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戰略產業發展下科學發展觀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新興戰略產業相關文獻綜述
新興戰略產業是以新興技術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產業。而新興技術(EmergingTechnology)是“基于科學的,有可能創立一個新行業或者改造一個現有行業的創新”,即新興技術概念有三方面內涵:新興技術是知識基礎正在擴展的新近或正在發展的創新技術;將會對產業結構產生重要影響;新市場正在形成或者正在革新原有市場。新興戰略產業區別于其它產業的最重要的特征:一是創新效應,即依靠科技進步獲得新的生產函數,形成持續高速增長的增長率;二是具有較強的擴散效應,對其它產業乃至所有產業的增長起著決定性的影響。擴散效應具體表現在回顧效應、旁側效應和我國著名學者黃魯成教授領導的北京工業大學研究團隊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做了比較系統的研究。黃魯成等(2007)將新興技術產業化潛力定義為一項新技術實現大規模生產(應用)并獲得商業利潤的可能性,判斷一項新技術是否具備產業化潛力,不僅要考慮技術本身,還要考慮是否具備實現大規模生產的基礎條件及符合社會發展規劃的程度,并帶來相應的經濟利潤和社會效應;黃魯成教授提出了辨別新技術的商業化潛力的新思路:認為應當從主客觀兩個方面確立新的分析框架,提出了一個反映主客觀要求的方法論框架,并闡述了應用該方法的基本步驟;黃魯成、盧文光開展了新興技術的識別研究,在屬性集和屬性測度理論基礎上提出了屬性綜合評價和決策系統,對一組技術進行了判別,進而對其進行了分類。
2科學發展觀引領下的浙江新興戰略產業發展實踐與策略
浙江以科學發展觀為引領,科學定位、組織保障、政策鼓勵和引導等,一系列新興戰略產業發展前沿實踐成效初現,迅速崛起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而引人注目。
2.1立足浙江實際,制定浙江省戰略性
新興產業規劃科學發展,規劃在先。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統一思想,深人調研浙江省情并結合國家及全球科技革命的發展趨勢制定了浙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確定生物產業、新能源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節能環保產業、海洋新興產業、新能源汽車、物聯網產業、新材料產業以及核電關聯產業九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目前,浙江省確立的三大重中之重的新興產業領域分別為物聯網、生物產業以及新能源。浙江省經信委專門新設了“轉型升級辦公室”,作為浙江發展九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組織保障。
2.2充分發揮政府政策鼓勵和引導作用
作為2010年的“一號工程”,浙江省政府擬定了科技投入年均增長超過15%,主要用于扶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創新的目標要求。在政府推動及政策引導下,浙江企業投資發展新興戰略產業的熱情空前高漲。以太陽能產業為例,已至少有500億浙江資本投資太陽能。從2006年至今,溫州正泰集團累計投資太陽能產業20億元,實現產能約為130兆瓦;最近又宣布在甘肅再投資200兆瓦太陽能電池生產線,預計到2013年其產能將超過1000兆瓦。昱輝陽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浙江第一家上市的太陽能企業,其年銷售額已從2005年投身太陽能產業時的5000萬元上升至2009年50億元以上,4年增長100倍,預計2011年銷售將達500億元。浙江省對于新能源的補貼政策基本是價格補貼。例如,對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浙江省政府對每發一度電補貼7毛錢,再由縣市級政府補貼7毛錢。而部分高新技術企業,也享受減免稅率的優惠政策。近日,浙江省政府出臺《浙江省光伏等新能源推廣應用與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12年光伏等新能源消費量占全省能源結構的1.5%以上,新能源產業年產值超過2000億元。浙江將從結構調整、科技創新、政府職能轉變、社會和民生發展等多方面統籌安排,力爭實現浙江省光伏等新能源產業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培育一批具有國內外市場競爭力的龍頭骨干企業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裝備制造和系統集成應用企業,成為國內重要新能源裝備研發和制造基地。浙年集團生產的12米低入口的電電混合公交車,將中國新能源公交車推向了國際市場,至今已經銷售600多輛;康迪生產的KD08型純電動汽車已經批量出口美國1000多輛,購車者享受美國政府每車補貼從原來的2500美元提高到目前的4435美元,個別州政府還給予購車者每車購車價的50%的補貼。
2.3實施“百千萬科技創新人才工程”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
新興戰略產業發展必須圍繞這一核心。為此,浙江實施了“百千萬科技創新人才工程”,即通過若干年的努力,浙江省要培育和引進上百名國內一流的科技領軍人才和科學家,要培養上千名學術技術帶頭人,培養上萬名科研開發骨干,這樣構成一個百千萬科技創新人才工程。而創新團隊的建設是一個重要的載體、一個重要的抓手,創新團隊是攻克核心技術、創造重大科技成就的突擊隊,是凝聚、孕育高層次創新人才的重要搖籃,也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提高科技資源配置效率的重大舉措。浙江已于2009年底遴選了首批50家省重點科技創新團隊,通過嚴格的評審遴選的這50個創新團隊的負責人,都是在國內外優秀的、拔尖的創新人才。第二批省重點科技創新團隊的申報、遴選工作也于2010年上半年啟動,并即將完成。浙江希望通過創新團隊的建設把百千萬科技創新人才工程落到實處,扎扎實實加以推進。浙江許多企業也制定了有效的人才戰略,將人力資本的打造提升到了制高點的戰略位置,充分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以人為本,力爭企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使員工得到同步的提升,個人才能得以最大限度的施展,個人價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實現。
2.4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妥善處理新興戰略
產業發展中的問題積極促進新興戰略產業集群化、項目集中化、用地集約化、產品的品牌化、技術的引領化,對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技改項目,給予項目申報、土地供應、銀行信貸、企業上市、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等方面政策傾斜,并且以億元以上企業為基礎,實施扶優扶強和“一廠一策”,培育出一批在國內外市場占據一定地位、帶動能力強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行業骨干,真正實現龍頭企業和專業化企業的良性互動,把協調推進發展要素作為浙江夯實根基、體現特色、優勢擴張的重要著力點。積極協調省直有關部門、金融部門,召開銀政、銀企對接會和重點項目推進會,全力為企業和項目解決審批、資金等方面的困難,既將企業“扶上馬”,還將企業“送一程”,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持續發展贏得先機。2009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大平臺、大產業、大項目、大企業”戰略。2010年,作為“四大建設”戰略主要載體,14個省級產業集聚區加快規劃、建設,一批批令人耳目一新的大項目、大企業紛至沓來,一條條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加速崛起。例如,作為浙江省14個省級產業集聚區之一的大江東新城,發展要素得到優化配置,發展優勢成倍放大,成為集聚各種高端發展要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平臺,已吸引東風—裕隆汽車、中國南車集團、世界500強ABB等大企業集團均帶著數十億資本相繼落戶。截至2010年9月,大江東新城在建產業項目共91個,總投資達304億元。按照規劃,“十二五”期末,大江東新城工業經濟總量將突破1500億元,遠期產出年工業總產值將達1萬億元以上,等于再造一個“杭州工業”。浙江的產業集聚區立足可持續發展,注重產業招商,堅持擇優招商,體現“綠色招商”。浙江重點培育的企業也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融入研發、制造和產品使用的全過程,順應了世界環保的需求,贏得了環保競爭力。
2.5堅持統籌兼顧,構建若干高效的新興戰略
產業鏈針對浙江現有產業現有發展基礎,從有利于技術和產業跨界融合、延伸產業鏈、行業帶動性強、能夠提升浙江產業發展空間的關鍵技術產業化項目入手,結合“四大建設”(大平臺、大產業、大項目、大企業)統籌兼顧、科學謀劃,努力構建高效的新興戰略產業鏈,即上游原創開發,加強新興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和前沿技術研究,強化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建設,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和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實施重大產業創新發展工程,建設產業創新支撐體系;中游生產制造,推進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和產業集聚發展;下游營銷零售。三個環節同時發力,統籌協調。徐蕾、李靖華通過對浙江57家行政服務中心的實證分析,認為:從“大政府小服務”到“小政府大服務”的再造的最主要決定因素是中心和部門領導的企業家素質,其次電子政府的推進也起到積極的作用。因此,浙江服務型政府的構建應著重培育各級政府及各行政服務中心領導的企業家素質,快速推進和優化電子政府,堅持發揮市場基礎性作用與政府引導推動相結合,實現浙江新興戰略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3結論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上通過的“十二五”規劃建議稿中強調,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黨中央確定的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正在形成共識、成為合力。科學發展觀引領下的浙江新興戰略產業發展戰略,是創新導向的戰略,是市場導向的戰略,是人本意義的戰略。浙江發展新興戰略產業,要超前科學規劃,遵循新興產業發展過程的規律,把握好政策發揮作用的規律,把握好人才集聚和成長的規律,充分利用現有的科技和經濟基礎,以及潛在的優勢,促進政產學研結合,促進科技與經濟結合,促進創新驅動與產業發展結合,依托新興戰略產業來支撐和引領浙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作者:王憲云單位:湖州師范學院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