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強化鐵道貨車統計的思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陶曉梅作者單位:北京鐵路局調度所
統計分析是指根據統計研究的目的,運用各種統計指標和統計分析方法,對經過加工整理的統計資料進行分析研究,認識客觀現象的狀態,揭示客觀現象的本質及其規律性,預測客觀現象前景的活動。
1統計分析的作用
1.1統計分析在深化統計認識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從統計認識的全過程來看,通過統計設計、調查和初步整理所取得的統計資料,可以對客觀現象總體的數量特征取得一定的認識,但只有對這些資料進行分析研究,才能掌握事物的本質特征、內在聯系和發展變化規律,使統計認識得到進一步深化。統計分析在人們的認識過程中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的作用:①對客觀事物量化,包括反映客觀事物規律的數量表現;②根據量變程度確認事物的質,即確定區別事物質量的數量界限;③揭示新的規律,即通過分析數量關系,發現尚未被認識的事物的規律。在企業中正確處理好統計分析工作,可以從整體上更加全面地了解企業現狀,促進企業發展。
1.2統計分析是發揮統計整體功能的重要手段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經濟社會領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各級領導、部門和決策者僅憑個人能力和經驗難以把握瞬息萬變的局面并作出科學的決策,而統計分析可以將數據、情況、問題、建議等融為一體,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比一般統計數據更加集中、系統地反映客觀實際,是發揮統計信息、咨詢、監督功能的重要手段。
1.3統計分析是社會了解統計工作的重要窗口
在我國,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一些人缺乏統計意識。要改變這種狀況,一方面應加強統計宣傳,提高人們的思想認識;另一方面,應提高統計工作水平,更好地發揮統計的整體功能。由于統計分析可以綜合表現和傳播多種統計信息,因而可以成為充分展示各種統計成果的重要窗口。通過這個窗口,可以向各級領導、決策部門和基層群眾傳遞統計信息,使其增進對統計工作的了解,進而認識統計工作的重要性。
2鐵路貨車統計工作現狀
鐵路貨車統計的基本任務是適應鐵路運輸生產管理和產品結構的發展變化,使用科學的統計方法和先進的統計手段,及時、全面、準確地收集、加工、分析、提供鐵路貨車運用統計資料,為鐵路運輸生產管理、企業經營管理和宏觀決策提供依據。
2.1統計范圍
凡在全國境內(不含港、澳、臺地區)鐵路線路范圍內的貨車運用、檢修、裝卸和列車運行,均依據我國《鐵路貨車統計規則》的相關規定進行統計,具體內容包括現在車統計、貨車停留時間統計、貨車運用效率統計、貨物列車正點統計、裝卸車統計、區間裝卸作業統計、貨車運用工作量統計和貨車檢修統計等。
2.2信息來源
鐵路貨車統計工作最基礎的信息資料主要來源于以下各種原始記錄:車站行車日志(運統2或運統3)、列車編組順序表(運統1)、貨車出入登記簿(運統4)、檢修車登記簿(運統5)、運用車轉變記錄(運統6)、非運用車登記簿(運統7)、部備用貨車登記簿(運統7-A)、號碼制貨車停留時間登記簿(運統8)、非號碼制貨車停留時間登記簿(運統9)、新造車輛竣工驗收移交記錄(車統1并車統13)、車輛資產移交記錄(車統70)、車輛報廢通知等有關資料。
2.3鐵路貨車統計工作存在的問題
鐵路貨車統計人員所從事的工作主要是通過對貨車運用情況等基礎資料的搜集填制相關報表,經計算機整理及匯總生成各項運輸生產指標及明細,以逐級上報的形式將統計數據最終上傳至鐵道部統計中心。目前,鐵路貨車統計人員只是按要求完成統計報表任務,而對體現統計成果的統計分析工作基本未納入統計工作日程,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如下。
(1)現代化技術應用及信息資源建設滯后,生產效率較低。由于基礎信息采集手段落后,而且不是全信息采集,手工作業量大,統計人員工作任務繁重,無暇對統計數據、指標進行深入觀察分析。
(2)受傳統觀念影響,對統計分析工作及重要性缺乏認識,工作上缺乏創新。
(3)統計人員缺乏分析與寫作能力,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4)相關領導對統計工作重視、關心不夠,缺乏有關激勵獎懲措施。
(5)統計管理不完善,統計分析工作未納入規范化管理,統計工作人員缺乏主觀能動性。
3加強鐵路貨車統計分析工作的建議
3.1加強統計信息化建設
隨著鐵路建設的快速發展,鐵路信息部門相繼開發了多項專業統計信息系統,如基于TMIS(鐵路管理信息系統)、AITS(車號自動識別系統)和確報系統的“車站十八點統計分析系統(華方版)”、“路局十八點統計分析系統(昆明版)”等,基本實現了統計報表手段現代化,提高了統計工作效率。但是,由于基層站段貨車統計人員在統計資料的采集上仍以手工為主,信息化普及程度不夠,工作任務依然繁重。目前,各鐵路局間、各管內站段間至今沒有一套完整的、統一開發建設的統計信息系統,沒有綜合統計數據庫,導致各信息系統相互獨立、自成體系,沒有統一的軟硬件平臺、技術標準和編碼體系,難以全面實現資源共享,統計人員無法對手中掌握的豐富、權威的統計資料進行細加工,統計分析的重要作用無法有效發揮。因此,要加強鐵路統計信息化建設,通過整體規劃、建立信息資源共享機制、推動基礎工作信息化的快速發展等一系列手段,用統計信息化帶動統計工作現代化,從根本上變革統計的傳統思想觀念和作業方式,大力開展統計分析工作,更好地發揮統計的服務職能。
3.2提高貨車統計人員的思想認識
在基層站段的日常統計工作中,大多數統計人員長期以來對統計工作缺乏全面認識,認為貨車統計工作只是抄車號、核對現車、計算、填報表,到十八點上報完數據任務就完成了,對統計在企業管理中的調查、分析、咨詢、監督等職能知之甚少。正是由于存在這種誤區,使貨車統計工作長期在低水平徘徊而缺乏創新,統計工作效率低下,職能作用難以體現,不能為決策層領導提供高質量、有價值的統計分析報告,難以發揮統計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實際上,統計報表只是統計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只有統計分析及成果才能真正展示統計在企業管理中的價值。因此,只有全面了解統計工作的范疇,充分認識統計分析在統計工作中的重要性,對所從事的統計工作合理定位、明確目標,才能使統計工作有所作為。
3.3認真撰寫統計分析報告
統計分析的功能只有通過統計分析報告才能得以體現。統計分析報告是統計成果最理想的表現形式之一,這是由于統計分析報告具有以下特點:①能夠綜合、靈活地運用表格、圖形等表現形式;②展現出表格和圖形所不能充分體現的情況;③提示出表格和圖形所不能表現的定性分析;④顯示出研究過程中的條理性和邏輯性;⑤運用語言的表現力對重要問題加以強調,對一些細節進行提示,對數據表現出的規律性進行解釋。因此,統計分析報告應做到以下幾點。
(1)針對性。統計分析具有明顯的目的性、實用性,是為一定對象服務的,不能只求數量,不問質量。鐵路貨車統計應針對最直接反映鐵路運輸生產經營狀況的主要生產指標——運用車、貨車周轉時間、裝車數、卸車數等進行分析。因此,應選重點、擇典型,有側重地進行選題,深入研究,作出判斷,提出措施。
(2)科學性。科學性是統計分析報告是否具有使用價值的主要依據。科學性是指統計分析報告能夠實事求是地反映情況,全面、辨證地分析問題,科學運用統計分析方法,材料和觀點相互統一。即所用數據應真實可靠,所用語言應恰如其分,結論應令人信服。
(3)邏輯性。統計分析工作本身是一項邏輯思維活動。在撰寫統計分析報告時,必須運用判斷、推理、歸納等一系列邏輯方法。統計分析報告的內容、結構形式、語言都應合乎邏輯,分析應合情合理,結論應有根有據。
(4)創新性。統計分析報告應有新思想、新思維、新觀點,反映新問題、新情況、新苗頭,揭示新矛盾,展示新視角,提出新舉措,即分析的內容應有獨到之處和新的見解。
(5)時效性。時效性是指能夠及時地提供統計分析報告,這是確保統計信息價值的重要條件。適時地提供統計分析報告,有利于充分發揮統計信息的作用,否則會降低統計分析報告的價值。
對于統計人員而言,要想成功地做好統計分析工作,必須學習撰寫統計分析報告,這不僅需要統計人員具備較強的專業技能,還需要有較好的寫作能力與豐富的理論知識,因此統計人員應多看、多學、多練,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3.4取得上級主管部門領導的支持
統計部門最后的數據,是日常調度人員指揮運輸生產完成計劃情況的最終體現,是決策領導對次日生產計劃進行正確、合理調整的重要依據。各級領導應充分認識統計工作的重要性,在政策上多給予關心與支持。通過設立專項基金,組織學習和培訓,不斷提高統計人員的綜合業務素質;定期開展有關統計分析寫作的專題講座,提高統計分析水平;營造互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不定期地開展業務交流活動,對優秀的統計分析文章、統計規章或統計制度的變化、科研項目的研究與演示、統計手段創新的成果等進行交流,充分調動統計人員提高業務水平的積極性與熱情;開展優秀統計分析報告的征文與評比工作,對評選出的優秀文章予以獎勵、表彰,鼓勵更多的統計人員投入到統計分析工作中。
3.5完善統計工作管理
(1)建立統計分析制度。各級統計人員在完成日常統計工作之后,應按周進行工作總結,按月進行報表分析,初級、中級、高級職稱統計人員每年至少撰寫1篇高質量的統計分析文章,作為考核工作質量的標準。
(2)建立考評機制。對統計人員技術職稱的評定,除了要求取得相關專業文憑、相關專業合格證書外,在統計分析工作上還應有所成就,如相關建議或措施被領導采納,并通過實施取得有效收益,所寫統計分析文章發表或獲得相關評選活動獎項等,從而激勵統計人員不斷提升業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