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再議高鐵墩子的建造辦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鋼筋籠和導管快速安裝技術
單個鋼筋籠制造后解體,依次吊運至存放臺座,按序存放或運至墩位后按序重新對接下放。在棧橋平臺或鐵駁上將長12m的鋼筋籠節(jié)段接長為24m,浮運至墩位處,先吊掛存放在未鉆孔的閑置樁位鋼護筒中,以減少下籠時起吊扶正時間和接頭安裝次數;另安裝鋼筋籠時采取2臺浮吊同時進行安裝和配合作業(yè)的辦法加速鋼筋籠下放速度。鋼筋籠采用長線法制作,單墩鋼筋籠加工車間設置2條生產線,每條生產線滿足1根樁的鋼筋籠制作預拼要求。每條生產線配置37個臺座,臺座間距2m,在臺座上固定鋼筋籠胎模,鋼筋籠按設14計要求、吊機起吊能力和運輸條件分段制作(每段長12m,單樁鋼筋籠共分10節(jié)),且鋼筋籠應具有足夠的剛度和穩(wěn)定性。采用滾軋直螺紋鋼筋接頭形式,單個鋼筋籠在胎模上按順序進行組裝、焊接等加工作業(yè)。在水上運輸船舶上特設翻轉架和鋼筋籠打梢盤,以確保水上24m長鋼筋籠能順利豎起和對接時打梢便捷。設計吊具、操作平臺、鋼筋籠吊掛系統進行鋼筋籠安裝,以減少鋼筋籠接長時間、簡化操作、加快鋼筋籠安裝速度。導管快速安裝技術水下混凝土灌注導管采用直徑377mm、壁厚8mm的無縫鋼管,采用T形螺紋的快裝接頭連接。導管每次使用前須先進行水密性承壓和接頭抗拉試驗,經試壓合格的導管拆分為4或5節(jié)長度,然后按序存放在駁船上或專用存放導管平臺(在鉆孔平臺搭設)上。導管拆除時,在接頭處應做出對接部位標記,以便再次組裝時確保連接狀態(tài)與試壓時一致。
2二次清孔技術
在泥巖地層中采用清水法鉆孔,孔壁上會存在松動且未及時掉落的巖塊。因孔深及巖質破碎、鉆孔傾斜度、鋼筋籠運輸及吊裝過程中變形、鋼筋籠孔內下放過程中刮擦孔壁等因素影響,導致鋼筋籠無法下放到位,被鋼筋籠擠壓、掉落至孔底的巖塊在水下混凝土灌注前難以清吸干凈。為確保基樁質量,分2次進行清孔:第1次在鉆孔完成、提鉆前進行,第2次在鋼筋籠下放至距孔底2~3m時進行。第1次清孔。鉆孔深度達到設計標高后,將鉆頭提離孔底20cm,鉆頭慢速空轉,反循環(huán)抽凈孔底沉渣,完成第1次清孔。提出鉆具,進行成孔質量檢測(采用JJC-1D超聲波成孔檢測儀定量檢測孔深、孔型及垂直度等各項指標),檢測合格后移開鉆機,再依次下放鋼筋籠和導管,鋼筋籠下放時必須對準孔型中心,以防止刮碰孔壁。第2次清孔。在最后一節(jié)鋼筋籠接長后,將其下放至距孔底2~3m時,將鋼筋籠臨時吊掛固定;吊裝水下混凝土灌注導管(帶有吸泥功能),將導管下放至孔底30~40cm處,進行水下混凝土灌注前的第2次清孔。第2次清孔采用氣舉反循環(huán)方法,在導管上端接高壓風管和排渣橡膠軟管,高壓空氣通過高壓風管(直徑50mm)輸送到導管內水下約50m。清孔過程中,需經常活動導管,以便掃到孔底各角落。清孔后,利用測量繩測量核實孔底標高,確認孔底沉渣厚度不大于5cm后再拆除吸泥設備,解除臨時吊掛,下放鋼筋籠到位并固定,準備灌注水下混凝土。
3水下混凝土灌注技術
水下混凝土初灌時,采用1個大集料斗(24m3)和1個拔球漏斗(16m3),拔球后移開拔球漏斗改用便于施工人員操作的小集料斗(0.8m3),正常灌注時采用大集料斗和小集料斗。兩橋塔墩鉆孔樁水下C30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為普通水泥∶細骨料∶粗骨料∶水∶Ⅰ級粉煤灰∶聚羧酸系外加劑。要求初始坍落度不小于220mm,擴展度不小于560mm,1h后坍落度不小于200mm;初凝時間17~18h,終凝時間20~21h;混凝土攪拌時間(強制式攪拌機)120~150s。樁身水下混凝土灌注前,利用錐形通管器沿全長疏通導管,以防止清孔時導管被大巖塊堵塞而導致灌注失敗。首批混凝土灌注時,導管底口離孔底40cm;根據樁徑、孔深及導管內徑確定首批混凝土量,確保拔球后導管埋深大于1m。為滿足導管初次埋置深度和混凝土連續(xù)供應要求,混凝土實際供應能力不小于120m3/h。導管拔球后,利用電腦成像光源攝像儀檢測法(專利技術)快速進行導管有無漏水情況檢查。經檢查導管無漏水后,方能繼續(xù)灌注;否則停灌,待已灌混凝土清除干凈且導管漏水問題處理好后重新拔球。在正常灌注階段,每20min測量1次混凝土面標高,導管埋深控制在3~9m為保證樁頭混凝土質量,避免因灌注過高使后續(xù)樁頭鑿除困難,嚴格控制樁頂超灌混凝土不得高出設計樁頂50cm,并在樁身混凝土灌注后,立即利用吸泥機對樁頂進行清吸,確保樁頂預留多余樁頭高20~50cm。安慶長江鐵路大橋主橋3號、4號橋塔墩各37根鉆孔樁分別在5個月和8個月內完成施工,施工過程中未發(fā)生任何掉鉆及斷樁事故,經超聲波無損檢測,全部判定為Ⅰ類樁。在4號墩基礎施工中,在覆蓋層與巖面交界處設置防護圈,確保了鉆孔樁施工的順利進行,但耗時、新增臨時用料較多且需進行水下切割作業(yè)。針對類似工程施工,建議在覆蓋層較厚、局部沖刷嚴重的河床中,應盡量將雙壁鋼圍堰底下沉至巖面,圍堰封底混凝土灌注至巖面(在覆蓋層被沖光時,可有效地保護基巖不受沖刷);或采取先平臺后接高圍堰的施工方法,在高水位期間進行鉆孔樁施工,在枯水季節(jié)(水流速度小、河床受水流沖刷影響小)再接高、下沉圍堰。
作者:楊婷單位:成都高鐵車務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