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分層教學政治教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課堂教學分層,尊重學生個體差異
課堂教學是實施分層教學的主陣地,在教學過程中要本著“低起點、緩坡度、立體式”的原則進行彈性教學。對于優等生,要大膽放手,重在引導他們進行自主學習,只需在緊要處扶一把;對于中等生和學困生則要以扶為主,幫助他們掌握學習的方法,帶領他們進行學習,但是也要適時放手,逐漸培養起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樣在尊重了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學生都能將自己的最近發展區轉化為現有發展水平。從而滿足了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一)教學方法要靈活多變分層教學條件下的課堂教學要求我們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創造出更多的學習體驗機會,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學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做到精心策劃,靈活多變。同時還要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做到心里有數,從而在教學時能夠有的放矢。如在學習必修1《企業和勞動者》第2框《新時代的勞動者》時,根據學生大多來自農村這一現實情況,我先調查了全班家長在外打工的情況及做什么工作,結果全班有70%以上學生的家長在外打工,且大多干的都是一些體力勞動活。這時我不失時機地說:父母在外辛苦打拼,流血流汗,作為學生我們該怎么辦?如果你畢業了,你會怎樣選擇自己的職業?各層學生都能說出自己的擇業觀。然后我又通過勞動者維權的案例,開了一個小型辯論會,學生參與度很高,課堂氣氛熱烈。
(二)課堂提問要講求技巧課堂提問是為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升,所以問題設計要兼顧好、中、差,從易到難,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回答的機會。只有這樣,才能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也才能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挑戰自己,培養創新意識,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學習必修2《公民的政治生活》這一課時,對于民主與專政的關系我提出了這么幾個問題:①民主作為一種國家制度,它的實質是什么?這個問題由C層的學生回答。②談談你對于民主與專政的理解?由B層學生回答。③“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同其他類型民主制國家是一樣的嗎?”并進行闡述。由A層學生回答。這樣一來,各層的學生由于回答的問題在自己掌握的范圍內,所以不會出現回答不上來而引起尷尬,同時低一層的學生也可以同時考慮高一層學生的問題,從而也就積累了知識,發展了能力。
二、作業練習分層,精心編制個性練習
作業能夠起到鞏固新知,深化認識的作用,它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是反饋教學信息的最佳手段。在作業布置時也要遵循分層教學的思想,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完成對應的作業。A層學生(優等生)要能夠創新性地解決問題,并對知識進行系統的歸納與總結;B層學生(中等生)基礎較扎實,還需要多角度探討問題,從而使自己對知識的把握更全面;C層學生則需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培養學習的興趣,以不斷提高與進步。這樣不同層次的同學完成不同的作業,既減輕了負擔,又有機會向更高層進行挑戰,學習的質量自然會不斷地上升。如在學習了必修2《政治生活:積極參與重在實踐》之后,我給學生分層布置了作業。C層:我國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基本內容有哪些?你在日常生活中是怎么做的?B層:試論“我現在還是一名學生,政治與我無關”這句話的正誤。A層:論述當代中學生可以通過哪些方式參與政治生活。各層在完成上述作業之后,再寫一篇“我的政治生活實踐”小文章,談談自己參與政治生活的所思所感。這樣的作業題學生樂于完成,也能夠完成,并在完成過程中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三、課外培優輔差,促進學生共同進步
課外的培優輔差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利用課余時間來有針對性地對優生進行培養。讓他們能夠在能力上有提升,在解題上有創新,這樣能夠使他們更加優秀。對于中差生進行輔導,可以彌補他們學習上的不足,從而培養起學習的興趣和獲得基本的知識技能,也能夠讓他們對于學習樹立起信心,不掉隊,能趕上。這樣才能體現出面向全體的實質意義。高中哲學這一模塊的內容對于好多學生來說有點抽象,不好理解,個別優等生也有的學得云里霧里的。因此加強課外的培優輔差,才能讓學生學會用哲學的思想去分析現實中的實際問題。如在學習了必修4《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后,我發現優等生也沒體現出獨有的優勢。因此在課外輔導時,我注重了讓他們先理清本單元的綱目,明確學習的內容。認清物質是客觀存在的,并且是運動變化的;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具有主觀能動性;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因此我們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這樣學生在理清了基本關系的前提下,自然就會將知識運用于解決問題中。對于差生則重點輔導基本的知識點,讓他們記住基本概念、要點,在做題時有意識地分清并去套用,從而保證跟上學習的進度。總之,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實行分層教學體現了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對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有著現實的意義。將分層教學思想運用于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對不同學生提出合適的要求,通過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在適合自己學習的環境中得到發展,從而達到分層是為了無層的目的。這樣能夠喚起所有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提高學習成績,實現教育教學的目的。
作者:焦立單位:江蘇省宜興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