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政治教學情感教育方式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轉變教學方式,為情感的升華提供有力保障
初中政治的部分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脫節,無法讓學生產生共鳴。因此,教師必須轉變教學方式,結合教材內容,積極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形成與教育意圖相一致的思想情感。如在教學《弘揚與培育民族精神》時,如果教師直接向學生講述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形成的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長征精神等,學生根本無法領會它們的內涵,因為這些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及思想情感脫節了,學生無法形成情感共鳴。因此,筆者運用多媒體播放了《長征》這部電視連續劇中的部分片段,讓學生進入當時的歷史情境,使他們在悲壯的情境中迸發出真摯的情感,領會革命先輩們艱苦奮斗的精神。
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和諧的師生關系對于情感教育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其中,關心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是實現良好師生關系的核心部分。教師對學生誠摯的愛和期望,能讓學生對教師產生信任感與親切感,從而產生“親其師,信其道”的教學效果。如每當教師批改完作業后,通過書面的形式和學生進行思想情感的溝通,或鼓勵他們,或解難釋疑,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就會與日俱增,這也為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加強課后實踐
政治情感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學生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同時再把這一情感轉化為外在的行為,達到情行統一的目的。要想實現這一目標,教師不僅要重視課堂教學,而且還要把教學延伸到課外,涵蓋家庭、社會等各個方面,確保情感教育的連貫性。人教版的初中政治課就涵蓋了諸多情感因素,如奉獻精神、創新精神、民族精神等。如果教師只立足于課堂“紙上談兵”,便無法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因此,在講授這些知識時,教師應該組織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社會,在實踐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如要求學生利用雙休日到街上向人們宣傳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這樣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又如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公益活動,有助于凈化學生的心靈,使他們體會到幫助他人的快樂,培養他們的奉獻精神。
綜上所述,教師應重視學生情感的培養,在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情感體驗。不過,情感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還需要教師不斷地摸索。但是,筆者堅信,情感教育將會在初中政治教學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溫志榮單位:江西省贛州市黃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