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黨執政地位鞏固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黨的執政能力和黨的先進性建設相互聯系、相輔相成。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必須把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作為主線,這是對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的鞏固提出的新要求,大力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對建立科學的執政方式和權力制約與監督機制,鞏固執政地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建設;執政地位
中國共產黨作為擁有7000多萬黨員,執政50多年的世界第一大黨,堅持從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吸取20世紀90年代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失去執政地位的沉重教訓,經歷改革開放30年,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總體部署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宏偉目標,取得了輝煌的業績。
但要看到,當前在深化改革舊體制,創建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全面發展新體制的轉軌關鍵時期,不可避免地涌現出諸多的社會利益矛盾和沖突。為此,要貫徹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必須把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作為主線”,這是對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的鞏固提出的新要求,大力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對建立科學的執政方式和權力制約與監督機制,鞏固執政地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黨的執政能力建設與黨的先進性建設是在辯證統一的整體中發揮主線作用
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黨的先進性建設,是執政黨的根本性建設,兩大建設有著共同的本質特征,同時又有不同的個性;二者在內容上兼容實現統一,又在不同的個性上相互補充、相互制約,在辯證統一中推進黨的發展和建設,鞏固執政地位。
黨的先進性建設是指通過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和制度建設,努力做到使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順應時展的潮流和我國社會發展進步的要求,反映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使各級黨組織不斷提高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始終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和戰斗堡壘作用,使廣大黨員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始終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使我們黨保持與時俱進的品質,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
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是指按照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要求,不斷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應對國際局勢和處理國際事務的能力。黨的執政能力和黨的先進性建設相互聯系、相輔相成。
二、把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作為主線的迫切性
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能力是指黨能提出和運用正確的理論、方針、政策和策略,領導制定和實施憲法和法律,采取科學的領導制度和領導方式,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經濟和文化事業,有效治黨治國治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本領。黨的執政能力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所處的國際、國內環境的變化不斷完善和更新,才能求真務實,實現執政為民,體現黨的先進性,從而才能為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創造條件。
(一)把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作為主線,是增強黨的執政能力、鞏固執政地位的需要。歷史經驗證明,黨的先進性建設是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前提、核心和基礎,而黨的先進性必須通過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成效來體現和檢驗。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關系到黨所承擔歷史使命的完成,直接影響到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從20世紀90年代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深刻歷史教訓看,列寧締造的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蘇維埃政權及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解體,共產黨先后喪失了執政地位。其根本原因就是執政黨長期忽視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高度中央集權制,失去民主,脫離群眾,人民得不到實惠,體會不到執政黨的先進性,對黨失去信心。執政黨最終失去群眾基礎、社會基礎而失去政權,徹底喪失執政地位。
中國共產黨在80多年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十分注重黨的執政能力和黨的先進性建設。在延安時期,就領導和開展了運動來加強黨的建設。通過整頓黨風、文風、學風,清除了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和黨八股,樹立了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的三大優良作風,使黨保持了先進性,推動中國革命不斷走向新勝利。奪取政權以后,中國共產黨受到人民的擁護和信賴,成為執政黨,并迅速地鞏固了黨的執政地位,不斷取得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勝利。
但黨的執政能力不是一勞永逸的,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環境的變化不斷完善、堅強和提高。黨的十七大強調,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關系到黨的建設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全局,提出了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建設的任務以及提高領導干部執政本領,改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的基本原則。它有利于黨的執政方略更加完善,執政體制更加健全,執政方式更加科學,執政基礎更加鞏固。(二)把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作為主線。是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反腐倡廉防變。保持黨的先進性的需要。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中,始終把黨風建設作為鞏固執政地位的重要手段,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就對黨的組織和人民軍隊的作風建設提出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基本原則。古田會議決議中提出用無產階級思想加強黨的軍隊建設,把黨的作風建設提高到一個新水平。黨的七屆二中全會針對黨即將成為執政黨的新情況強調指出: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由于黨的作風優良,執政為民,使黨的執政地位確立并鞏固。鄧小平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重新恢復黨風建設的優良傳統,并多次強調黨風關系到黨的生死存亡。黨的作風是黨的整體素質、政治傾向、紀律規范的體現,是黨的先進性的反映,直接影響黨的執政地位的鞏固。當今改革開放30年,國家快速發展,人民生活穩步提高,但黨內腐敗問題仍很嚴重,對黨的先進性和執政地位的鞏固有極其不良的影響。腐敗侵蝕著黨的肌體,嚴重影響黨的聲譽和威信,嚴重危害黨和群眾的血肉聯系,嚴重阻礙黨的凝聚力和黨的方針政策落實的實效性。在當今各種分配方式并存,收入分配過分懸殊,貧富差距過大,矛盾異常突出的情況下,廣大群眾對黨員干部腐敗深惡痛絕。黨的十七大強調要以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為重點,加強反腐倡廉建設,使黨始終成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清正廉潔、富有活力、團結和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這樣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宏偉目標的實現才有可靠的政治保障。
(三)把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作為主線。是正確解決我國人民內部不同群體之間利益關系矛盾。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需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實質,就是使社會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得到有效的調整和合理的解決。能否科學認識和正確解決人民內部不同群體之間利益關系的矛盾,是體現黨的執政能力的關鍵。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階階段,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等方面存在著許多尚待解決的矛盾,還存在著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些矛盾在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等方面表現出大量的不和諧現象。如在政治上,存在著社會主義民主法制不完善,黨群關系不和諧的現象。在執政黨的干部中個別人把人民賦予的權力作為牟取私利的手段,行賄腐敗、買官賣官,甚至與黑社會勾結,嚴重侵害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這種黨員干部失去了黨的先進性,嚴重損害了黨在群眾中的形象。在經濟上,存在著各層次利益關系不和諧的現象。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經濟增長比較快,中部和西部地區正處于發展和開發中,不同地區經濟增長幅度不同,人民生活水平及教育、醫療、住房等方面條件還存在很大差距。工人、農民、農民工與民營業主等不同階層之間,最突出的矛盾就是收入過分懸殊,盡管黨和政府不斷制定有利于工人、農民、農民工的調控政策和措施,但還沒有得到廣泛合理的解決,它將會拖延實現“惠及十幾億人口”小康社會的目標。因而,能否有效解決社會各種矛盾和利益沖突,化解和削弱各層面矛盾發生的因素,是對黨的執政能力和黨的先進性的重大考驗。要建設一個使全體人民包括弱勢群體都能享受經濟生活富裕、政治參與民主、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關鍵在黨。必須把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黨的先進性建設作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加強黨的自身建設,使黨始終貫徹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實現執政為民,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發揮黨的先進性。有利于使廣大人民群眾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中央周圍,萬眾一心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開拓奮進。
三、把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黨的先進性建設作為主線應做好的工作
(一)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在貫徹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中發揮黨的先進性。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核心,就是堅持執政為民。執政為民就是黨的各級領導干部要成為人民的公仆,成為人民根本利益的組織者、倡導者、實踐者。堅持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做到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貫徹黨的十七大提出的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解決當今社會利益沖突和社會貧富兩極差距過分懸殊的矛盾。制定維護社會公平公正的利益協調機制,建立健全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優撫等體現廣大人民群眾共享全面小康社會帶來的共同利益的社會保障機制,制定科學正確協調社會關系,形成團結友愛,互助融洽,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良好社會秩序的管理和制約機制,為構建人民安居樂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保障。它有利于保護全體社會成員根本利益得到不斷滿足和提高,使經濟和社會、城市和鄉村、東中西部各區域協調發展,國內外經濟、政治、文化、社會良性循環,社會穩步前進。這樣執政黨的先進性必然得到充分發揮,執政地位得到鞏固發展。
(二)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在提高黨員干部、領導班子素質中發揮黨的先進性。黨的執政能力和先進性,要通過黨的各級領導干部的領導水平來體現。實現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領導干部是關鍵。對黨的領導干部提出嚴格要求,共產黨人不是為了做官,而是為了革命。因而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必須貫徹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必須把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作為主線,以造就高素質黨員干部為重點,加強組織建設;以健全民主集中制為重點,加強制度建設;加強廉政文化建設,形成拒腐防變的長效機制、反腐倡廉制度體系、權利運轉監控機制,使廣大黨員干部成為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模范,在帶領人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中,堅定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掌握新知識,積累新經驗,增長領導才能,創建堅如磐石的執政基礎。
(三)加強黨風建設,在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中體現黨的先進性,鞏固執政地位。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改革深化的關鍵時期,各種制度不健全、體制不完善、黨風不正,一些領導干部特別是個別黨的高級領導干部以權謀私、權錢交易、任人唯親現象,利用地方勢力坑害勒索群眾等現象,嚴重損害了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影響了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威望。鄧小平指出,端正黨風是端正社會風氣的關鍵,對嚴重危害社會風氣的腐敗現象要堅決制止和取締。一切企事業單位,一切經濟活動和行政司法工作,都必須實行信譽高于一切。嚴格禁止坑害勒索群眾。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我們黨始終保持先進性的根本法寶。黨的十七大強調,必須以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為重點,加強黨風建設。我們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就是脫離群眾,因而必須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始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構建黨員干部聯系基層群眾,做群眾工作的一整套制度體系,建立能反映并表達群眾意愿的各種暢通渠道和長效的服務群眾的機制,為實踐執政為民,體現黨的先進性建立制度保證。
總之,黨的十七大倡導的須把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作為主線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黨的先進性建設,鞏固執政地位的理論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