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國防思想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國防思想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國防思想

【摘要】非常重視國防建設的戰略地位,在建國初期就提出了“一手抓經濟、一手抓國防”的方針,確定了國防建設要與經濟建設相適應并協調發展的指導思想。同時,他的國防思想具有強烈的民本意識。國防建設是為了保護人民利益;國防建設要動員、依靠全國人民,這些觀點正是以民為本的國防思想的體現。在新的形勢下,學習和研究的國防思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國防思想國防建設啟示

國防就是國家的防務,是指國家為了保衛國家主權、領士完整,防備外來侵略和顛覆,而進行的軍事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外交、經濟等方面的建設和斗爭,以及國家所擁有的和軍事有關的一切設施。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自古以來,有國就有防,國無防而不立。國防是國家生存、發展與安全需要的產物,國防強弱直接關系到國家的生死存亡、興衰榮辱。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們黨成為執政黨,維護國家領土的完整和主權的不受侵犯,成為黨的軍事工作的基本任務,這就要求軍事工作的中心要轉到鞏固國防、建設國防上來。根據形勢發展變化的要求,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及時提出了加強國防建設的總目標和各項具體任務,確定了國防建設的基本原則,為我國的國防現代化建設,指明了正確的方向。

晚清和民國時,中國的國防能力很弱,受盡了帝國主義列強的欺凌和侵略。鑒于歷史的沉痛教訓,新中國成立后,對于如何加強新中國的國防、提高國家防衛能力,進行了認真的思考和全面科學的規劃,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國防思想,進行了一系列的國防建設,奠定了國防基礎并大大提高了國家防衛能力。的國防思想內容豐富,本文僅擇其要者進行論述。

一、關于國防建設的戰略地位

非常重視國防建設的戰略地位。1949年9月21日,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向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發出了建設強大國防的號召。他強調指出:“我們的國防將獲得鞏固,不允許任何帝國主義者再來侵略我們的國土。在英勇的經過了考驗的人民解放軍的基礎上,我們的人民武裝力量必須保存和發展起來。我們將不但有一個強大的陸軍,而且有一個強大的空軍和一個強大的海軍。”(《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選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6頁)的這段話,是新中國國防建設的宣言,強烈表達了中國人民要求建設強大國防的愿望。

1950年1月,為《人民海軍》報創刊的題詞指出:“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海軍,這支海軍要能保衛我們的海防,有效地防御帝國主義可能的侵略。”(《人民日報》1950年1月4日)同年4月15日,為《人民空軍》雜志創刊的題詞指出:“創造強大的人民空軍。殲滅殘敵,鞏固國防。”(《人民日報》1955年3月29日)1950年9月25日,鄭重提出:“中國必須建立強大的國防軍,必須建立強大的經濟力量,這是兩件大事。這兩件事都有賴于同志們和全體人民解放軍的指揮員、戰斗員一道,和全國工人、農民及其他人民一道,團結一致,協同努力,方能達到目的。”(《選集》第5卷第30—31頁)同月,為全國戰斗英雄代表會議的題詞指出:“為建設強大的國防軍而奮斗”(《人民日報》1950年9月27日)。1950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為建國一周年舉行慶祝大會,在為大會所作的報告中,總結近代中國的歷史教訓,進一步闡述了上述的國防思想。他說:“中國百多年的歷史特別是近二十幾年的歷史表明:中國一直是帝國主義侵略盜匪的重要目標,因此勝利了的中國人民不可能沒有強大的國防力量來保護自己。我們必須及時地加強我們的國防建設,并且隨時警惕地注視著帝國主義敵人擴大侵略戰爭的陰謀。我們必須建立強大的人民空軍和人民海軍,才能夠擊退從空中和海上襲來的武裝盜匪,保護我們的領空領海不受侵犯。我們的人民陸軍必須陸續加以強化,使它足以戰勝任何侵略者。”(:《為鞏固和發展人民的勝利而奮斗》,1950年9月30日,《選集》下卷,1984年版,第33—34頁)1954年10月18日,《在國防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指出:“中國是個大國,要有強大的陸、海、空軍。我國有那樣長的海岸線,一定要建設強大的海軍。”(《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358頁)

基于強烈的國防意識,新中國各項建設一起步,黨中央、就提出了要一手抓經濟,一手抓國防的方針。1964年8月,又提出了“兩個拳頭、一個屁股”的建設方針,就是要一手抓農業,一手抓國防,特別是要加強基礎工業。基礎工業是“屁股”,農業與國防是“拳頭”,“屁股”坐穩了,打出去的拳頭就有力量。“兩個拳頭、一個屁股”的方針,反映了強烈的國防意識,既指明了國防建設在國家總體建設中的重要戰略地位,又擺正了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系,是五十年代初期提出的“一手抓經濟、一手抓國防”方針的發展。

在一個主權國家里,國家利益的最高表現,是國家的安全與發展。作為中國的最高領導人,非常重視國家的安全問題,對中國的安全問題隨時保持高度警惕。認為,戰爭的危險性是經常存在的,而我國的經濟技術狀況又是落后的,為了確保人民和國家的長遠利益不受損失,就必須從最困難的條件出發,準備應付最嚴重的情況。他強調指出:“如果不在今后幾十年內,爭取徹底改變我國經濟和技術遠遠落后于帝國主義國家的狀態,挨打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們應當以可能挨打為出發點來部署我們的工作”。(:《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的強國》,《著作選讀》下冊,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48—849頁)從這樣一個基本點出發,部署安排國家建設,要首先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包括發展軍事工業,為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打好基礎。在國防建設的各個方面,抓常備軍建設,不能忘記武裝群眾;發展軍工生產,要實行平戰結合、軍民結合;改善軍隊武器裝備,要把需要與可能結合起來,循序漸進,并實行土洋結合,尖端武器與常規武器結合;搞戰場建設,要考慮到我國南北方不同的自然條件;修筑國防工事,部署防衛力量,要根據我國邊防線漫長、不同戰略方向面臨不同的形勢與任務的特點,實行重點設防,重點守備。

20世紀60年代以后,國際形勢再度緊張,我國的安全與發展受到來自南北兩個方面的威脅:南面,美國出兵印度支那,戰爭不斷升級;前蘇聯則在中蒙、中蘇邊境陳兵百萬,并在邊境地帶不斷挑起事端。因此,完全有理由認為戰爭的危險是很迫近的,他提出了極具號召力的“要準備打仗”和“備戰備荒為人民”的口號。為了防止帝國主義對中國發動戰爭(包括常規戰爭和核戰爭),要求全國上下搶時間、爭速度,全面加強國防建設。

在對國家各項基本建設的宏觀指導中,反復強調要樹立國防觀念,注意照顧國防需要。他要求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把國防問題擺在應有位置,實行軍民結合、平戰結合的方針,把國防建設同經濟建設有機結合起來,保證在企業、交通、民航、通信等領域中,實現國防潛力的積蓄。在農田、水利建設中,要為戰場建設創造有利條件。20世紀70年代,又強調指出,“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在這里,包含著對在黨的統一領導下,動員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建設國防、保衛國防所作的新思考,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二、以民為本的國防思想

國以民為本。民者,國之本也。具有強烈的民本思想,這在他的國防思想中也有明顯的體現。保護人民利益,是國防思想的核心,也是新中國國防建設的根本出發點。晚清和民國,國防能力軟弱,受盡列強的欺凌和侵略,國家利益和人民的生命財產經常受到侵犯并付出慘重代價。鑒于沉痛的歷史教訓,在領導新中國國防建設事業的過程中,自始至終地貫穿著保護人民利益這條主線。

十分注重運用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方法研究影響人民利益的基本因素,揭示國防建設的戰略地位。1949年6月,發表《論人民民主專政》,在該文中他強調指出,由于帝國主義還存在,國內反動派和階級還存在,我們現在的任務是要加強武裝力量建設,強化人民的國家機器,即加強人民軍隊、人民警察和人民法庭的建設,“借以鞏固國防和保護人民利益”。(《選集》第4卷,第1476頁)

在建國后的二十多年的國防建設實踐中,反復強調,并始終如一地堅持一個基本思想:沒有鞏固的國防,便沒有人民的福利,便沒有國家的富強。因此,“國防不可不有”,“我們一定要加強國防”,必須加強人民的陸海空軍,保衛領土主權完整,反對任何帝國主義國家的侵略,鞏固國家政權,保衛社會主義建設的順利進行,為人民的安居樂業創造和平的環境條件。

的國防思想,以保護人民利益為根本出發點,堅持對不同時期內影響人民利益的各主要因素進行辯證分析,進而正確地確定并適時調整國防建設的戰略地位和重點。

在建國前的戰爭年代,創立了人民戰爭思想。建國后,把人民戰爭思想的基本原理運用于指導國防建設,確立了在黨的統一領導下,動員全民辦國防的基本指導原則。

關于動員全民辦國防的思想,還具體體現在國家的有關法律法令之中。由中國共產黨起草并經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具有臨時憲法作用的《共同綱領》的第八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均有保衛祖國,應征兵役的義務。”第十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應努力鞏固和加強人民武裝力量,使其能夠有效地執行保衛中國的獨立和領土主權的完整,保衛中國人民的革命成果和一切合法權益。”第二十三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民兵制度,保衛地方秩序,建立國家動員基礎,并準備在適當時機實行義務兵役制。”1954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對上述有關規定在作了部分文字修正后,作為國家根本大法的正式條文確定了下來。此后,我國的憲法雖幾經修改,但其中關于在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下,動員、依靠全國人民保衛國防、建設國防的思想和原則始終未變。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多次強調,軍隊必須放在黨委的領導和監督之下;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領導同志要親自過問和落實國防建設問題;第一書記要親自抓軍事,不能只管抓錢,不管國防;地方的同志要和軍隊的同志結合起來,共同努力,不斷地把國防建設事業推向前進。根據的指示,1958年4月中共中央作出規定,省軍區、軍分區、人武部是地方黨委的軍事工作部,受同級地方黨委領導,地方黨委書記兼任同級軍事機構的政治委員。這個規定,是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原則的具體體現,也是對關于要在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下動員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建設國防、保衛國防的思想的具體落實。

發動和依靠廣大人民群眾,是我黨一貫的工作路線,也是人民戰爭思想的重要原則。在建設國防、保衛祖國、抵御外敵入侵這個事關國家命運的重大問題上,強調要發動和依靠全國軍民,做好反侵略戰爭準備。建國后,在邊防工作問題上,反復強調了發動、依靠邊疆地區廣大群眾建設和保衛邊疆的重要性。我國的邊疆地區往往是少數民族較集中的地區,團結、依靠邊疆地區的少數民族廣大群眾,是鞏固邊疆、建設邊疆、穩定邊疆、鞏固國防的重要環節。

20世紀60年代中期,根據對當時國際形勢和我國國家安全環境的判斷,提出了“備戰備荒為人民”的號召,從做好反侵略戰爭準備方面集中體現了他的人民國防人民辦、人民國防為人民的重要國防戰略思想。1966年他就“備戰備荒為人民”這一戰略口號作了進一步闡釋:第一是備戰。人民軍隊總得先有飯吃,先有衣穿,才能打戰。否則,雖然有槍炮,無所用之。第二是備荒。遇到荒年,地方無糧、棉、油等儲備,依賴國家接濟,總不是長久之計。一遇戰爭,困難更大。第三是國家積累不可太多,要為一部分人民至今口糧還不夠吃,衣被甚少著想;再則要為全體人民分散儲備以為備戰備荒之用著想。

國防建設是為了保護人民利益;國防建設要動員、依靠全國人民。這些觀點正是以民為本的國防思想的體現。它也說明的國防思想是代表中國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

三、關于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系問題

怎樣正確處理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系問題,是關系到國家的生死存亡、興衰治亂的重大問題。新中國建立后,我國面臨的情況是一方面,國家財政經濟嚴重困難,經濟建設任務繁重;另一方面,二戰后冷戰雙方對峙,中國國家安全形勢嚴峻,國防建設亟待加強。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構成了新中國一對較為突出、復雜、棘手的矛盾。怎樣解決這個矛盾?如何統籌兼顧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和黨中央對此作了認真思考,根據國內外形勢的發展變化,審時度勢,確定了國防建設要與經濟建設相適應并協調發展的指導思想。其基本內容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是中國的“兩件大事”,要“一手抓經濟,一手抓國防”

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是國家建設的兩個重要方面。它們之間是辯證的關系,二者既互相區別,又互相聯系,互相影響,互相作用,互相制約。國防建設和國家安全是經濟建設和國家發展的保障,經濟建設和國家發展又為國防建設和國家安全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國防建設如果脫離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勢必影響和制約國家經濟建設;反之,只顧經濟建設,忽視國防建設,不把經濟實力向國防實力做一定的轉化,勢必影響國防建設,危及國家安全。

正確認識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相互關系,必須把二者聯系起來,用唯物辯證法來進行考察。關于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相互聯系的觀點,最早提出于1950年6月。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和政務院根據的有關指示,聯合作出了《關于人民解放軍1950年的復員工作的決定》。《決定》指出:“復員工作的原則,是服從國家經濟建設與國防軍建設的需要,并使二者聯系起來。”1952年2月1日,在《軍委關于部隊集體轉業的命令》中說:“在新民主主義建設中,以及將來過渡到社會主義的建設中,國內外的敵人會千方百計地進行破壞和抵抗,我們還必須大力加強國防建設,鞏固人民民主專政,鞏固國防,來保障祖國的建設;而發展工農業生產,又是加強國防建設的物質基礎。”(《文集》第6卷,第223頁)20世紀60年代,在講到“四化”各方面的相互關系時進一步明確提出:“我們的四個現代化,要同時并進,相互促進,不能等工業現代化以后再來進行農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和科學技術現代化。”(《選集》,下卷,人民出版,1984年版,第412頁)

早在革命戰爭年代,就十分關注經濟力量對革命戰爭的重要作用。在《井岡山的斗爭》一文中,他就把經濟力量作為工農武裝割據存在和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參見《選集》第1卷,第57頁)抗日戰爭結束前,又提出“戰爭不但是軍事的和政治的競賽,還是經濟的競賽”的著名觀點。(《游擊區也能夠進行生產》,《選集》第3卷,第1024頁)

新中國建立之初,百廢待興,及時確定了“一手抓經濟,一手抓國防”的建設方針。1950年9月25日,又明確指出:“中國必須建立強大的國防軍,必須建立強大的經濟力量,這是兩件大事。”把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當作國家建設的“兩件大事”,并提出“一手抓經濟,一手抓國防”的建設方針,充分體現了他對國防的重視程度。對此,我們今天有必要認真借鑒。

2、要加強國防,一定要首先加強經濟建設

1956年4月在《論十大關系》一文中指出:“只有經濟建設發展得更快了,國防建設才能夠有更大的進步”。“我們一定要加強國防,因此,一定要首先加強經濟建設”。(《選集》第5卷,第271頁,第272頁)的論述說明,經濟建設是國防建設的基礎,經濟的發展是國防進步的條件。加強國防,前提是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強大的國防,需要強大的經濟基礎。

認為,沒有基礎工業,便沒有鞏固的國防,其中,重工業是建設的重點。國防工業離不開重工業的支撐。在經濟建設中一貫認為,有了基礎工業,無論是農業,還是國防都比較好辦。他比喻說:“兩個拳頭,一個屁股。農業是一個拳頭,國防是一個拳頭。要使拳頭有勁,屁股就要坐穩。屁股就是基礎工業。”(《在聽取國家計委領導小組匯報時的講話(1964年5月10日)》)在基礎工業中,十分強調鋼鐵工業的作用。他指出:有了鋼,有了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國防工業就好辦了。對鋼鐵工業的重視,充分體現了對國防的重視。1964年5月27日,在與劉少奇、、鄧小平等談到加強“三線建設”設想時,風趣地說:如果建設攀枝花沒有錢,他拿出工資。6月6日,在中央工作會議上,他在提出搞三線工業基地建設時強調:三線建設的開展,首先要把攀枝花鋼鐵工業基地以及與此相聯系的交通、煤、電建設起來,建設要快,但不要毛躁。攀枝花搞不起來,睡不著覺。你們不搞攀枝花,我就騎著毛驢去那里開會,沒有錢,拿我的稿費去搞。(《黨的文獻》1996年第3期)

強調科學技術是國防工業建設的關鍵。二十世紀,科學技術在軍事領域得到了空前的應用,引起了武器的一次又一次的不斷改進;科學技術一經應用于經濟建設,便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據此,十分警覺地意識到:“如果不在今后幾十年內,爭取徹底改變我國經濟和技術遠遠落后于帝國主義國家的狀態,挨打是不可避免的。”(《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的強國》,《著作選讀》下冊,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48—849頁)因此,必須努力發展原子能技術,發展電子技術,趕超世界先進的科學技術水平。在《論十大關系》一文中指出:“我們現在已經比過去強,以后還要比現在強,不但要有更多的飛機和大炮,而且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選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71頁)1958年6月,在軍委會議上說:“搞一點原子彈、氫彈,我看有十年功夫完全可能。”(《人民日報》1967年6月18日)后來他又提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人民日報》1970年4月26日)在的戰略思想指導下,我國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就不失時機地注意發展新興科學技術,加快國防現代化建設步伐。歷史證明,的戰略決策是正確的、成功的。

農業是立國之本,不論是進行工業建設,還是進行國防建設,都不能忽視生活資料尤其是糧食的生產。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農業是生產糧食的產業,關系到國家的生存、穩定和發展,自然也與國防有直接的關系。指出:“全黨一定要重視農業。農業關系國計民生極大。要注意,不抓糧食很危險。不抓糧食,總有一天要天下大亂。”(《選集》第5卷第360頁)

3、把國防建設納入國家建設的整體規劃之中,大力加強國防建設

要正確處理好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系,必須將國防建設納入國家建設的整體規劃之中,大力加強國防建設,使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對此,作過一些極為重要的論述和指示。的有關指示得到了認真的貫徹執行。1959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關系中若干問題的指示》,要求在集中力量發展經濟的同時,必須對國防建設給予足夠的重視,明確提出把國防建設納入國家建設規劃之中。

要求黨和政府的各級領導及有關部門,把國防現代化作為國家奮斗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把經濟建設同國防建設有機結合起來,通盤考慮。在反復要求降低軍政費用,支援經濟建設的同時,也非常重視國家在國防建設方面的必要經費和技術等的投入。20世紀50年代末,他還要求軍隊方面提出關于國防建設的長期規劃和年度規劃,交由國家計委統一平衡,全面安排。

國防建設依賴于經濟建設,國防建設服從并服務于經濟建設大局,并不是說可以忽視國防建設,更不是說要等國家經濟建設完全搞好了才搞國防建設。民富不等于國強,一個經濟強國并不一定是軍事強國,一個軍事強國并不一定就是經濟強國。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如不及時地轉變為軍事實力,那么它就不可能成為一個軍事強國。一個國家雖然經濟發展了,但是軍事落后,國防落后,仍然避免不了挨打的命運。正因為如此,很早就提出“一手抓經濟,一手抓國防”的方針,并采取抓住重點帶動全局的有效措施,既發展了國防工業,又帶動了國民經濟的發展。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國防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現在國民經濟快速增長,國防經費卻僅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4%。(楊帆.:新時期中國國家安全的基本原則,《戰略與管理》,2004年第2期)2003年我國的國防經費總額為1853億元,約合224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69%,占國家財政的7.8%。根據2002年中國國防白皮書,我國國防經費絕對額只有美國的5.9%,日本的50.4%,英國的58.6%。2002年我國的軍人人均軍費為8192美元,美國為24萬美元,英國為11萬美元,法國和德國都是10萬多美元。(姜魯鳴:當前制約協調發展的主要問題,《學習時報》,2004年10月18日)中國的國家安全令人擔憂。

四、的國防思想的啟示

的國防思想批判地繼承了中國傳統的軍事學說,創造性地應用、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戰爭、軍隊和國防的學說,是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的國防思想,對于今天和未來的中國國防建設,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鑒和指導意義。

在新的形勢下,特別是在中國面臨日益嚴重的安全威脅和挑戰的形勢下,學習和研究的國防思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通過對的國防思想的學習和研究,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啟示:

1、中國必須建立強大的國防。這是中華民族和中國國家的生存、發展、安全所必需的。

2、必須正確處理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系,統籌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不能為求得經濟的一時發展而忽視國防建設。

3、經濟發展并不一定等于國防建設的發展和軍事實力的強大,要將經濟實力科學地、及時地、有效地轉化為國防能力和軍事實力。

4、可以通過加強國防建設,發展軍事工業來帶動國民經濟的發展。可以把軍事工業作為帶動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龍頭產業來發展。并且,發展軍事工業還會帶動科學技術的發展。

5、今天中國的高層領導人,要像重視國防那樣來重視今天的國防建設,萬萬不可忽視國防建設。

主要參考文獻:

1、《選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2、《選集》第一至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廖國良、李士順、徐焰著《軍事思想發展史》,解放軍出版社,1991年版。

5、鄭文翰主編《思想研究大系·軍事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6、張文儒主編《與中國現代化》,當代中國出版社,1993年版。

7、陳繼安主編《軍事思想新論》,軍事科學出版社,1995年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中市| 合水县| 通城县| 清河县| 临沭县| 江口县| 宜川县| 西和县| 汶上县| 台山市| 中牟县| 增城市| 渝中区| 辰溪县| 光山县| 即墨市| 奎屯市| 壤塘县| 衡南县| 福清市| 镶黄旗| 白城市| 海原县| 东莞市| 寿阳县| 类乌齐县| 德阳市| 宾阳县| 香河县| 瓮安县| 修水县| 军事| 垫江县| 进贤县| 于田县| 博兴县| 定日县| 铜山县| 马关县| 穆棱市| 井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