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移動通信技術專業人才探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文章闡述了校企聯合培養高職移動通信技術人才的必要性,然后就校企聯合培養高職移動通信技術人才的現狀進行分析,提出了校企聯合培養高職移動通信技術人才實施方案。
關鍵詞:校企聯合;移動通信;人才培養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職教育發展迅速,高職院校積極進行教育教學的改革與建設。其中,校企合作已成為高職教育改革發展的重點。在過去的近30年里,我國移動通信行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市場空間巨大,移動通信技術人才持續需求[1]。而移動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導致通信技術和設備更新頻繁,對高職院校移動通信技術專業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高職院校主動走出去,把企業現有項目乃至在研項目引進來,讓企業直接介入到人才培養的過程中,結合行業標準,走出一條培養新時期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2]。
1校企聯合培養高職移動通信人才的必要性
2010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了要大力發展教育,要培養數以千萬計的高級專門人才。而移動通信行業領域寬廣,不僅有我們日常接觸的移動、聯通、電信等移動網絡運營商,還有設備提供商、終端提供商、工程建設單位、工程咨詢單位、移動業務提供商等等。這些企業無論是移動通信的建設、提高用戶體驗乃至樹立國家形象、維護國家安全等方面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因此,移動通信行業長期需求大量的技術技能型人才[3]。然而,對于高職院校現有移動通信技術人才培養模式,無論是高職院校教育體系還是企業需求,無論是在理論認識還是具體實踐,都還存在一系列差異和問題。
2校企聯合培養高職移動通信人才的現狀分析
2.1高職移動通信技術人才的能力不能滿足企業需求。
為了使高職院校移動通信技術人才的能力能夠滿足企業實際用工的需求,在專業設置、教學內容以及實踐課程等方面進行了調整與更新,但是工作中仍然存在著許多的問題。近幾年來,通過對高職院校移動通信技術的應屆畢業生進行調查,企業指出高職院校畢業生雖然能夠完成基本的實際操作,但是距離成為具有通信設計、通信監理、設備開通、設備維護、網絡性能指標提升等能力的高技術含量的通信專業人才還很巨大。移動通信行業的突出特點是發展速度快,由此導致移動通信技術和設備更新頻繁,企業對移動通信專業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移動通信專業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不確定的因素,學生反映在學校所學的知識無法解決在企業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由此可以看出,目前高職移動通信技術人才的能力不能滿足企業實際工作需求,要真正意義上實現“訂單式”培養人才的目標,無論是學校還是企業都是任重而道遠的。
2.2高職院校實習實訓基地不完善影響高質量技能人才的培養。
高職院校在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投資相對較薄弱,實踐場所也很匱乏,特別是移動通信技術方面,由于移動通信技術發展更新較快,學院更是無法及時滿足行業的需要更新設備。學生由于實踐時間不足和設備的不完善,不能夠很好的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方式。除此之外,學生到相關企業去實習,企業對于學生的管理不同于在職員工,不能夠較好的承擔管理學生的任務,學生自身對企業文化和行業標準的認識也較為模糊,這些因素都導致學生的實習效果達不到學校的要求,從而影響了高質量移動通信技術人才的培養。
2.“3雙師型”教師企業實際工作經驗不足。
到目前為止,高職院校的“雙師型”教師所占比例大大提升,但是在現有的教師中既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又有企業實際工作經驗的“雙師型”教師還占少數。關于移動通信技術領域,大部分的教師能夠具備較好的理論知識和專業能力,其中的少數教師能夠深入到通信相關的企業去學習和培訓,但是由于受到教學管理制度和其他外界因素的限制,不能夠有充分的精力和時間去企業的工作一線中學習,真正的按照企業的要求完成完整設備調試和設備維護等實踐進修。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對于“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尚有距離。
3校企聯合培養高職移動通信人才的實施方案
高職院校移動通信技術專業,應與行業的發展齊頭并進,積極探索新的教育模式。
3.1校企聯合管理模式。
校企合作聯合培養移動通信技術專業人才,應具有獨特的管理模式,包括:完善的管理制度、全面的運行監控、嚴謹的考核制度、定期的行業調查、實時的信息反饋。校企聯合制定教師管理、學生管理、實訓基地管理等各項制度,實現學校和企業的融合性、行業性管理。學校教師與企業教師定期研討行業問題;學校教師定期進入通信企業一線實踐。學生入學之初便建立管理檔案;進行職業規劃,跟蹤記錄學生在校期間表現;針對不同職業定向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教育設計,包括系統性課程、崗位課程、實操訓練、在崗實習等專業課程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自我教育;學校教師和企業教師共同執行考核學生制度;對職業綜合評價等級高的學生優先推薦實習就業。對畢業學生建立跟蹤檔案;無論學生實習就業在何方,其工作情況都能得到詳實報告。
3.2校內外實訓環境建設。
高職院校移動通信技術專業以培養實用通信人才為目標,因此,應該營造與企業相似的“教學工廠”,引入高職院校所需移動通信技術行業最先進技術的“校中廠“”廠中校”多元主體。根據企業崗位需求,將企業文化嵌入校內實訓環境,針對性的進行學生專業核心能力提升,以實戰項目和技能競賽為業績評定依據,以移動通信技術行業崗位技能培養為重點,為企業輸出崗位能力匹配的人才,體現高職教育的職業性。企業為學生提供定期到通信企業進行實習,體驗實際工作的機會。讓學生完成工作內容的同時充分適應企業文化,了解企業核心業務流程,實現技能匹配和綜合能力匹配,將書本上所學的知識充分運用到工作中,提升了學生的專業技能、職業素質以及行業競爭力,使學生直接過渡為通信企業型人才。
3.3師資隊伍組建及教學方法。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采用混編師資授課方式。其中,企業為高職院校提供一線工程師要占有一定比例,其多年的豐富工程經驗及現場操作動手能力,讓學生實操能力及行業視野得到提升。企業還可以為學生配備職業領路教師,為企業提供高契合度的人力資源培養服務,以及負責提升學生職業素質。而高職院校移動通信技術專業教師也要求為“雙師型”教師,為學生提供高等性和職業性教育。在專業建設采用職業規劃體系,通過職業規劃、系統課程、綜合素質、職業評價、實戰訓練五個階段的培養,實現了移動通信技術專業在人才培養、專業教學、素質教育等各方面的轉型,最終達到深度產教融合。在學習系統課程過程中,通過項目劃分方式把課程內容整合成一系列任務,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就是扮演著實際工作崗位員工的角色。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便是工作的體驗,在各個任務完成中既學到基礎知識,又掌握實際技能,培養職業素質。
參考文獻
[1]李廣.高職院校通信人才培養與專業建設探討[J].信息通信,2014(2).
[2]施澤波高帥.通信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研究與實踐[J].現代商貿工業,2015(8).
[3]邵艷清.網絡融合背景下高職通信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科技信息,2012(27).
作者:時野坪 孫鵬嬌 單位:吉林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