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黨政考核論文:高校黨政考核體系淺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周楊李新路作者單位:,南京中醫藥大學
考評程序
高校處級黨政領導干部考核程序主要有個人述職、民主測評和等次評定三個階段。處級領導干部在一定的范圍內,對本人德、能、勤、績、廉等五個方面的情況進行述職。民主測評一般分為校級測評、同級測評、群眾測評三類。校級測評由全體校領導參加,同級測評由全體處級領導干部參加,群眾測評由相關部門、單位人員參加。測評以無記名方式進行。筆者建議將三類民主測評的權重系數(按百分比計算)設定為:校級測評占30%、同級測評占30%、群眾測評占40%。考核結果分為“優秀”“稱職“”基本稱職“”不稱職”四個等次。量化為分數,可分別計為90-100分、80-90分、70-80分、60-0分四個分數段。“優秀”等次比例一般為處級黨政領導干部總數的10%左右,按正副職分別統計。經考核存在下列情況之一者,應評為不稱職等次:1.思想政治素質方面存在突出問題;2.組織領導能力差,明顯不能勝任現職領導崗位;3.在領導班子中鬧無原則糾紛,嚴重影響班子團結;4.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存在嚴重問題;5.不認真履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存在以權謀私、不廉潔問題,造成不良影響;6.嚴重失職,給學校利益和聲譽造成不良影響或嚴重損失;7.連續兩年未完成年度工作目標,工作實績差;8.受到黨內警告以上處分或行政記大過以上處分的;9.群眾測評中不稱職票超過三分之一的。
考評結果的運用
目前,我們主要是依據考核等次,對被考評人采用相對應的獎懲舉措。(詳見表1)針對考核中出現的問題,要在分析研究后及時通過一定的渠道和形式,將結果反饋給考核對象,使其揚長避短,提升能力。“對于考評結果比較差,問題比較大的被考評者,由主要領導與其進行面對面的單獨交流。面談時要特別注意營造輕松、融洽的會談氣氛,減輕被考評干部的壓力。”[4]值得注意的是,我們應該進一步加強績效考評結果與處級黨政領導干部的職務調整、崗位變動、獎勵懲罰等的關聯度。
對現有考評體系的反思
(一)考評目的不明確。當前,績效考評的目的并不是著眼于發展,評估的目的往往是為了滿足評價者對被評者進行鑒定、排序的目的要求而開展評估工作,而不是為了“增值”的目的。[5]因此,高校干部績效考核的目的應該著眼于發展,不僅僅是為了管理好干部,提升干部水平,更應該把服務廣大師生員工作為宗旨。
(二)考評標準缺乏針對性。高校管理干部依據崗位職能和職責不同,可分為黨群組織干部、行政部門干部、院系干部、直屬單位干部等,不同崗位類別的干部,在考核標準上也應區別對待。如果忽視不同崗位、不同職責的被考核者的差異,采取統一的方法進行考核,就會使得考核結果失去客觀性、公平性和準確性。
(三)考評方式呈現“運動化”特征。所謂“運動化”的考核方式是與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的干部考核制度相對應的。“運動化”的考核方式是在短期內最大限度地動用資源而采取的一種考核方式。它往往只注重年終考核,輕視平時考核;過于偏重靜態考核指標,忽視動態考核過程;重視間接考核,忽視直接考核。
(四)考評作用尚不明顯。由于群眾對考核缺乏了解,參與積極性不高,因而對被考評者的評價只能依據述職者個人介紹,在打分環節上也往往根據主觀感覺和個人印象進行打分,這樣必然導致考核結果不夠客觀。“在實際工作中,容易把年終考核更多地理解為一種評優,存在著照顧、搞平衡、輪流坐莊的傾向,使得年終考核在一定程度上變成了形式,失去了應有的激勵和評價作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