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無線網絡通信的設計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無線通信承載網技術方案的選擇
1無線通信承載網技術方案的探討
1.1R4階段的UTRAN承載技術方案探討相關研究表明,目前采用的TD-SCDMA技術的R4階段對RAN有著一些特殊的要求,具體為:設備的Iub接口主要有兩種類型,即STM-1和IMAEI兩種,在電信網絡建成的初期(1-2年)應該主要以語音業務的展開為主,對于這些業務的開展,通常需要為其提供4-8個El鏈路。在此初期,應該采用一些已經熟練掌握的技術,對業務起到透傳的作用,這是光傳輸網絡建設的良好方案,這樣做既保證了業務高質量的傳送,又降低了建網的資金投入。
1.2CN傳輸承載網技術方案的探討因為在R4階段,TD系統中的核心網已經基本實現了IP化,這就使得高速的GE口和PoS口成為主要的接口,為后期發展成為10GE的設想成為可能。因為傳統設備如SDH的承載效率較低,為了提高這些傳統設備的承載效率,可以通過在這些傳統設備層面上引進一些動態形式的WDM,這樣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承載效率。
2基站光纖拉遠傳輸方案的探討
中興通訊之所以能夠在TD-SCDMA技術上領先行業內的其他通信公司,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它采用了第二代分布式TD技術,并最先在國內實現了現網的使用,RRU和BBU兩者之間是通過光信號的作用來進行通訊功能的,這兩者所體現出來的光信號通信技術,有著兩個傳統通信方式所不具備的優點:(1)線纜鋪設工作復雜、施工難度大的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2)兩者雖然協同工作,但他們是相互分離的,這就使得組網具有更高的靈活性,從而使電源、機房存在的一些難點問題得到解決。一般來說,RRU和BBU都是采取光纖直連的承載方式,但是經過相關的分析研究表明:當RRU和BBU之間的比例系數為N:1時,應該采用粗波分設備來進行建網,以波長代替裸光纖的目的是為了節約光纖資源。綜合以上幾方面的闡述表明:電信網絡的建設應該以采用MSTP技術為主,因為這樣能夠有效地實現對TDM及數據業務的調度工作。除此之外,還可以在RRU-BBU及核心層間引入WDM技術,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實現數據業務的調度及高效傳輸。
無線網絡通信接收程序的設計
在進行接收程序設計的時候,除了要將系統發射端和接收端兩者的地址匹配好以外,還需要將兩者的載波頻率調節一致。只有在這個大前提下才能進行系統接收程序的設計,其具體設計流程如下:(1)首先將PTR8000的狀態調節至待機和SPI編程兩種模式;(2)對射頻寄存器進行初始化配置,其配置參數保持和發送時的配置參數一致,等待一段時間以確保初始化過程完成;(3)當系統的TX_EN顯示為“低”狀態,TRX_CE顯示為“高”狀態時,此時應立即將nRF905設置為接收模式;(4)經過600-700us后,如果nRF905會不斷地對載波進行監測,則說明系統正等待數據的接收;(5)如果發現nRF905監測到兩段或以上載波且這些載波處于同一頻段時,應該立即將CD調節到高電水平;(6)如果系統接收到的地址能夠完好匹配時,應立即將AM調節至高電水平;(7)在相繼將CD和AM調節至高電平后,nRF905會自動進入數據包接收模式,此過程不需要人為操作。此模式下,芯片也會自動完成去前號碼以及CRC檢驗環節,如果CPC顯示通過接收數據包時,應立即將DR調節至高電平;(8)系統會以命令的形式指導單片機將TRX_CE調節至低狀態,此后,nRF905就自動進入STANDBY模式,這樣做是因為只有在STANDBY模式下,單片機才能對接收數據進行識別;(9)單片機本身不能完成數據的識別過程,它必須借助SPI借口才能完成接收數據的識別,并將其轉化成供人識別的數據形式;(10)在完成上述所有過程后,nRF905會自動將DR和CD調節至“低”狀態,此時系統就處于待機模式,等待下一次接收啟動。
上述10點是無線網絡通信的整個接收程序設計流程,接收程序設計技術是無線網絡通信技術的核心環節,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無線網絡的通信質量。
作者:甄華單位: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