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政治教育中人文素養培育思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陶孝忠作者單位:江蘇省新沂市高流中學
挖掘“哲學生活”課程中人文教育的資源
高中哲學知識的教育與人文精神的培養有著直接的關系,教學中應以“三觀”的統一為核心,以發展個性和培養創造力,塑造獨立個體為出發點與歸宿。在哲學常識第一課“哲學的基本問題”課堂教學中,筆者設計了題為“金錢能買到什么”的課堂討論,引發學生對金錢作用的思考,進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在“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的課堂教學中,筆者以“知足應(否)常樂”為題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辯論,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選擇,提倡樹立創新觀點。
在“價值與價值觀”的課堂教學中,以“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的青年戰士武文斌為例,引導學生在探索真理,追求科學精神的同時,也要健全人格,學會關愛生命。又如,在學習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時,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到封建迷信的危害,自覺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做一個徹底的無神論者;在談價值觀的導向作用時,筆者結合社會熱點,引導學生認識到樹立科學的生態價值觀的重要性,讓學生學會關注自然,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在談發展的觀點時,不斷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等。
挖掘“政治生活”中人文教育的資源
在“政治生活”課程的教學中,首先,要重視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筆者在政治課堂上利用課前5分鐘,讓學生上臺當“時事小評論員”并點評當天時事,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對社會熱點的關注熱情、增加了學生的見識,而且增強了他們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并鍛煉了他們的表達能力,提高了自信心。其次,要加強對學生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的培養。依法治國不僅只是依靠一系列制度建設,還依賴于人們對社會公正、秩序的追求,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這也屬于人文教育的范疇。筆者在課堂上播放2012年“3•15晚會”相關典型案件延伸課堂內容,學生對此倍加關注,通過對在晚會中曝光的侵權案例的反思與討論,學生對依法治國、以德治國的內涵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時也加強了自己的法律意識和道德觀念。由于筆者在政治課堂中注意了政治課教學和人文精神教育相互滲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顯著增強了。
政治課人文資源開發的思考
1.實現了教學時空的延展開放
政治課人文資源開發突破了學生眼界僅限于教材課本的藩籬。生活化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回歸生活,感悟生活,在交流各自生活體驗的基礎上共享資源,拓寬視野,提煉和生成觀點,使學生在學習任務驅動下接觸社會,投入實踐,搜集資料,處理信息,并在課堂上展示交流課外學習的成果。
2.促進教師角色全新定位
教師們正學會走到學生中去,關注學生的個性體驗,參與學生的交流討論,欣賞學生的奇思妙想,分享學生的成功喜悅。在師生互動中,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在生生互動中,教師是點撥者、調控者、傾聽者,實現師生的共同成長。
3.體現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三位一體”
專題式的課程資源開發,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了正確的“三觀”,學生學習中的知、情、意、行的提高在課堂上得以反饋和表現。
4.改善了學生學習方式,發展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讓學生成為課程開發資源的主體,可以改變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為知識的共同建構者,以關注過程、注重體驗、崇尚合作、強調溝通、倡導自主特點的學習方式得以形成,學生在獲取、篩選、利用資源的過程中,也發展了自己信息處理的能力、創新能力和其他方面的能力。