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城市交通環境色彩傳播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因為城市交通環境是城市中各種信息匯集的場所,加之城市色彩設計本身又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所以這其中也必然包含著復雜多樣的傳播活動。從整體上,我們必須把傳播過程看作是一個宏觀的過程,只有如此,才能根據傳播學原理正確的確定城市交通環境色彩設計過程中的各個傳播要素,憑借傳播的作用而建立系統的研究體系,研究也才具有可行性。作為一種傳播活動,我們可把城市交通環境色彩設計過程分為四大要素:傳播者、傳播內容、傳播媒介和受傳者。
1.1傳播者傳播者就是直接或者間接發送傳播內容的人或機構,是信息傳播過程中的第一個環節。在城市交通環境設計中,色彩形式的決策者和決策機構可稱為傳播者,他們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城市交通環境色彩的形式及信息內容,決定信息內容的流向和傳播過程的發展,同時也都可以直接或間接的接收受傳者的反饋。1.2傳播內容傳播內容主要是指傳播者所要表達的信息及信息所附載的精神內容。決策機構和設計師需要通過專業知識使色彩傳達出被大眾所認知的視覺信息。在這里是指城市交通環境色彩的設計者通過城市空間來表達自己對環境的感受、對空間設計理念的認識并且創造某種自己理解的適宜的生活方式。
1.3傳播媒介傳播媒介是實現信息交流的途徑,是傳播內容的載體,傳播媒介的發達程度決定著社會傳播的速度、范圍和效率。在城市設計中,城市交通環境色彩本身和城市環境附屬設施正是傳播信息的有力途徑,決定著社會傳播的內容和傾向性。城市交通環境色彩作為一種傳播媒介正是設計師可以操作的實體,借助這個物質實體將城市環境的各種信息傳播至受眾。
1.4受傳者在城市交通環境色彩中,交通環境的使用者是最直接的受傳者,他們與環境的關系密切,接收環境中各種各樣的色彩傳播內容。受傳者有機會去體會設計者的各種意圖,是信息傳播過程的終點。在這種傳播活動中,最直接的受傳者就是城市交通環境的使用者和參觀者。信息只有被受傳者接受和理解,建立起傳播者和受傳者之間的認知橋梁,才算真正意義上完成整個傳播過程。色彩在城市交通環境里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進行城市交通環境設計的手段之一,是傳播者與受傳者之間的中介。經過色彩設計的城市交通環境以其直觀生動的形象,向受眾傳達著特定的信息,對社會大眾的生活產生一定的影響。從傳播學的角度看,可把城市交通環境的色彩設計作為一個特定的傳播過程,依據傳播的普遍規律和特定的傳播要素、傳播特點來研究和解決如何讓信息影響受傳者,使其產生共鳴,最終采取行動。
2城市色彩傳達城市交通環境本身的信息內容
2.1城市交通環境色彩所傳達的城市定位的信息在我們感知世界的過程中,色彩被認為是識別性最高的視覺元素之一,也是最先被人們感知到的視覺幻象之一。從視覺印象角度出發,城市交通環境色彩是人們在感知城市的過程中最先感受到的視覺沖擊。在整個城市交通環境中,任何事物都不能脫離色彩而存在。廣義上,城市色彩可以理解為城市外部空間環境中各種視覺物象所具有的色彩總和,這些視覺印象主要包括建筑、道路、人、車輛、路牌、戶外廣告等一切視覺可感知的色彩。霍爾提出的城市環境劃分理論把城市中所有的環境分為三大類:有固定特征的因素、半固定特征的因素和非固定特征的因素。在城市外部環境中,固定特征的因素和半固定特征的因素是城市色彩設計的主要對象,而非固定特征因素的色彩是我們無法實現控制和設計的,因此其不在城市色彩設計的主體范圍內。
2.2城市交通環境色彩所傳達的地域性信息我們能從一座城市的面貌中看出城市的文脈,一座城市給人的整體色彩印象也能在某一方面表現出一定區域內的地域文化,反映其文化魅力、審美指向、藝術風格和科技水平。在某種程度上,人與色彩之間的互動反映出的正是地域文化的演化。城市色彩的地域性的體現是城市交通環境規劃中的一項重要策略,這是實現城市文明有序并賦予城市色彩以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的一種有效途徑。基于地域文化,是以地域作為一種空間維度,絕非簡單地重現歷史原貌,而是規劃設計出既遵循歷史,又追隨時展的“新地域”城市色彩。新地域主義,是在現代城市規劃設計中繼承和發展傳統的地域城市色彩。通過城市規劃設計實現從“傳統地域”到“新地域”的轉化,將現代性與地方性融合,將傳統風格融入現代設計。這就需要我們建立一把“轉化標尺”,權衡在何種狀況下,何種程度下,如何體現城市的地域特色。城市交通環境色彩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其自身發展的特殊性,城市色彩的文化屬性只有通過人的主觀意念表達出來才屬于文化的范疇。
2.3城市交通環境色彩所傳達的城市性質和功能信息不同的城市規模對城市色彩提出不同的要求,大城市不可能也不需要在全城范圍內體現其歷史傳統或地域性,而是在部分區域,或特定的地段實現地域特色。其他區域,特別是臨近區域則應體現與傳統風貌的協調共生關系,更多時候要求對傳統地域色彩實行高度或中度的轉化。中小城市,則可根據具體情況,在城市交通環境色彩規劃中實現對傳統色彩的高度、中度、低度轉化。一般情況下,城市色彩能夠實現某一種原則(如傳統地方色的體現,或某種主色調)的可能性會隨城市規模增大而減小。“城市的性質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區、國家以至更大范圍內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發展中所處的地位和負擔的主要職能。”城市性質的不同對城市色彩的地域性提出的要求也不同,在是否體現城市色彩的地域性上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一般來說,風景旅游城市、歷史文化名城,這些城市的色彩應與傳統歷史更多關聯,往往要求其城市色彩充分體現地域特色;工業城市、新興城市則可能并不要求以傳統歷史地域性作為城市色彩規劃的重點。現實中,城市往往具有多種職能,其性質可能并不是單一的,特別是大型城市,其城市職能高度復合,很難籠統地界定其是否需要在城市色彩上體現歷史地域性,所以要在對城市不同區域進行具體的、實事求是的調查、分析、判斷的基礎上,制定相應的原則和策略。
3信息傳播策略在城市交通環境色彩設計中的應用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城市交通環境的傳播內容愈加廣泛,形式也更趨于多元化,利用傳播過程模式作為城市交通環境色彩設計方法恰恰符合了色彩媒介的特性。將城市交通環境色彩設計過程作為一種信息傳播過程,運用傳播學原理,分析和解決這些關系中的矛盾,這種傳播過程模式也為城市交通環境的色彩設計提供了一種更為合理的設計方法。在城市交通環境色彩設計中,可以將如下信息傳播策略應用于設計過程中:
1)色彩是一種信息傳播的媒介,城市交通環境色彩設計過程可以看作是一個完整的信息傳播過程。因此,在城市設計中對色彩信息傳播模式的各個構成要素和具體設計環節都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和考慮。
2)城市交通環境色彩普遍缺乏美感、色彩趨同現象日益明顯,城市色彩的混雜無序常令人感到不適。造成這些問題的真正根源在于用色彩所表達的信息泛濫和無節制的傳播,而那些色彩明度、純度、色相的不協調等因素只是“美學型色彩污染”的表象特征。
3)在城市交通環境色彩的信息整合過程中,一方面我們應該關注城市環境的形式與功能信息的整合,另一方面我們還應研究作為參與者的受眾對城市交通環境色彩的感受及城市交通環境色彩對受眾的影響。
4)以傳播學為研究基礎,分析和總結受眾的需求、注意、理解、接受等心理因素,才能有效的傳播信息和真實地反映城市交通環境色彩對受眾的作用和影響,受眾的參與力量也為城市交通環境色彩的設計增加了新內涵。
4結語
隨著傳播理論的逐漸成熟,傳播學不僅是一門研究傳播本身原理及規律的學科,也成為一門方法學。傳播學理論的引入為城市交通環境的色彩設計提供了新視角,提高了色彩環境信息交流和傳播的速度。在城市交通環境設計中充分把握色彩環境與受眾的協調,不僅應滿足受眾的參觀路徑、目標、方式等要求,還應滿足他們的對交通環境、文化氛圍、藝術享受的訴求。傳播學原理與城市交通環境的色彩設計協同發展,才能為城市設計及信息傳播帶來新氣象。
作者:孫曉銘曹春俠張彤單位:東北林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