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傳播學視野下音樂編輯活動探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音樂編輯的分類
音樂編輯是編輯的一個分支,我們對它的理解也要建立在編輯學釋義基礎之上。從編輯學角度來看,廣義的音樂編輯指按照一定的標準和原則,有目的地進行音樂策劃、選擇、組織、編輯和加工的大眾傳播行為。狹義的音樂編輯指在廣播、電視、電影、影像部門或音樂出版發行部門專門從事音樂制作、傳播活動的專業人員。現代傳媒為廣義上的音樂編輯提供了更加豐富的資源,也給狹義上音樂編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媒介載體和職業內涵,音樂編輯被分為音樂文本編輯、音樂音像編輯、音樂產品后期編輯三大類。其中,音樂文本編輯是以音樂信息文字、樂譜符號化處理為主的音樂編輯,這類音樂編輯的勞動產品主要有音樂書籍、期刊、報紙等紙質印刷物。音樂文本編輯必須具有深厚的文字功底,他們常常要對音樂文本的字、詞、句進行修改、潤色,還要對現場的稿件產品進行審選。可以說,除非有扎實的文學修養和豐富的音樂知識,否則很難勝任這份工作。在現代傳媒環境中,音樂文本編輯還需要在尊重音樂原作者意圖的情況下,對樂譜進行適當的調整,以迎合受眾需要。音樂音像編輯主要就職于廣播電臺、電視臺等大型媒體機構。多樣化的現代傳媒方式,給音樂音像編輯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來說,音樂音像編輯必須具有相關的電子設備運用、操作能力,必須具有一定的音樂信息處理和分析能力及音樂作品風格把握能力。音樂音像編輯的工作內容主要有兩種,一是音響選配,一是結合表現需要選編音樂作品。音樂產品后期編輯的主要工作是運用音頻、視頻處理手段對音樂節目進行音響和語言的后期配置與潤色,其目的是優化音樂產品的傳播效果。這就要求音樂產品后期編輯人員必須具有一定的錄音技術、音頻視頻軟件操作能力。
(二)傳播學視野下音樂編輯活動的原則
1.目標清晰
音樂編輯活動是一項復雜的活動,與其他組織活動、文化活動相比,這個活動不但要有一個明確的思想,還要有一個嚴謹的框架。也就是說,音樂編輯要在指導思想的指引下,對音樂編輯活動進行合理的規劃和部署。這就要求音樂編輯在編輯中要認真分析社會背景、受眾需求,遵守編輯主客體及傳播媒介的發展規律來制定編輯目標,并在編輯目標中體現編輯思想。其次,音樂編輯要對最終目標進行階段性分解,一方面抓住階段性目標的內在聯系,一方面通過有效的時間安排實現它們的有效連接,從而為終極目標的實現打下基礎。
2.受眾至上
受眾是音樂編輯活動的最終消費者,也是音樂編輯的服務對象。受眾雖然不參與音樂編輯活動,但是受眾的喜好、思想和需求,在整個音樂編輯活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音樂編輯在編輯活動中則要樹立“受眾至上”的思想,深入了解受眾心理、習慣和需求,然后以受眾需求為前提進行編輯活動的目標確定和選擇策劃。其次,在音樂編輯活動中,音樂編輯還要關注受眾反饋,認真傾聽受眾的建議,并盡可能通過可靠渠道向受眾披露音樂編輯情況,以促進音樂的完善和優化。需要指出的是,音樂編輯固然要有“受眾至上”的意識,但是這并不代表音樂編輯要盲從于受眾,針對受眾的庸俗需求和不健康需求,編輯人員也要堅決抵制,絕不迎合。
3.彰顯時代精神
每個時代的音樂作品都帶有鮮明的時代特點,這是人們經常會通過音樂來管窺時代文化品質的原因。可以說,什么樣的時代造就什么樣的音樂作品,音樂的主要任務就是描繪時代風貌,這一點,在《黃河大合唱》和《梁祝》這兩部作品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音樂編輯活動作為人類精神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發展和實施都要基于人類社會發展這個基點之上。音樂編輯活動的運行和探究,也無法脫離社會這個大背景。鑒于此,在音樂編輯活動中,音樂編輯要關注時代背景下受眾的心理訴求和社會主流思想理念,在音樂信息加工過程中,準確把握信息與時代文化的關聯,以促進音樂編輯思想、受眾意識和社會意識形態的高度融合。
二、傳播學視野下當前音樂編輯活動的傳播特點和作用
(一)傳播學視野下當前音樂編輯活動的傳播特點
如今,傳媒媒介的多樣化,使得音樂編輯活動環境也愈加復雜,音樂編輯的特點和作用也越來越明顯。整體來說,當前音樂編輯活動在傳播中主要呈現出以下特點:
1.傳播主體專業化
傳播者是傳播活動的主體,也是傳播鏈條中不可缺少的因子。當前音樂信息傳播的媒介組織主要有電臺、電視臺、網站、雜志社等音樂傳媒公司或組織,這些組織大都具有組織結構復雜、分工細致等特點。以廣播電臺為例,一個看似簡單的廣播電臺在部門設置上必須包含編輯部、采訪部、廣告部、錄制部等,其內部工作人員分工有記者、編輯等。這些部門的音樂編輯人員要在組織既定方針和工作原則的指導下,進行信息采集、整合和加工,完成音樂的有效傳播。這些音樂編輯人員一般都要有專業的教育培訓經歷,具有豐富的音樂專業知識,具備高度的音樂感知力和理解力。只有這樣,才能勝任音樂編輯這份工作。
2.受眾范圍極其廣泛
現代媒介的多樣化,使音樂編輯活動的指向范圍逐漸模糊,音樂信息的傳播范圍進一步擴大。如今,一旦具備了信息媒介條件,不同地域、階層、性別、種族的人都可以成為音樂編輯活動的受眾。音樂編輯活動的受眾數量不僅組成更加復雜和分散,成分也更加復雜。與音樂編輯活動所必需的媒介組織不同,這些受眾缺乏鮮明的組織性,他們的愛好和選擇習慣也是在不停變化之中的,我們無法以對待單獨和組織性主體的眼光去衡量他們。受眾廣泛化是社會和科技發展的共同結果,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新興媒介的廣泛運用為受眾的廣泛參與提供了條件。這給音樂編輯活動提供了更加寬廣的視野,但是也給音樂編輯活動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3.音樂編輯活動屬性雙重化
在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融合度越來越高的當下,音樂編輯活動的文化與商業雙重屬性也越來越明顯。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音樂編輯活動的雙重屬性與音樂信息的價值和媒介組織的屬性有著直接關聯。媒介組織是社會公共事業單位,以之為平臺的音樂傳播活動自然而然也具備了文化屬性。如音樂編輯活動通過對信息的收集、梳理與整合,使得音樂文化類型更加多樣,從而豐富了人類音樂文化成果,促使音樂文化通過傳播給受眾以引導。傳播媒介的商業化如媒介組織的商業化運用模式、以經濟效益為目標的傳播行為,又決定了音樂產品的商業化屬性。它決定了音樂編輯活動及其勞動成果必須置于市場環境中進行交換、銷售,以換取一定的經濟收入。鑒于此,在音樂編輯活動中,媒介組織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還要關注音樂文化傳播的文化傳承和社會協調作用,促使音樂編輯活動朝著屬性雙重、互相促進的方向穩定發展。
4.信息反饋日漸弱化
音樂編輯活動中的信息反饋,指受眾對編輯活動、音樂信息的回應,信息反饋可以促進音樂編輯活動的進一步完善。從傳播學視野來看,當代媒介組織在傳播地位上占據主導地位,受眾在信息傳播過程中的地位極其被動。在傳播渠道上,媒介組織也位于傳播渠道的上端,他們與受眾之間的距離隨著科技的發展也越來越遠。若沒有專門的機構和渠道,兩者之間的交流是非常困難的。音樂編輯活動的受眾雖然數量很多,但是分布廣,無組織,如此一來,他們就無法進行大規模、有組織的信息反饋,即使有反饋,反饋的信息也是零散而雜亂的。音樂編輯也就沒有辦法從受眾那里得到反饋,他們對受眾反饋的重視度也就越來越低。很多時候,為了下一階段的活動策劃,音樂編輯或媒介組織只能選特定的時間、通過特殊的形式進行反饋信息的收集。
(二)傳播學視野下當前音樂編輯活動的作用
文化的形成與傳播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縱觀古今中外,那些先進思想、先進文化實踐經驗無不是通過傳播來彰顯價值、體現作用的。換而言之,傳播是文化存在的基礎,是文化發展的載體,更是文化價值得以實現的必須過程和重要手段。同樣,一部好的音樂作品,也只有在傳播的過程中,才能讓受眾體驗其價值,解讀其內涵。只有這樣,音樂作品的價值才算真正實現。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傳播的有效進行離不開文化,音樂作品在傳播中必須借助一定的圖像、文字、語言等符號形式來進行目的和意義的表達,這些符號本身就是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們與音樂傳播的內容、現象和傳播方法同屬于文化的范疇。也只有在他們的多維關聯和協調作用下,音樂編輯活動才能更好地實現其文化性和商業性。也只有在音樂編輯活動文化和商業價值得以體現的前提下,各類音樂信息才能被有效收集整合起來,轉化成更多符合、體現人類精神文化需求的音樂成果,才能促進社會文明的和諧發展,才能進一步提高人們對音樂編輯活動的文化認同度。
三、總結
綜上所述,傳播學視野下的音樂編輯活動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話題。因此,我們在對音樂編輯和傳播活動進行探討時,可以從傳播學的角度入手,對音樂編輯活動、音樂傳播行為等進行深入研究,以拓寬音樂編輯活動的研究領域,探尋音樂編輯活動與社會文化構架、大眾傳播的內在關聯。
作者:王士宇 單位:安徽文藝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