方土養育一方人。畢竟本地人才在泉州土生土長的,對泉州本土文化有著深切的體會,此類人才對泉州特色的創新文化能起到引航的作用。另外,培養人才方面,要朝著復合型人才走,即具備設計、制作、營銷及管理一體的綜合性人才,此類型的人才能貫通整個創新產業鏈,推進泉州創新產業的發展。
(三)完善合作體制,完整產業鏈資金的缺乏
一方面是因為泉州的合作體制存在缺陷,比如優惠力度不足,工商稅務方面繁瑣,令很多企業望而卻步;另外就是產業鏈不夠完整,外來投資家對泉州的創意產業信心不足,擔心產業鏈的不完整容易導致資金鏈的斷層。因此,泉州政府需要整合泉州文化創意的產業鏈,將設計、制作、發行及衍生產品還有產品體系都要串起來,每個環節都要完善,最后做到環環相扣,流程井然有序;在合作體制的改革方面,要大刀霍斧,去掉一些繁瑣的流程,對前來落戶的創新企業給予“綠色通道”及其他優惠,如免租,一定時間內的免稅等,投入資金達到一定程度的企業還能享受別的優惠政策,并且新落戶的創新企業如果有創新產品的推出,要打上泉州的標簽,泉州政府也會給以獎勵,如此一來,加強互相合作,方能互利共贏。
四、結束語
泉州文化內涵深厚,是一塊能滋養創新文化的土地,泉州政府要利用好這個天然優勢,另外,創新文化本身的獨有的旺盛生命力也是穩定推動各國各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組分,但是這個過程是漫長而艱辛的,泉州政府要起到引導作用,帶領泉州文化創新人才夯實地做好每一步。
作者:石智生陳四海單位:泉州信息工程學院泉州師范學院軟件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