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鄧小平理論概學習指導課件 第二章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第二章建設社會主義的思想路線
引言:思想是行動的指南,人的思維決定著人工作、學習、生活的目的,只有正確的思想,人的作為才能產生正確、高效的結果。同樣,國家也需要一個較為完善的運行體制,需要執政黨的正確領導,需要一個正確的思想路線。那就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一、章節結構和內容提要:
本章主要闡明關于建設社會主義的思想路線,著重分析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思想的精髓,也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以及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闡述"三個有利于"標準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產物,建設社會主義必須從實際出發,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
本章一共有三節:
――第一節黨的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
分析了鄧小平在新時期是怎樣為我們黨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第二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
闡述了實事求是是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精髓,
――第三節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的辯證關系
講述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的辯證關系及對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探索是永無止境的。
二、重難點掌握:
1、思想路線的確立與重新確立:
"實事求是"是我黨一貫的思想路線,同志在1938年就提出了"實事求是"的觀點,在《反對本本主義》中,第一次初步闡述實事求是的思想;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對實事求是做了全新的解釋;中共七大上正式確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鄧小平繼承、發展了思想,重新確立了黨的思想路線,這一思想路線在黨的十二大上重新確定的表述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這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它的基礎是哲學思想。
2、"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自始至終貫穿于鄧小平理論的每一個問題。
3、"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辯證關系:
一方面,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的前提。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打破思想僵化,恢復實事求是的思想傳統。
另一方面,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實事求是。解放思想如果離開實事求是的軌道,就可能出現"左"的和右的錯誤傾向。
第三,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是統一的,不能割裂和對立起來。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實際相符合,使主觀和客觀相符合,就是實事求是的。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相結合,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
4、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是在不斷地創新,沒有止境的。因為客觀世界在不斷地變化,人們的認識也不斷發生相應的變化。
5、生產力標準和"三個有利于"標準:
(1).生產力標準的含義:即把是否有利于發展生產力作為檢驗一切改革得失成敗的主要標準。
(2)."三個有利于"標準的含義:鄧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談話中提出的判斷改革開放中一切工作得失、是非、成敗的三條根本標準,即:看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三個有利于"判斷標準是生產力標準的深化:"三個有利于"標準不僅包括了生產力標準,而且把發展生產力、增強綜合國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是對生產力標準的深化,是鄧小平反復思考社會主義建設問題得出的重要結論。
(4)."三個有利于"標準是判斷改革開放中一切工作得失成敗的根本標準:
第一,"三個有利于"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
第二,"三個有利于"是生產力標準的豐富與發展;
第三,"三個有利于"標準,排除了改革開放中姓"社"姓"資"的抽象爭論的干擾;
第四,"三個有利于"體現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人民利益標準。
(5)."三個有利于"標準符合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
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生產力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的基礎,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三個有利于"標準的提出,劃清了科學社會主義和種種空想的界限,恢復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
(6)."三個有利于"標準體現了真理標準與價值標準的統一:
"三個有利于"的判斷標準,突出了"有利于",突出了價值問題。
從實際出發,用實踐檢驗認識的真理性,這是真理標準問題。
從人民利益出發,一切以有利于人民的利益為標準,這是價值標準問題。
"三個有利于"體現了從實際出發和從人民利益出發的統一、真理標準與價值標準的統一。
三、基本概念簡釋:
1.解放思想--是指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2.實事求是--就是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就是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
3.兩個凡是--即華國峰提出的"凡是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
4.生產力標準--就是把是否有利于發展生產力作為檢驗一切改革或革命得失成敗的主要標準。
5."三個有利于"標準--1992年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提出的判斷改革開放中一切工作得失、是非、成敗的三條根本標準,即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自測題
一、填空題:
1.(、)是貫穿于鄧小平理論的核心和靈魂。
2.黨的思想路線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
3.實事求是是指從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中,去研究()。
4.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引起理論界大討論的文章是《》。
5.當前,我們判斷一切工作的標準是()。
二、單項選擇題:
1.代表中國共產黨人實事求是思想路線萌芽的代表作是()。
A.《反對本本主義》
B.《改造我們的學習》
C.《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
D.《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
2.實事求是正式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路線是從()。
A.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時期開始
B.運動開始
C.《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開始
D.《十一屆六中全會》后開始
3.1978年12月13日,鄧小平發表了講話,它成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這一講話是()。
A.《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B.《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
C.《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D.《反對本本主義》
4.鄧小平理論的精髓是()。
A.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B.發展才是硬道理
C.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D.三個"有利于"標準
5.在三個"有利于"標準中,是根本標準是()。
A.生產力標準
B.綜合國力的增強
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生產關系標準
6.第一次明確把鄧小平創立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概述為鄧小平理論的是()。
A.十二大政治報告
B.十三大政治報告
C.十四大政治報告
D.十五大政治報告
7.近二十年中,在鄧小平及其思想理論的指導下,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過程中,發生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其中,成為第二次思想解放標志的是()。
A.《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的講話
B.鄧小平南方談話
C.十五大政治報告
D.《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8.對實事求是作了馬克思主義的全新解釋,是在()。
A.《改造我們的學習》
B.《新民主主義論》
C.《反對本本主義》
D.《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
9.黨的思想路線的恢復與重新確立是在()。
A.1945年
B.1966年
C.1978年
D.1979年
10.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路線是()。
A.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B.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
C.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D.發展才是硬道理
11.鄧小平理論的精髓是()。
A.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B.發展是硬道理
C.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D.兩手抓兩都要硬
12.黨的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是針對長期存在的()。
A.經驗主義、實用主義
B.自由主義、全盤西化
C.教條主義、思想僵化
D.無政府主義
13.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之間的關系是()。
A.辯證統一的關系
B.一般與個別的關系
C.相對與絕對的關系
D.有限與無限的關系
14.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的()。
A.目的
B.前提
C.核心
D.手段
15.實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
A.條件
B.原因
C.目的
D.手段
16.現在對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探索()。
A.已經到頭了
B.甚至過頭了
C.還在繼續著
D.有過之而無不及
17.實事求是的基本涵義是()。
A.從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中,去研究事物的發展規律
B.找出事物的因果聯系
C.發現事物本質與現象的區別
D.找出事物的必然與偶然的關系
三、多項選擇題(包括雙項選擇)
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內容是()。
A.實事求是
B.一切從實際出發
C.理論聯系實際
D.解放思想
E.在實踐中檢驗真理
2."兩個凡是"的錯誤實質是()。
A.主觀主義
B.形而上學教條主義
C.機械唯物主義
D.唯心主義
E.客觀主義
3.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的關系是()。
A.辯證統一的關系
B.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的必要前提
C.實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客觀基礎
D.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的客觀基礎
E.互相決定的關系
4.下列哪些是鄧小平的新觀點()。
A."三個有利于"標準
B.發展才是硬道理
C.經濟發展隔幾年上一個臺階
D.兩手抓,兩都要硬
E.實事求是
5.鄧小平在堅持實事求是的基礎上作出了兩項偉大的歷史性貢獻,是指()。
A.發表了南方談話
B.正確評價了的歷史地位和思想的偉大作用
C.創立了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D.把實事求是與解放思想統一起來
E.創建經濟特區
6.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就必須()。
A.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B.克服官僚主義作風
C.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
D.加強群眾觀點,堅持群眾路線
E.不再需要馬列主義的指導
7."三個有利于"標準,是().
A.判斷我黨各種決策是否正確的標準
B.判斷改革實踐是否成功的標準
C.判斷效益如何的標準
D.真理和價值相統一的標準
E.檢驗真理的標準
8."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討論()。
A.為實現黨的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奠定了基礎
B.打破了長期盛行的教條主義和個人崇拜
C.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偉大轉折的思想先導
D.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
E.促進思想的大解放
9.黨的思想路線重新確立的重大意義在于()。
A.保證撥亂反正的順利進行
B.推動了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
C.保證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的徹執行
D.中國的民主革命必須走不同于別國的道路
E.中國必須建設有特色的社會主義
10.在黨的思想路線重新確立過程中,遇到的思想障礙主要是()。
A."兩個凡是"的思想
B.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思想
C.教條主義
D.個人崇拜
E.異化思想
11.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鄧小平理論創立的()。
A.思想前提
B.理論基礎
C.重要保證
D.方法論原則
E.根本保證
12.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它()。
A.貫穿于鄧小平理論形成和發展的全過程
B.貫穿于鄧小平理論的每一個重大問題
C.是鄧小平理論創立的理論前提和理論基礎
D.是鄧小平理論建構的基本方法論
E.是鄧小平理論創立的方法論原則
13.如果我們不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就不可能()。
A.形成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
B.開啟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
C.沖破思想禁錮、撥亂反正
D.開拓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
E.克服官僚主義作風
14.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最本質的東西,如果沒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A.馬克思、恩格斯不會超越黑格爾、費爾巴哈
B.黑格爾、費爾巴哈不會超越康德、謝林
C.不會提出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發展道路
D.鄧小平不可能形成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
E.就不能克服官僚主義作風
15.鄧小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做出的新闡釋()。
A.標志著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的正式確立
B.科學地概括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馬克思主義體系中的重要地位
C.全面地闡述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豐富內容
D.科學地闡述了實事求是與解放思想的一致性
E.標志著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的重新恢復
16.解放思想的涵義是()。
A.對原先的認識進行再認識,堅持正確的,糾正錯誤的
B.在研究新情況、總結新經驗的基礎上形成新的認識
C.從客觀存在的事物中,去研究事物的發展規律
D.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速縛
E.理論聯系實際
17.實事求是是()。
A.指從客觀存在的事物中,去研究事物的發展規律
B.指事物普遍聯系的辯證圖景
C.辯證唯物主義基本原則在實際工作中的體現
D.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精髓
E.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速縛
四、簡答題:
1.簡述建設社會主義思想路線的內容。
2.簡述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重新確立的重要意義。
3.為什么說黨的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
4.為什么說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推動了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
5.簡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基本涵義。
6.簡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辯證關系。
7.為什么說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永無止境。
五、論述題:
1.為什么說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
2.試述鄧小平理論對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新貢獻。
3.試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在實踐中的應用。
第二章練習答案
一、填空題: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事物發展的規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三個有利于”
二、單項選擇題:
1.A2.B3.B4.A5.A6.D7.B8.A9.C10.B11.A12.C13.A14.B15.C16.C17.A
三、多項選擇題
1.AD2.ABC3.ABC4.ABCD5.BC6.ABCD7.ABCD8.ABCE9.ABC10.ACD11.ABD12.ABCD13.ABCD14.ACD15.BCD`16.ABD17.ACD
四、簡答題
1.簡述建設社會主義思想路線的內容。
第一、黨的思想路線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
第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不僅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的思想路線,也是建設社會主義的思想路線,是國家和民族興衰榮辱的生命線。
第三、對我國現代化建設實踐中的許多重大問題,鄧小平都是帶領全黨全國人民既堅持解放思想、破除陳規、不拘一格,以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原理、,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實事求是地按照中國的實際情況決定工作方針,從而才能使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2.簡述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重新確立的重要意義。
第一、保證了撥亂反正的順利進行。
第二、推動了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
第三、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
第四、保證了黨的政治路線的貫徹執行。
3.為什么說黨的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
第一、實事求是馬克思主義的靈魂和根本點。
第二、鄧小平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真諦。他關于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精髓的論述,使全黨對實事求是在馬列主義、思想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的重要指導作用,重新有了深刻認識。
第三、鄧小平在領導中國人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非凡的膽略和科學的態度繼承前人又突破陳規,開拓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伯新境界,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
第四、沒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就不可能形成鄧小平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也不可能在這一理論指導下開啟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
4.為什么說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推動了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
第一、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全面的改革開放的實踐,需要我們重新審視長期形成的傳統觀念,從那些被實踐證明為不合乎中國實際、不合乎社會客觀規律的條條框框中解放出來。
第二、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使我們用實踐來檢驗理論,敢于堅持符合實際的理論,糾正偏離實際的理論,放棄脫離實際的理論。
第三、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使我們對一系列事關社會主義長遠發展的重要問題進行大膽的更新和突破,制定出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
第四、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使我們在現代化建設實踐中的若干重大問題上既堅持解放思想、破除陳規,又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原理,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實事求是地按照中國的實際情況決定工作方針,使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5.簡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基本涵義。
解放思想通常包括兩個方面的意義:一是對原先的認識進行再認識,其中包括對正確部分的堅持和對錯誤部分的糾正;二是在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的基礎上形成新的認識。
實事求是的基本涵義:指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基本涵義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按照事物本來面目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6.簡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辯證關系。
第一、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的前提,堅持實事求是,必須解放思想。
第二、實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解放思想,必須以實事求是為指針和方向。
第三、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是相互聯系的。
第四、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又是內在的、相互包含的兩者各自從對方反思自身,各自包含對方的因素。
7.為什么說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永無止境。
第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本質在于創新,在于不斷地研究新問題,在探索中前進。
第二、在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一系列嶄新的課題要求我們繼續研究解決;
第三、從理論上說,客觀物質世界在不斷地變化,人們的認識水平遠不可能停止在一個水平上,隨著實踐的發展,人們的認識在廣度和深度上有所擴展和深化。
五、論述題
1.為什么說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
第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貫穿于鄧小平理論形成和發展拴過程,是鄧小平理論創立的思想前提、理論基礎、是鄧小平理論建構的方法論。
第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貫穿于鄧小平理論的每一個重大問題。鄧小平理論科學體系的每一個重大問題,都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結果,都堅持了一切從實際出發,依據社會生活和實踐的變化,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作出新結論的思想原則。可以說,沒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就不可能形成這樣一個新的科學體系,就沒有鄧小平理論。
第三、鄧小平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始終堅持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第四、鄧小平在新的形勢下對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作了闡述和發揮。它科學地概括了實事求是在整個馬列主義、思想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全面地闡述了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豐富內容,科學地闡述了實事求是與解放思想的一致性。使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在實踐中獲得了勃勃新機。
2.試述鄧小平理論對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新貢獻。
第一、鄧小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在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的時候,對這一路線作出了全面的闡述和發揮;
第二、科學地概括了實事求是在整個馬列主義、思想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鄧小平把實事求是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指出它是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基礎、根本點、精髓的高度,這就抓住了問題的根本。
第三、全面地闡述了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豐富內容。
第四、科學地闡述了實事求是與解放思想的一致性。指出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的前提條件,而解放思想的目的又在于實事求是。
3.試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在實踐中的應用。
第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在糾正“”“左”傾錯誤,對“兩個凡是”進行批判,深入展開撥亂反正的實踐活動中,對建國以來歷史經驗進行全面總結,對世界范圍內社會主義歷史經驗進行深刻反思中提出的,因此,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必然在對社會主義進行再認識的過程中,貫穿于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實踐活動中。
第二、破除僵化觀念,堅持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道路。
第三、認清國情,堅持一切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出發。
第四、不搞抽象爭論,堅持一切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
第五、堅持基本原則,在實踐中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的發展。
第六、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實踐中的重大問題上,鄧小平都始終帶領全黨全國人民既堅持解放思想、破除陳規,又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原理,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實事求是地按照中國的實際情況決定工作方針,從而才使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取得了今天的令世人矚目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