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鄧小平理論概學習指導課件 第一章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鄧小平理論概學習指導課件 第一章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鄧小平理論概學習指導課件 第一章

第一章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引言: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路程中出現了兩次飛躍,第一次是思想,第二次就是鄧小平理論。它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一、內容提要與章節結構:

本章著重分析了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強調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說明了學習鄧小平理論的意義和方法。

本章分為四節:

第一節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條件

――闡述了鄧小平理論是在時代主題轉換和新技術革命浪潮興起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是在總結中國和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建設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在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第二節鄧小平理論的歷史發展

――較詳細地分析了鄧小平理論形成的三個階段。

第三節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

――指出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有兩次歷史性飛躍和兩大理論成果,即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強調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以及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和科學體系。

第四節學習鄧小平理論的意義和方法

――說明了鄧小平理論是黨的指導思想和中華民族振興的精神支柱;學習鄧小平理論的重要意義;掌握學習鄧小平理論的方法。

二、重難點分析:

1、鄧小平理論中國當代實際與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當代的馬克思主義;

鄧小平理論形成的環境條件:(時代背景+歷史根據+現實依據)

①、國際環境--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

②、國內條件--改革和開放的成功經驗。

鄧小平理論的時代特色:

(1)鄧小平理論的產生是時展的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時代主題由戰爭與革命轉變為和平與發展。盡管和平與發展這兩大問題至今一個也沒有解決,但世界要和平,國家要發展,生活要提高,已成為各國人民的普遍的要求。隨著時代主題的轉換,戰后興起的新技術革命浪潮,深刻地改革了當代經濟社會生活和世界面貌。時代的變化要求馬克思主義有新的發展。

(2)鄧小平站在時代的高度,敏銳地把握時代的變化,以新的思想、觀點對之作出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分析,及時而正確地回應了時代主題轉換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和理論,從而使鄧小平論形成和發展起來。

2、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和發展過程,重要的幾次大會和三個階段的標志;

鄧小平理論形成的三個階段:

①、提出命題階段(1978年~1982年)標志是1982年12大中"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命題的提出;

②、形成輪廓階段(1982年~1987年)標志是1987年13大中對鄧論12條的概括;

③、建立體系階段(1987年~1997年)標志是1997年15大中正式啟用"鄧小平理論"并作為指導思想寫入黨章。

形成過程中需注意的知識點:

(1)在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鄧小平明確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一基本命題。

(2)1987年黨的十三大第一次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這一概念,并系統地概括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觀點,構成了鄧小平理論的輪廓。

(3)1992年黨的十四大使用了“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這一提法,以南方談話為靈魂,對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作了新的科學概括,使之形成比較完整的科學體系。

(4)鄧小平理論作為指導思想列入黨章和憲法: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

3、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有兩次歷史性飛躍和兩大理論成果;

①、第一次飛躍--思想--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第一次相結合--中國革命成功--農村包圍城市--第一次革命--建立新中國

②、第二次飛躍--鄧小平理論--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第二次相結合--中國改革成功--先農村后城市--第二次革命--建立富中國

4、鄧小平理論與馬列主義、思想的一脈相承性;

表現在四方面的一樣:

政治立場(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原理(發展生產力)、思想方法(實事求是)、前進方向(實現共產主義)。

5、如何理解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1)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是指這一理論所依據和堅持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馬克思主義的,遵循的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原則,是與馬列主義和思想一脈相承的。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還表現在這一理論的基本內容無不源于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自然是這一理論命題中應有之義。

(2)鄧小平理論是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是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是指鄧小平理論沒有從本本出發教條式地對待馬克思主義,而是從中國國情出發,適應時展的要求,對馬克思主義進行發展和創新,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把馬克思主義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

6、鄧小平理論與馬列主義、思想的關系:

(1)鄧小平理論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遵循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原則,是與馬列主義和思想一脈相承的科學體系。在鄧小平理論的形成過程中,鄧小平始終堅持和捍衛馬列主義、思想,強調“老祖宗不能丟”,丟了就喪失了根本,就會葬送社會主義。

(2)鄧小平一向反對從本本出發教條式地對待馬克思主義,而主張從中國國情出發,適應時展的要求,對馬克思主義進行發展和創新。首先,鄧小平指出,時代的發展要求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有一個大發展,要求馬克思主義者開拓新的視野,發展新的觀念,進入新的境界。其次,在中國這樣經濟落后的東方大國中建設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新課題。要建設切合中國實際的社會主義,就必須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結合起來,在實踐中開辟一條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嶄新道路。

(3)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是一項偉大的創造性工程,它要求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認真研究中國的現狀,一切從中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估的實際出發。它要求認真研究中國的歷史和文化,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文化相結合,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新的歷史時期,鄧小平在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上作出了重要貢獻,形成了當代中國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即鄧小平理論。

7、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

第一,鄧小平理論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新的實踐基礎上繼承前人又突破陳規,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

第二,鄧小平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科學水平。

第三,鄧小平理論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寬廣眼界觀察世界,對當今時代特征和總體國際形勢,對世界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成敗,對發展中國家謀求發展的得失,發達國家發展的態勢和矛盾,進行正確分析,作了新的科學判斷。

第四,鄧小平理論貫通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領域,涵蓋經濟、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軍事、外交、統一戰線、黨的建設等方面,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證、戰略步驟、黨的領導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國統一等一系列基本問題,形成了新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體系。

8、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不動搖。

①、旗幟指引著方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②、旗幟展示著形象--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的鮮明形象。

①、全方位的表示--不管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任何條件下都要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

三、基本概念簡釋:

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共產黨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指南。

蘇聯模式――是在戰爭與革命的年代形成的帶有備戰型或準戰時型特點的一種社會主義模式。在一定時期曾起過重要作用,但有明顯的歷史局限性。

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學觀點和學說的體系,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共產主義世界觀最完整的理論形態。是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的理論,是無產階級的行動指南和根本利益的科學表現。它由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三個部分組成。

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列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自測題

一、填空題

1、當今時代的主題是()。

2、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時間是()。

3、思想活的靈魂是()、()、()。

4、鄧小平理論被寫進黨章是在黨的()大。

5、社會主義本質提出是在()年。

二、單項選擇題

1.馬列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產生的歷史性飛躍有()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四次

2.中國共產黨開始獨立探索中國式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是在()

A.1949年建國初期

B.1956年蘇共二十大召開和波匈事件發生之后

C.1978年改革開放

D.1989年春夏之交政治風波之后

3."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科學命題的明確提出是在黨的()

A.十一屆三中全會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4.第一次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概念是在黨的()

A.十一屆三中全會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5.我們黨首次使用"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提法是在黨的()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6."鄧小平理論"科學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黨的()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7.鄧小平理論被確定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是在()

A.十一屆三中全會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8.正式把鄧小平理論作為國家的指導思想寫入憲法是在()

A.全國人大八屆一次會議

B.全國人大八屆二次會議

C.全國人大九屆一次會議

D.全國人大九屆二次會議

9.中共十三大第一次比較系統地提出和論述了()

A.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理論

B.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C.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

D.社會主義本質理論

10.鄧小平理論和思想兩者之間是()

A.替代關系

B.繼承關系

C.發展關系

D.繼承和發展關系

11.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是黨的()

A.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

B.十三大的主題

C.十四大的主題

D.十五大的主題

12.黨的十五大在馬克思主義學風上的發展是()

A.提出理論聯系實際

B.提出學以致用

C.提出"一個中心,三個著眼于"

D.提出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

13.黨的十五大載入史冊的標志是()

A.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

B.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

C.制定跨世紀的宏偉藍圖

D.在理論認識上突破姓"資"姓"社"和姓"公"姓"私"的束縛

三、多項選擇題

1.鄧小平做出和平與發展已成為當今時代主題的科學判斷,其主要依據是()

A.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問題已經解決

B.世界要和平,國家要發展已成為各國人民的普遍要求

C.在較長時間內不發生大規模的世界戰爭是有可能的

D.建立了國際經濟新秩序,南北國家獲得了平等發展的機會

E.世界已經成為一個和睦友愛與平等發展的大家庭

2.鄧小平理論是()

A.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B.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

C.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

D.中華民族振興的精神支柱

E.鄧小平創立的理論

3.馬列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產生的兩大理論成果是()

A.新民主主義理論

B.思想

C.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理論

D.鄧小平理論

E.同志在黨的十四大后提出的若干重要理論觀點

4.鄧小平理論產生的國內社會歷史條件有()

A.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

B.新技術革命浪潮的興起

C.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

D.蘇聯、東歐劇變和蘇聯模式的衰敗

E.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

5.蘇聯模式的經濟發展戰略帶有備戰型或準戰時型特點,表現在()

A.以高速度的經濟增長為首要目標

B.把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放在優先考慮的位置

C.以重工業和軍事工業為發展重點

D.以粗放發展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手段

E.以對外開放促進經濟發展

6.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鄧小平領導黨和人民實現了若干重要轉變,即()

A.從"以階級斗爭為綱"轉到以發展生產力為中心

B.從固守成規到各方的改革

C.從封閉半封閉到對外開放

D.從"兩個凡是"到否定一切

E.從基本上是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轉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7.從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1982年黨的十二大,是鄧小平理論初步形成時期。這一時期形成了()

A.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觀點

B.實行改革開放的觀點

C.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觀點

D.走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的觀點

E.關于社會主義經濟是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的觀點

8.從十二大到十三大,在全面改革初步展開的過程中,我們黨提出了()

A.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理論

B.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

C.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D.社會主義本質理論

E."三個有利于"標準的理論

9.從十三大到十四大,是鄧小平理化形成科學體系的時期,這一時期提出了()

A.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

B.社會主義本質理論

C."三個有利于"標準的理論

D."發展才是硬道理"的理論

E.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

10.鄧小平在強調馬克思主義要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時,指出()

A.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真正堅持了馬克思主義

B.離開自己國家的實際談馬克思主義,沒有意義

C.只有結合中國實際的馬克思主義,才是我們所需要的真正的馬克思主義

D.我們要堅持的馬克思主義必須是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馬克思主義

E.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必須根據現在的情況,認識、繼承和發展馬列主義

11.鄧小平理論是一個()

A.比較完整的科學體系

B.開放的理論體系

C.當今世界劃時代的理論體系

D.指導社會主義國家改革和建設的理論體系

E.需要不斷豐富和發展的理論體系

12.黨的十五大指出,鄧小平理論集中體現在()

A.《鄧小平文選》第一、二、三卷中

B.鄧小平南方談活中

C.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鄧小平著作中

D.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和國家的重要文獻中

E.同志的重要講話中

13.黨的十五大強調高舉鄧小理論偉大旗幟,是因為()

A.馬列主義和思想已經不能夠指導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

B.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C.鄧小平理論高于馬列主義、思想

D.鄧小平理論是獨立于馬克思主義之外的科學體系

E.鄧小平理論是被實踐證明了的指導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正確理論

14.鄧小平說:"馬克思主義必須是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必須是切合中國實際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句話的含義是()

A.馬克思主義必須中國化

B.必須以實用化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

C.社會主義必須具有中國特色

D.離開中國實際談馬克思主義沒有意義

E.離開中國實際談社會主義也沒有意義

15.學習鄧小平理論,應當做到()

A.認真、系統地研讀鄧小平的著作

B.結合學習馬列著作、著作以及三中全會以來黨和國家的重要文獻

C.把鄧小平理論當成一個科學體系來對待

D.理論聯系實際

E.從實用出發掌握鄧小平理論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四、簡答題

1.鄧小平理論形成的客觀條件是什么?

2.鄧小平理論的形成經歷了哪三個發展階段?

3.簡述馬列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產生的兩大理論成果。

五、論述題

1.試述鄧小平理論和馬列主義、思想的關系。

2.試論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

3.試論鄧小平理論的時代特色和中國特色。

4.怎樣理解"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這一命題?

第一章練習答案

一、填空題

和平與發展1978年12月實事求是、獨立自主、群眾路線151980

一、單項選擇題

1、B2、B3、B4、C5、C6、D7、D

8、D9、B10、D11、D12、C13、A

二、多項選擇題

1.BC2.ABCD3.BD4.CE5.ACD6.ABCE7.ABCD8.AC

9.ABCD10.ABCDE11.ABE12.CD13.BE14.ACDE15.ABCD

三、簡答題

1.答:鄧小平理論是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歷史條件下,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在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勝利和挫折的歷史經驗并借鑒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歷史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2.答: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以及在這一實踐中所產生的新鮮經驗,為鄧小平理論的誕生提供了肥沃土壤。

鄧小平理論大體上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從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1982年黨的十二大,鄧小平理論初步形成。在黨的十二大上,鄧小平明確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一基本命題。第二階段,從1982年黨的十二大到1987年黨的十三大,在全面改革逐步展開的過程中,鄧小平理論逐步展開并形成輪廓。十三大第一次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這一概念,并從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等方面,系統地概括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觀點。這一概括構成了鄧小平理論的輪廓。第三階段,從1987年黨的十三大到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鄧小平理論走向成熟,形成理論體系。1992春鄧小平南方談話,是代表鄧小平理論的集大成之作。黨的十四大以南方談話為靈魂,對“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內容作了新的科學概括,使之形成比較完整的科學體系。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了黨章。1998年3月,全國人大九屆二次會議正式把鄧小平理論作為指導思想列入憲法。

3.答: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過程中,有兩次歷史性飛躍,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第一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它的主要創立者是,我們黨把它稱為思想。黨的七大把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第二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它的主要創立者是鄧小平,我們黨把它稱為鄧小平理論。黨的十五大鄭重地把鄧小平理論寫到了自己的旗幟上,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四、論述題

1.答:

(1)鄧小平理論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遵循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原則,是與馬列主義和思想一脈相承的科學體系。在鄧小平理論的形成過程中,鄧小平始終堅持和捍衛馬列主義、思想,強調“老祖宗不能丟”,丟了就喪失了根本,就會葬送社會主義。

(2)鄧小平一向反對從本本出發教條式地對待馬克思主義,而主張從中國國情出發,適應時展的要求,對馬克思主義進行發展和創新。首先,鄧小平指出,時代的發展要求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有一個大發展,要求馬克思主義者開拓新的視野,發展新的觀念,進入新的境界。其次,在中國這樣經濟落后的東方大國中建設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新課題。要建設切合中國實際的社會主義,就必須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結合起來,在實踐中開辟一條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嶄新道路。

(3)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是一項偉大的創造性工程,它要求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認真研究中國的現狀,一切從中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估的實際出發。它要求認真研究中國的歷史和文化,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文化相結合,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新的歷史時期,鄧小平在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上作出了重要貢獻,形成了當代中國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即鄧小平理論。

2.答:鄧小平理論之所以成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是因為:

第一,鄧小平理論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的實踐基礎上,既繼承前人,又突破陳規,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

第二,鄧小平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深刻地揭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科學水平。

第三,鄧小平理論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寬廣眼界觀察世界,對當今時代特征和總體國際形勢,對世界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成敗,發展中國家謀求發展的得失,發達國家發展的態勢和矛盾,進行正確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學判斷。

第四,鄧小平理論貫通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領域,涵蓋經濟、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軍事、外交、統一戰線、黨的建設等方面,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證、戰略步驟、黨的領導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國統一等一系列基本問題,形成了新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體系。

3.答:

(1)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同時展相結合的產物。鄧小平理論的形成,首先是因為當代世界發生了重大變化,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的主題,戰后逐步興起的新技術革命浪潮,深刻改變了當代經濟社會生活和世界面貌。鄧小平理論正是根據這種形勢,要求我們用新的觀點來認識、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強調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墨守成規只能導致落后甚至失敗。這是鄧小平理論鮮明的時代精神。

(2)鄧小平理論是切合中國實際的社會主義理論,因為它所堅持的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都是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它要求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結合起來,一切從中國的實際出發,走自己的道路。這是鄧小平理論的鮮明的中國特色。

(3)鄧小平理論初步回答了當代中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它還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和發展。中共十五大指出,堅持鄧小平理論,在實踐中繼續豐富和創造性地發展這個理論,是黨中央領導集體和全體共產黨人的莊嚴歷史責任。

4.答:

(1)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這個命題,指出了鄧小平理論的兩個相互聯系的方面,即一方面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另一方面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

(2)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是指這一理論所依據和堅持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馬克思主義的,遵循的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原則,與馬列主義和思想一脈相承。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還表現在這一理論的基本內容無不源于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自然是這一理論命題中應有之義。

(3)鄧小平理論是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是指鄧小平理論沒有從本本出發教條式地對待馬克思主義,而是從中國國情出發,適應時展的要求,對馬克思主義進行發展和創新,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把馬克思主義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

文檔上傳者

相關期刊

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上海社會科學院

鄧小平理論研究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林左旗| 铁岭县| 台南县| 安仁县| 云梦县| 英吉沙县| 彝良县| 棋牌| 洪泽县| 囊谦县| 宁安市| 鲁山县| 扶绥县| 华阴市| 天峻县| 江川县| 安多县| 山丹县| 吴忠市| 平远县| 佛冈县| 台中县| 大宁县| 兴安盟| 顺平县| 阜城县| 屏东县| 成都市| 大理市| 鲁甸县| 万载县| 铅山县| 阿城市| 鄂托克旗| 泸定县| 屯昌县| 宁化县| 明光市| 阿城市| 五指山市| 东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